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韦泽 《视听》2018,(11):50-52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脱颖而出,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是不断飙升,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尤为重要。本文从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现状着手,多角度分析其节目受众的心理需求,并相对应地提出在以受众为主的背景下网络自制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自制视频节目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影视形式。网络自制视频节目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对于激发受众的主体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选取了腾讯视频的自制节目《你正常吗》为研究案例,采用文本分析和问卷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该节目的受众主体性、自我认同以及对节目的认同等问题展开研究,揭示了该节目的受众收看特点,从而论证了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文本与受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以及人们对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PLOG作为以照片记录日常生活的新形式,逐渐风靡社交网络。PLOG传播过程中隐藏着大量的副文本、型文本、前文本、链文本等伴随文本,它们与符号文本共同延伸和扩展PLOG的表意空间,其引领的“图片+文字”的媒介表达形式被视为一种符号消费。在符号构建过程中,PLOG呈现出形象构建与个性化叙事、平台支撑与文化构建以及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等景观,并且在表达空间、社会交往、审美取向和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多元化的景观逻辑。PLOG的势头方兴未艾,需关注过度沉迷于图像化表达、理想化形象构建以及隐私消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快速、便捷性。新媒体在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上形成了与传统媒体对峙局面,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就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产物,以夸张、大胆、辛辣的节目风格获得广泛关注,但是,也面临节目制作水准层次不齐,盲目博出位等负面影响。因此,本文简要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潜伏>为研究对象,试图在如下几个层面解读<潜伏>热播的现象及机制:一、<潜伏>电视剧热播与网络社区迷群体之间的相互推动和促销作用;二、<潜伏>网络迷群体构建的二级文本;三、迷群体在新的传播语境下解读文本所呈现的符号转译机制.笔者认为,在新技术媒介环境下,网络迷群体对传统媒介文本诸如电视剧的传播与接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扩散过程;新型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介入原始文本的二级文本的再生产和再消费过程,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迷群体强大的符号转译能力,将特定语境中的文本符号经过意识形态祛除、语境接合、情感游戏等多种方式转化成现实语境更易接受的文化符号,从而促成文本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传统访谈节目正在经历网络访谈节目的冲击。出于自我革新的需要,进军新媒体平台的访谈类节目,不应该局限于单纯融合网络平台优势,而是进一步创新制作理念与节目形态,形成新的节目特质,彰显出该节目类型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媒体自制节目《十三邀》的个案研究,从访谈地点、主持人、访谈形式、剪辑方向、节目受众几个角度探讨访谈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中的新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媒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媒介与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以网络语言尤其是网络流行语这一微观层面为出发点,从网络语言符号的使用者和受众出发描述了网络语言符号使用的现状,从网络语言符号被创造、使用和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其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使用者之间与受众之间的身份认同性建构,阐明了网络语言符号的社会区隔功能。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的媒体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受众注意力的竞争,获胜者都是能持续满足受众需求的那一方.因此,隐藏在受众媒介消费行为中的需求应成为未来媒体的首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国内受众的视频媒介消费习惯相关数据出发,从受众需求趋势、受众需求变化等层面,综合分析了地方电视台即将开拓的网络电视台面临的竞争环境,探索网络电视台的市场化生存之道.基于网络电视台的资讯优势和受众需求变化趋势,本文认为网络电视台的制胜之道在于:资讯内容是立台之本;理性表达、充分互动是人气关键;构建同城社区是定位首选.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环境下,热衷于自制内容的生产性受众成为网络传播活动的主力军。本文从新媒体和生产性受众两个概念入手,结合已有文献与具体案例,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生产性受众的表现、成因和影响,为规范网络传播活动、提高受众参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越来越快,而在这场娱乐大战中,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由播报员变成了节目的灵魂,主持人本身也成了电视节目的品牌,甚至成了该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而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主持人相比,其娱乐性也影响了主持人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成了受众眼中的娱乐符号,该符号带有很强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1.
