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感知"课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对一篇课文做到"全面感受,初步了解,整体把握,确定对策"的重要步骤。这就要求教学的指导者——教师,对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熟练的操作,才能有效的指导主体——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有序的训练,达到教学目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整体感知——部分赏鉴——感悟升华"的原则,在感知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理清思路,把握文眼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结构布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内容和写法。  相似文献   

3.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单元结构的编排方式,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单元编排特点,了解学情,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注重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采取"教读—扶读—放读—测读"的形式,并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总结交流,从整体上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优质散文的教学需要从细节处揣摩与感知,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洞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属性,引领学生在整体串联中把握文本内容,在辨析联系中洞察结构设置,在涵泳体悟中感知语言精妙,在迁移运用中强化实践表达。这样就能彰显散文的教学价值,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直观感知为基础,把握概念的内涵是关键,运用有效教学四步法全面提升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教学中的心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个体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技能按照自己的感知、记忆、表象、思维等认知操作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明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把握影响其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规律,促进、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以下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在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有"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感知,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肢解美文,割裂上下文联系,缺乏对课文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学习起来味如嚼蜡,或理解有失偏颇。课改以来,这种现象确实已很少见,但许多教师往往把"整体把握"理解为初读课文后浮光掠影的概括内容或谈感受,究其原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整体感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缺乏研究和探索。笔者在此发表拙见,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一、整体感知的理论依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  相似文献   

10.
王晰 《考试周刊》2013,(95):36-36
<正>单元整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单元整组教学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教师在单元整组教学中应坚持从整体出发整体感知,然后在整体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感悟,最后回归到整体上。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种"结构的科学"。教师应当从整体、系统和结构的视角去把握数学教学。当下的数学教学存在着"去结构化"的倾向,从本源上看,结构化教学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学"解构重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教师,可以运用"大问题导学""探索性活动""反思性自觉"等手段,助推结构化教学的智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整体阅读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短时间内对一篇文章形成整体印象。根据其基本思想: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过程可分三步进行:整体感知——微观分析——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好课应该"有人""有料""有趣""有变"。"有人"——好课首先应"有学生",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来开展教学,其次应"有教师自己",着力于个性化的教学及创造,还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据此来构设教学情景;"有料"——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学科素养,为学生选择和引入合适的课程资源:"有趣"——教师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变"——教学还要能基于学情,突破模式,实现多样化,这样课堂才会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指引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盏明灯。学陶、师陶、研陶、弘陶,就能把握语文教学之"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具备经验认知、具身认知和创新认知,让学生展开生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运用陶行知先生广博、丰厚、深远的教育思想引领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评价学生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自觉反思、主动建构、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逐步形成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窍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有感情朗读中整体把握。有感情朗读,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有感情朗读是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文教资料》2010,(27):63-64
语文教学重在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具体可按照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的基本模式进行,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艳霞 《甘肃教育》2014,(17):123-123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学具探求数学知识,寻找数学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学具的运用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选择学具的原则1.要有生活性。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用具其实就是最好的学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  相似文献   

20.
一、运用图表,整体呈现语篇,把握文本思路我们进行语篇教学时要重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文本的意义,整体把握文本思路。图表以图表意,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创设情景的作用,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把握文章思路。如PEP Book8 Unit2 Alet’sread是有关流感的语篇教学。如何运用图表整体呈现文章,让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呢?首先,我装作很不舒服的样子,引导学生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