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我国学术期刊的集约式网络出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数千家学术期刊编辑部为质控平台,以网上大型专业数据库为传播平台,以各学科各专业权威专家组成的学术机构为评价平台,实施我国学术期刊的集约式网络出版,是使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走出困境的一条通途,对于提高我国科技信息传播的质量、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13,25(5):474-477
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科技学术期刊的受众以及如何借助新媒体媒介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将其卓越的媒介优势融进学术传播中,扩大受众范围,增强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能力,使学术期刊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郭欣  顾艳  李政萍 《出版广角》2015,(14):58-59
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思想和进行学术争鸣的重要窗口,网络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交流的途径和模式,把学术期刊和网络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从而推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办刊过程中的实例,归纳总结了几种学术期刊与网络"联姻"的方法,以期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杨  赵大良  葛赵青 《编辑学报》2005,17(6):410-412
从信息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属性,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信息传播的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者是学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任何有利于学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包括出版网络版、建立论文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5.
建设学术期刊综合出版平台对于促进学术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其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期刊综合出版平台包括电脑主站、手机网站模块与“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工具模块两大部分,其建设应遵循内容为王、信息集约、媒体融合、读者导向等原则.建设学术期刊综合出版平台应当积极打造专业学术信息门户网站,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工具,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推广方式,不断扩大赢利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主流形态.目前,从《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广大读者对网络传播的认可可以预见,网络传播将越来越受重视,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学术期刊出版人应该具有这种敏感性和前瞻性,未雨绸缪,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5家农业高校学报及5家专业学术期刊为例,利用读者地域分布、读者所属单位、被访文献所属学科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学报相对专业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呈现地域性、内向性及学科集中度不足等特点,并分析其原因.高校学报要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当前而言,要通过加强宣传、多渠道传播、精品化、精准化推送以达此目的;从长远发展而言,必须实现专业化转型,方能克服弊端,达到提高传播效率、进而扩大学术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开放文档先导及其对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李丽  张成昱 《编辑学报》2004,16(1):66-68
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推动着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开放文档先导(OAI)是一个旨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合作组织.开放文献元数据采集协议 (OAMHP) 通过元数据采集这种模式实现网上发布信息的不同组织之间的互操作.一些研究者和机构正试图通过建立"自归档"的开放访问文档来克服科学出版的费用壁垒.应当充分利用OAI提供的信息传播和交换能力来促进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出版传播趋势及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移动互联环境下出版及传播模式的转变,提出如何构建立体的学术期刊传播体系.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部应主动出击,打造"纸媒+网络+移动终端"组合信息传播平台;积极打造核心优势——学术期刊内容及品牌影响力;重视对内容的多层多级加工,争夺用户注意力;注意各媒介功能分化,使不同的介质承担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电影学术期刊是传播电影学术信息的媒介和有效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本文以当前学术界认可的主要电影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探索它们在传播电影学术信息过程中遭遇的发展困境及未来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学术传播领域,虽然按需提供用户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用户的学术信息需求的研究、开发和预测,已经成为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的新主题.基于数字化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分类方式,我们设想将目前学术期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转化成“多对一”的个性化传播.只有建立在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共同体共生平台的大数据基础上,学术信息的“私人定制”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传播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学术期刊传统的出版经营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其整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1]期刊网络出版以及时、低成本,多向互动、信息量大、超文本、超链接功能强大的检索功能等,日益受到期刊人的青睐.[2]科技信息传播的周期和速度,成为竞争的焦点,也是未来学术期刊出版的主流和影响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信息需求的转变,进而导致知识资源服务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专业的特征.高校学术期刊对多学术信息资源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关联,有助于实现学科领域知识网络的搭建;同时,借助学术期刊在整合学术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发现学术共同体的共同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其知识交流模式,从而提高对学术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服务效率.未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应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运营思路,将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的“着力点”,并实现期刊出版流程的数字化,通过“多媒体出版”提高信息的发布速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中外科技期刊对接与国际化传播的迫切形势下,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此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的科学技术期刊必须坚定立场,扩大视野,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加强期刊自建与信息资源开发,逐步推进集团化建设,扩大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与输出加快自身的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影响力,繁荣中国学术期刊市场,以更好实现学术期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信息传播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英 《出版科学》2018,26(3):82-85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阅读的经济形态、信息载体和传播平台都发生很大变化,学术阅读变成服务阅读需求为核心,注重学术信息传播、阅读、思考、分享、互动、评价等,学术阅读呈现浅阅读、碎片化、单篇化的阅读模式.传统学术期刊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阅读群体在减少,数字阅读成为未来学术阅读的发展趋势.传统学术期刊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改变学术期刊的单一传播模式,明确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理念,实现学术信息双向传播,实现学术阅读的规范化、有序化、数字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是传播智库研究成果、扩大智库政策影响力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缺少服务智库建设的功能,学术期刊的从业者也缺乏主动为国家智库建设服务的意识,这与国家大力推进智库建设的政策要求不相一致.文章通过分析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作者来源、承载内容、表现形式、传播途径等与智库的关系,探讨学术期刊服务智库建设功能缺失的表现,提出构建学术期刊服务智库建设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语境下学术期刊发展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络的发展与兴起,使得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络信息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信息渠道,作为互联网网络资源重要的提供者——学术期刊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传播以其速度快、大容量、可复制、可互动等诸多优势迅猛发展着,大有占领整个信息传播领域之势。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传播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出版广角》2021,(20):72-74
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内容粗加工化、活跃度低、粉丝规模小和功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运用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运营好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使学术期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能力,扩大学术传播影响力,拓展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空间.本文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移动阅读的行为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视听信息的传播路径呈现多级化的复杂结构.传统的以收视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已不能充分适应网络环境下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评估.本文在探讨网络视听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以视听信息发布、视听信息获取和视听信息多级传播为三个核心维度,试图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从而对网络视听信息的影响力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