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和灵魂.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实验题的“题源库”。从演示实验中发掘命题点,是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一大特色.本文试通过对《碱金属》章节中有关演示实验的变式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达到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与苏教版新课程《化学》配套使用的地方性课程资源《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从内容安排、编排形式、栏目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从学生使用的角度来说,《手册》在实验前是实验指南也是“预习报告”,实验中是实验具体指导也是“实验记录本”,实验后是归纳总结的练习也是“实验报告”。  相似文献   

3.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教材编写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化学实验无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在同一实验中,如果把某些操作顺序调整一下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在化学新课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还是化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习方式”和“目标”三种角色在该单元中体现的情况。一、作为“内容”的科学探究在《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体现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既是化学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实验有助于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德育和非智力品质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为体现这一思想,在《标准》中规定或建议了以学生为主的初中化学实验42项和实验技能要求6项。  相似文献   

6.
林尤宏 《化学教学》2004,(11):48-49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高三新教材中的亮点,也是高考题中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点。但是,有些试题的设计脱离客观实际,教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为此,本人曾撰写过《“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修改意见》,发表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2004年江苏省高考试题第20题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现进一步加以分析,以求引起同行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切研究和学习均离不开实验。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说:“知识从实验中来,实验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和巩固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绿色化学”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教育价值而被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认可。将“绿色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实验中,就要求化学实验的目标、内容、设计以及教学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就实验的设计而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以前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相比,在体现“绿色化学”这一理念的程度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铜与硝酸反应”这一实验为例来看这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然而,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实验积极性不高;“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多,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实验技能偏低;验证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极为重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理解实验探究对化学学习的指导,需要经过从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必要认知过程。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更能进一步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无论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还是方法与态度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与观察。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展非智力品质,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化学家所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3.
冯燕鸣 《山东教育》2006,(11):40-4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科技出版社)必修《化学1》第1章第3节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这节内容中“气体摩尔体积”是重点,也是难点。起初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秀科 《中学文科》2009,(11):126-126
化学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贯穿在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能力和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很多,教师应努力挖掘化学实验中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王桂福 《山东教育》2002,(32):52-52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启蒙阶段教学的基本特征。目前条件下,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每一个实验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的课堂演示还不失为一种简约、高效的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以此为指导,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应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一、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化学教育的老前辈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最好的“兴奋剂”。一节课,只要有实验,往往学生情绪就…  相似文献   

17.
赖传国 《考试周刊》2010,(11):188-18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特别强调一代新人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需要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积极地思维。在化学科技活动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1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教材《化学1》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化学2》共设置了“活动与探究”13项,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将真实生活情景“移植”到化学课堂,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提出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暖宝宝的发热原理”这个贴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为切入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设计教学案例,以化学实验现象为知识主线和问题驱动线,充分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希望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新编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三册也增添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这一内容,进一步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的高考改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