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对慈善事件的报道己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点之一,它不仅为媒体自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素材,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大批社会弱势群体以及身处困境的人们得到了社会及时的救助与关注.然而,在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对比中,我国慈善事业以及慈善类电视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显现.  相似文献   

2.
有关爱心救助的报道,常常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经常会碰到的事,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弘扬道德价值也常常能从中得到体现。但这一类题材的报道,有的反响大,效果较好,有的则不了了之。为什么有的时候读者反响不大呢?原因就在于对爱心引导和激发不够。读者的热心也好,同情心也罢,是需要媒体加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方党报,在充分发挥好喉舌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更多地将笔触伸向基层,关注弱势群体,用新闻救助的方式唤醒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爱心,以此达到救助弱势、引领社会风尚.促进道德建设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地方党报如何开展新闻救助进行论述,最终得出新闻救助是通过有效的媒体运作,找准资金与求助对象相互结合最有效的方式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报道观念陈旧,创新不够,同时报道方式上呆板化、程式化,甚至神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典型报道的社会作用日渐减弱,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就必须关注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形势下,全国新闻战线都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将报道的视角转向百姓,但是走基层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实践的,是需要媒体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正确面对社会的发展形势,以服务群众为基础,承担其社会的责任与媒体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媒体工作者走基层的现状分析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泉,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节目来  相似文献   

6.
张伟方 《新闻实践》2013,(12):14-15
据人民日报舆情室调查,在宁波历时半月之久的抗击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中,宁波本地媒体及时发声、大容量密集报道,主导了抗灾救灾的正面舆论,发挥了大众媒体应有的舆论主阵地作用。同时,媒体也在受众的密切关注中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边际效应,自身品牌得到了提升和强化,如抗灾期间,宁波日报的微博就增加了1.5万粉丝。在大灾大难中,媒体如何体现社会责任和担当?怎样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品牌的良性传播?在前后半个月的抗灾救灾报道期间,笔者与省内外各类媒体一起参与了对余姚抗击特大洪灾的报道,领略了省内外各类媒体在报道和自身品牌运作中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地市党报是和基层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传统媒体,老百姓最为信赖和关注。在我国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尚未健全的当今,基层群众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些民间纠纷,由于大病导致家庭经济陷入绝境等等,他们往往会求助于媒体,请求给他们一个支持,给他们一些指点和帮助,因为他们相信“党报”会给他们希望。  相似文献   

8.
媒体组织策划活动,是对自身社会功能的延伸与拓展,这种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通过对新闻的报道和传播,形成舆论影响力,进而对大众进行潜移默化引导,推动社会前进。如果媒体直接组织参与了实践活动,它所产生的作用会更直接、更深入、更广泛,是对自身社会功能的一种放大。活动策划着眼于影响力活动策划中的"活动"十分有讲究,必须是社会普遍关注,能够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事件。去年12月,《张家口日报》社会部记者在采访全市组织"三下乡"活动中发现,农闲季节正是农民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9.
回归公共危机事件中有关传媒推动力的思考,绕不开媒体的责任、道义与伦理。事实上,任何一场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视觉,都是对其自身责任、道义与伦理的一次折射。从媒体角度而言,什么样的视觉立场与观念,决定了报道的选材与走向。在一场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是愿意持续地关注纷扰曲折、甚至引人悬疑的事件本身,还是带着思考与道德、责任去引导社会舆情?其反映出来的报道及报道带来的社会影响会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媒体官方微博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公共事件中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强大的网络舆情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官方微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媒体在报道中更好地发挥正面传播效果和服务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反映基层民众生活状态、宣传时代精神的重要媒体支柱,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在当今媒体行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加强基层民众自治建设的政策以来,有关基层建设的新闻话题在媒体中一度成为热议,正是由于其与群众利益的联系最为密切。由此可见,群众观念在基层新闻报道的工作领域之内,具有着灵魂支柱一样的作用和价值。在基层电视新闻报道的工作内容中,加强群众观念的介入,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落脚点在有效引导舆论。党报如此,都市类媒体亦然;正面报道、日常报道如此,热点难点报道、突发事件报道等也不例外。本期《前沿关注》的几篇文章,或介绍党中央机关报直面热点难点、有效引导舆论的成功经验,或从强化主流媒体社会新闻引导能力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或认真研究主流媒体在群体事件报道中如何有效引导舆论,或对灾难性报道如何取得积极效果建言献策,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丰富了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内涵,颇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文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4.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  相似文献   

16.
王僖  赵文竹 《青年记者》2012,(21):39-41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媒体承担着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彭宇案、“小悦悦”事件,考验着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过程中的作为和能力.综观各种类型的新闻报道,典型人物报道在其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近些年的典型人物报道,由于报道模式化、刊发较为零散、影响力积聚性差等弊端,在塑造社会形象、传播社会理念、提供道德规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赵亚丽 《新闻世界》2011,(9):279-280
新闻媒体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新闻报道,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应该提高这种报道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作用。本文从突发事件报道亟须改进及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和方法两方面来探究关于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的得失,有利于规范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先进人物报道在媒体中很常见。媒体对先进人物的报道,都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操作上的原因,可能会在弘扬了一种精神的同时却带来了始料不及的消极影响,误导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增强医疗卫生报道的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报道也成为各家媒体苦心经营的"重要产品".然而,近几年来,一些媒体由于片面追求时效性、趣味性和轰动性,导致一些医疗卫生报道也出现了片面、失实的现象,有些医疗卫生报道还出现娱乐化的倾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搞好医疗卫生报道,增强引导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