王晶  苗艳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35-137
"杜甫很忙"是产生于新浪微博上的一次网络恶搞现象。2012年3月以来,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登高》一诗上杜甫的一系列涂鸦图片在新浪微博上被疯狂转载,使得生活在1300年前的诗圣杜甫突然变成了"网络红人",其随后所产生的商业利益也日益被广大商家发掘并利用。究其本质而言,"杜甫很忙"不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热点话题,更是新媒体背景下一场最新的大众狂欢文化。新媒体背景下的狂欢文化能够让受众从对大众文本的再创造中建构出大众意义和大众快感,从而抵制或规避文本本身所代表的支配力量,制造某种符号民主;它能够起到一种类似于"安全阀"的作用,不满的情绪一旦在嬉笑怒骂的狂欢文化中被释放出来,实际上可能会加强正常的社会秩序。简言之,新媒体文化是一场全民性的符号消费运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语境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终端的普及,网络自制节目开始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以优酷网自制节目《晓说》为典型代表,网络自制节目开始表现出强势的发展劲头,同时也感受到了网络自制节目对传统电视节目所产生的威胁感.但是这种威胁感对行业、对节目来说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增加媒介之间、节目之间的竞争力,最终使得双方的节目在竞争中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聚焦当前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文化现象,以2018年一档较为热门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为个案,借由深度访谈和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受众对该节目的解码机制,并重点分析节目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对受众消费需求进行满足、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受众的文化身份,以及如何在传—受互动中赋予受众各种话语权力的过程。研究发现,受众对于这类流行节目文本的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被动的他者所在,而会根据自身的权力结构和文化认知对节目做出不同的个性解读。不同的解码方式则充分反应出"消费即是赋权"的社会话语,这对于今天的流行文化传播和视听内容生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我国传统电视媒体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受众的流失和收视率的下降导致电视台的收入在不断下降。在地方台的电视节目中,访谈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下降。本来,访谈类节目作为一种具有新闻深度的节目类型,能够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价值需求。但随着新媒体中各种网络节目的出现,受众的注意力被各种娱乐性、趣味性的节目吸引。为此,本文将分析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其现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要想留住受众,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根据受众需求办节目。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下若想留住受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体现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来势汹涌之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发挥各自拥有相对广泛和忠实的受众群体的优势,准确真实地提供权威的新闻信息。例如,2014年供暖期来临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  相似文献   

16.
王川川 《传媒》2020,(2):67-69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黏度、提升节目品牌、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凡凡  刘宗元 《传媒》2018,(15):70-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广告品牌热度、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观众好感度的增加提供了途径.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形式多种多样,但商品广告与节目在内容上的契合度以及与节目自身基调的一致性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邓博洁 《今传媒》2016,(10):99-100
在网络自制内容凭借其对用户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贴近席卷网络视频网站的当下,一档网络自制真人秀节目《十周嫁出去》异军突起。作为国内首档明星群体爱情真人秀节目,同时也成为了国内首个销售额破亿元的网络自制节目。其成功的定位,对用户的把握和对赞助商品牌的营销,都为中国网络自制综艺提出了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迷群受众是当前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受双方日趋平衡,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网络迷群群体在文化实践参与程度上有了极大提高。网络迷群以聚合和流动的个体诉求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场域中参与聚集,运用互动与分享交流和传播信息,生产衍生文本和消费文化产品,并进行身份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迷群群体在大众文化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史鑫涛  田恩宇 《视听》2023,(1):107-111
网络综艺衍生节目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延伸,正在成为正片综艺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网络综艺衍生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综艺节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因其话题更新快、与正片同步时效性强、制作成本低、制播灵活等优势,为节目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网络综艺衍生节目面临节目质量不高、节目形式局限性强、过度依赖正片而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等困境。对此,可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以召唤结构为突破,挖掘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以期待视野为驱动,推动节目创新;以媒体融合为依托,打造新型的受众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