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绝大多数美籍华人具有"祖国"意识,中国是老侨的"原乡",是新侨认知上的文化归属。尤其是第一代移民(新侨),他们对于华文媒体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需要通过华文媒体了解美国、牵挂中国,华文媒体成为许多华人每日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精神伴侣。华人在美国仅占1.2%的比例,却能支撑起数目众多的华文媒体。然而,当新闻爆炸式涌现,当免费成为常态,美国的华文媒  相似文献   

2.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苏枭 《新闻世界》2014,(11):184-185
本文就荷兰华文媒体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荷兰生活着近10万华人,而近几十年来荷兰发展起来的数家华文报刊如《中荷商报》《华侨新天地》《华侨通讯》等,在华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电视广播和新兴互联网发展,给荷兰华文媒体注入新的力量,代表有荷乐网、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荷兰国际广播中文网。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菲律宾华文报刊的百年历史。它们在异国异族和异文化的包围乃至歧视中艰难谋生,但其一脉相承的浓郁的乡情族念以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是华文媒体始终不渝的办报理念和宗旨。他们在维护居住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为争取华族权益,促进居住国与祖籍国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面对全球"中文热"的大好形势,菲律宾的华文媒体将打好基础,提升品位,走出国界,更为深入地展开与中国及世界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新闻传播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书写华文媒体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陈乐 《新闻记者》2005,(11):54-55
一、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华人已超过55万。但实际上可能有近百万人,因为其中不乏以其所在国国籍登记的东南亚国家难民,或是第二、第三代已拥有澳洲国籍的华人后裔。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了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洲已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10,(12):47-48
几年前,我作为浙江《台州晚报》总编辑,应邀参加了由欧洲时报社主办的、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七届欧洲华文媒体研讨会。会间,我记录了对欧洲华文媒体的一些见闻、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丁晓正  万鑫 《传媒》2006,(5):70-72
回顾-下最近两年海外华文媒体中的文字和镜头,想必海内外华人难以忘怀这一幕幕:关注中国女商人赵燕在美国被警察殴打的《侨报》(美国)、持续报道西班牙华商鞋店被焚烧事件的《欧华报》(西班牙)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2.
戴楠 《传媒》2014,(16)
正从欧洲最早的华文报刊——19世纪60年代在伦敦出版的《飞龙报》算起,中文报刊在欧洲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而真正由华人创办的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法国,是1907年6月22日由巴黎新世纪书报局编印的《新世纪》周刊。本文主要着眼于21世纪以来的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格局,以此来探讨海外华文传媒在新世纪的发展态势与功能角色定位。 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华人移民的数量持续攀升,据2008年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的调研结果,欧洲的华人华侨总人数已超过250万人,近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在海外华人中,群体意义上的集体记忆普遍缺失,海外华文媒体对国族认同的叙事因而走向了中心舞台,用各种方式唤醒华人的集体记忆.只有"借助集体记忆,借助共享的传统,借助对共同历史和遗产的认识,才能保持集体认同的凝聚性"①,达到展现民族文化、构建国族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背景下,东南亚华文媒体处于转型发展期,其发展面临着东南亚国家政府对新媒体的管制、新媒体相关技术力量薄弱及人才匮乏、华文媒体受众整体萎缩等困境,只有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媒体建设、以视频化表达重塑新闻传播形态、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协同转变以及转变媒体盈利模式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东南亚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华人圈,进入当地主流社会以及吸引新生华人受众。  相似文献   

16.
苏彦韬 《中国广播》2011,(10):14-17
美国是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早在1854年就诞生了全球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金山日新录》。华文媒体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美国出现过的华文媒体种类和数量都在海外华文媒体中名列前茅。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华文媒体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微信平台是传统海外华文媒体转型的一大突破,由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特殊性和与新媒体的不同特征,微信平台的内容生产也应该遵循特定的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英伦圈"的内容生产特征,得出海外华文媒体微信平台进行内容生产需要注意的有:受众定位要精准到核心受众群;内容生产者应采用平等视角与受众进行对话;文章类型应以消息类为主,娱乐类文章也必不可少;内容形式尽量丰富;报道以中立报道为主;文章议题要注重时宜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曹旺儒 《传媒》2018,(9):61-63
自1854年《金山日新录》在美国旧金山创刊发行以来,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力量,海外华文媒体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海外华文媒体一向是华人华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而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新型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深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扮演了"先锋军"的角色.从整体上看,华文媒体遍布世界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能看到华文报刊、华语电视和广播.但就个体而言,由于人力、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有限,一些华文报刊发行量仅有百余份,出了几期便草草停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向华人华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责,并在宣导"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透过有效手段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欧洲时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将总结其运营经验,为其他华文媒体提供《欧洲时报》在发展中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9.
欧洲是华侨华人主要的聚集地之一,欧洲华文报刊在海外华文报刊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欧洲与中国虽然地域上相去甚远,但欧洲的华文报刊却在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了与中国国内局势和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的鲜明时代特征,并因此形成欧洲华文报刊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本文拟对此作一概述与分析。一、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华文报刊目前有案可稽的欧洲最早的华文期刊是1894年10月在英国伦敦创办的《中英商工机器时报》,又名《清韩英实业杂志》;最早出现的华文报纸是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不定期机关报《旅俄华工大同报》…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媒体数量多、质量高、地域分布广、形式多样、社会影响巨大,在客观报道中国发展,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关注和支持祖国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重点分析海外华文媒体在突发危机事件媒体公关方面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