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2.
超导体虽然早在1911年就被发现,但超导作为一项技术获得应用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于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超导体的应用有了飞快的发展。超导技术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在电力工业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现在已没有人怀疑了。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前苏联、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研制出不同容量的低温超导发电机。法国和日本还制造出转子和定子都采用超  相似文献   

3.
潘爱民 《大众科技》2012,(5):92-93,61
超导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导特性的新型材料,它在一定低温条件下能排斥磁力线并且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现象。超导材料由于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超导隧道效应等优异的特性,高温超导材料的用途非常广阔,大致可分为三类: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和抗磁性应用。大电流应用即超导发电、输电和储能;电子学应用包括超导计算机、超导天线、超导器件等;抗磁性主要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热核聚变反应堆等。  相似文献   

4.
陈芬芳 《科教文汇》2008,(12):173-173
美国例外主义深入美国人的灵魂,美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本文就什么是美国例外主义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69-269
4月25日,Science在凝聚态物理专栏以“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为题。就中国物理学家在铁基新超导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发表评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69-273
Science杂志评述: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4月25日,Science在凝聚态物理专栏以"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为题,就中国物理学家在铁基新超导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发表评述。许多科学家评论,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成强  相似文献   

7.
盗亦有道     
<正>不得不说瑞典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每个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同胞,连小偷也不例外,一名瑞典教授就遇到了这样的稀罕事。一天,教授将公文包放于所住公寓楼梯间后去了洗衣房,回来时发现包被盗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日本科学家首先在掺F的LaOFeAs中发现了临界温度为26 K的超导电性。在高温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之后,虽然科学家发现了多种临界温度高于26 K的超导材料,但是都没有像这次这样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磁性元素铁不利于超导,而新发现的铁基超导体恰恰是以铁为主的化合物,其临界温度如此之高,完全与传统  相似文献   

9.
对超导材料与超导磁体的研究是应用超导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和对当事人的采访,介绍了我国在1962-1966年间发展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研究的早期历史,略述了此期间在超导方面其它有关实验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并就这段历史提出了作者的几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1.
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当世纪的时钟刚刚指向1987年,全世界都在传播着、议论着一个激动人心的信息:这就是世界超导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数月之中,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提高了200多度,而在荷兰科学家昂尼斯首次发现超导现象以后的七十五年间,材料的转变温度仅仅上升了19度。  相似文献   

12.
万元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3):243-246,264
核聚变能的开发研究在托卡马克类型的磁约束装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超导、特别是全超导托卡马克因此成为建造未来先进聚变堆工程、物理前沿研究领域;中国用最少资金,最快速度在世界上率先建成ITER类型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因而受到国际聚变界高度关注和赞赏。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超导体发现100周年。100年前,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就完全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超导电性。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材料远离绝对零度也能实现超导,这被称为高温超导。与高温超导相区别,在绝对零度附近的超导被称为低温超导。  相似文献   

14.
<正>生于鱼米之乡的安徽池州,北上来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古都咸阳学习材料科学,之后又远赴日本、德国继续研习。在国外学习、工作近十年后,他选择了回国,从头开始创建实验室。重费米子超导、铁基超导、有机超导、其他新型非常规超导材料探索和物性表征……他十几年如一日执着在超导探索的路上。一路走来,他已经发表了140余篇SCI论文,他人引用8000余次,也因此被汤森路透评为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15.
超导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限流器、超导储能装置等已在电力系统试运行.超导电力技术对电力系统有重大作用.广东电网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超导电力技术可以解决广东电网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广东电网有很大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蝙蝠是先学会飞行,还是先学会了超声波捕食?蝙蝠的种类为什么那么多?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鲸就生活在海洋里,而蝙蝠则生活在空中。你一定见过蝙蝠这种似鸟非鸟、似鼠非鼠的小动物。夏日每到黄昏,它就出来活动,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白天则躲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博览     
中国留美科学家首创二硼化镁超导薄膜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中国物理学家郗小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成大电流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在这以前,由于二硼化镁材料易碎,很多人欲将其制成薄膜都未成功。自两年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37K温度下有超导性以来,二硼化镁已成为超导材料领域中的一颗新星。郗小星博士和其同事在9月3日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新发明。该期刊称:“这是二硼化镁超导材料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一步。”超导先驱、美国科学院院士罗威尔在评论该项成果时说:“尽管二硼化镁超导临界温度为37K左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I0003-I0003
<正>[导读]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零下233.15摄氏度)以上,在确定该新材料的晶体结构后,科学家发现其超导电性和反铁磁共存。  相似文献   

19.
<正>项目介绍高温超导限流器是一种理想的故障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它集检测、触发和限流于一体,反应速度快,正常运行时的损耗很低,能自动复位,克服了常规熔断器只能使用一次的缺点。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现有电网的稳定性,并改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电网的成本。就高温超导电力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而言,最先得到实际应用的将可能是超导限流器。据预测,超导限流器的国际市场在2010年左右将可望达到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导体内电流的行为 Rbecker·G·Heller和F·Sauter认为,用Max Well方程解决超导问题时,必须考虑电子的惯性,否则超导体内的电磁场为零会使MaxWell方程不确定。因此,超导电流和电场的关系不再满足欧姆定律,而满足加速度方程 A (1) (其中=m/n_se~2称为惯性项,m是电子质量,n_s是超导电子数密度)。在加速方程的基础上,F·London和H·London在MaxWell方程组内引入了附加方程。 (2) 作为超导电流所遵循的附加条件,式中λ_L为London穿透深度,由下式给出λ_L=(m/μ_0n_6e~2)~(1/2) (3) 方程(1)和(2)与MaxWel方程一起构成了超导体的宏观电动力学基础。 London方程说明了超导体中的超导电流只有在磁场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