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察到道家的自然宇宙观,也可以感受到陶渊明自身对于世事的淡泊无为。本文根据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探究陶渊明与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无上价值。一千五百年来,陶渊明的文化意义不断被挖掘,并受到极大的推崇。在当代中国,陶渊明尤其显出他的重大价值。种种精神危机表明,今天更需要陶渊明。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会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清洁灵魂的良药;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
和腴调和之美其实陶渊明诗歌甚至于陶渊明本人给我们的直观感受,而"调和"这一特点更是体现在了陶渊明的方方面面,诗歌生活乃至于人格都透露着这种和谐,作者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一些诗歌来阐释对于陶渊明"调和"这一特征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蓝天碧野的乡村,对乡土的热爱让我们对陶渊明先生更多了一份亲近,他以淡雅的笔调将古老的田园描绘得清新、优美、宁静、祥和,令人神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也为我们的田园注入了美妙的诗意。我们在感激、欣赏陶渊明先生的时候也在追寻着一个问题——陶渊明先生的田园诗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5.
张淑红 《现代教育科学》2010,(7):158-158,153
《五柳先生传》是新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名篇。它是我国晋朝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之作。作品选自《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通过此文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陶渊明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使他的形象更充实丰满,人物性格更鲜明,更突出的蕴藏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逸诗人之宗"给人以高蹈出世的倾向性感觉,其实他并不缺乏人伦之乐。细读其诗文,我们觉得陶渊明有着浓重的家庭情结,并且与邻里相处和睦。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全面认识陶渊明,以及深刻理解其主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中陶渊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和乐的世界,这是其心灵得以休憩、安顿的"净土",是他的精神家园。意象则是我们把握陶渊明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陶渊明为其精神家园创造了众多意象,并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匠心建构展示了其摆脱世俗困累、回归精神家园的诉求和决心。论文旨在从"意象"入手探讨陶渊明精神家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白曾以诗的语言概括陶渊明的生活,说“陶令日日醉”,(《戏赠郑溧阳》)也有人说陶诗“篇篇有酒”。(肖统《陶渊明集序》)的确,饮洒是陶渊明的显著特点之一。陶渊明的饮酒不同于没落阶级的消极颓废,它表现出在晋、宋易代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位封建知识分子思想的复杂性。分析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陶渊明,有着十  相似文献   

9.
蒋文华 《文教资料》2007,(20):76-78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无疑以朴素直率、外似枯槁而内实膏腴的艺术境界垂名后世。他对现实美的发掘、情感美的讴歌、理想美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陶渊明,一个追求至美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10.
学习《归去来兮辞》,我们除了感悟到陶渊明的保洁守志的情操,感受到他蔑视权贵的隐士情怀外,我们还应该看到陶渊明周围的人,他们是那样的纯朴,仁爱,友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于洪泉 《中国教师》2013,(Z2):32-32
《五柳先生传》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是一篇自读课文。而就是这篇不起眼的文章,却是陶渊明先生一生的写照,是我们解读陶渊明真性情的密码。《五柳先生传》像是一根线,穿起陶渊明所有作品,便于读懂人物,从而使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中国独特的隐士文化。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太尉,封长沙郡公,死后追赠大司马,地位不亚于王导、谢安。然而,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抛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把自己定位为贫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一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别具一格的,他任真的人生态度及由此达到的和谐之人生境界,不仅在中古时期,更对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有着重要的启示。陶渊明在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格结构的完美应该让现代人学习受用。处在这样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怎样保持淡定的心境?陶渊明的处世哲学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历来对他的评论较多,争议也较大。到底应该如何评价陶渊明,是涉及中国文学史研究与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问题。鲁迅对陶渊明的评述,为我们正确地评价古代复杂而又著名的作家,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及深远影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很多,新观点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陶渊明的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为我们能够较为立体的把握其生活、思想、精神面貌提供了很大方便,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陶渊明心灵的轨迹、心理实质,对其审美心理进行分析的文章尚很寥寥,据此,本文试凭着陶渊明诗文这扇窗口,对其审美心理现象尝作浅析。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被众人所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诗文,诸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自古以来,对于陶渊明的评价自然也是褒贬不一,鲁迅先生出于时代和革命的需要也对陶渊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但总的来说,陶渊明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给我们带来的"回归"自然的气息和"隐逸"的恬淡是无比清新的。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组诗里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画面,笔下的农村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但考察陶渊明躬耕背景不难发现,农村生活及农业生产是艰辛的.陶渊明把农村生活写得这么美好,主要归因于陶渊明有魏晋名士洒脱的情怀和对生活的诗意欣赏.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这种生活态度仍有忘怀个人得失、学会欣赏生活、发现生活独特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阳 《语文天地》2015,(10):19-20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要了解  相似文献   

18.
星期三我们学了陶渊明写的《五柳先生传》,文中的五柳先生实际上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中说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相似文献   

19.
师:初一下学期,我们曾学过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我们一起读一遍。(投影显示《饮酒》诗。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宏亮。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生1:表达了陶渊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生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师:说得很好。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走近陶渊明。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一位帮老师把课题、作者写在黑板上。(学生推荐,一位学生上台板…  相似文献   

20.
诗以言志,诗以抒怀。梅之高洁,菊之傲骨,松之挺拔。至于陶渊明,则主要是其笔下的一系列飞鸟形象。如"归鸟""羁鸟""孤鸟""众鸟""失群鸟",等等。通过对陶渊明笔下这些飞鸟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