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使受众对各类传统媒体的需求发生转移性变化。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要赢得主导地位,必须得依靠自身节目的个性化风格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给新闻播音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外,新闻播音作为电视媒体发展不可替代媒介传播形式之一,只有不断改进风格、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吸引并扩大节目受众群体,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新闻化生存,即要求节目在全方位互动方面,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方面,在媒体的组织、传播手段的整合方面,都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生态,以求电视媒体新陈代谢,升级换代,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李玲  金威 《新闻传播》2005,(1):63-63
现代传播已进入“受众中心”时代,“受众意识”日渐体现在新闻节目中,各媒体在对受众口味的揣摩中不断改革发展。广播新闻在与报纸、电视、网络的对局中,如何在提升节目品位上下功夫,做到节目差异化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媒体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的兴起使一系列矛盾浮现出来,传统媒体下的传播体系难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如何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有效掌握社会舆论主导权是其面临的主要考验。面对此考验,电视媒体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纷纷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突破困境,经过几年的探索,各大卫视亦纷纷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5.
贾鹏政 《新闻传播》2023,(16):158-16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尤其是时政新闻,要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优势,与新媒体相融合,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与表达方法,既要找到适用于电视荧屏的方式,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迎合受众需求,实现与融媒体时代齐头并进,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更为新颖的时政新闻节目。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为提升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创新表达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媒体传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赢得人民观和现代传播学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当前实现优势传播、提播规律,以科学的传播观指导新闻实践,与时代共振、与受众共鸣.从而更群众,这是现阶段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从媒介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影响正面宣传的主要因素.高和改善正面宣传质量的根本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也迅速崛起。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但同时也给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譬如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逐渐转向各类短视频平台,致使其面临着受众急剧流失的现状。为了有效应对短视频的发展给电视媒体造成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也开始以“新闻+短视频”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及报道新闻事件。基于此,本文充分阐述了短视频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征,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进而结合这些现状为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电视民生新闻凭借生活化的新闻内容、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拉近了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并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产生了变化,而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做出探索则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融媒体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当代媒体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力与影响力充分地发挥出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指导新闻媒体工作者发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当代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研究透彻,同时积极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动态的发展当中实现前进,并建立外在的自我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生态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渠道变得多样化,直接影响了受众的接受习惯。各种新媒体通过现场发布、实时更新、动态传递等形式,展现出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的新闻编辑应该适应媒体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编辑意识,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细节,以及电视特技的使用,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  相似文献   

11.
电视是产品营销的重要媒介通路,营销成败取决于内容汇聚受众注意力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媒介技术的变化发展,受众的媒体消费选择、使用行为都随之变迁,直接影响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促使电视媒体进行节目编播的调整与革新。为在日趋激烈的注意力争夺中获得更有  相似文献   

12.
王师师 《今传媒》2023,(8):71-73
随着媒介融合理论的发展,各类节目基于传播学视角,从节目制作、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受众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办法,促进了各类媒体形式的繁荣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阐释节目制作、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和受众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旨在为电视媒体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娜  鲍立泉 《视听》2018,(11):25-26
电视媒体正面临二维困境:电视媒体的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份额萎缩;受众对于电视媒体广告的防御心理增强。本文从这个问题入手,提出电视节目创新要兼顾内容创新与广告承载力创新两个方面。"生活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节目的内容创意上将电视节目的场景营造与受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相匹配,以真人参与的形式,在构建的生活场景中展示真人日常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生活场"真人秀节目的广告模式是:通过消费场景带入、"真人"需求,将节目现场与受众的日常生活相匹配,营造消费场景;通过传统广告的间歇强化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保温,强化广告传播效果;最终通过传统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的铺货和推广,触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王文军 《新闻前哨》2013,(11):78-79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可以将生动的、真实的声音与图像记录并还原,展现在广大受众眼前,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电视传播中,现场直播更是其优势,不管是文艺活动的直播和新闻事件的直播,抑或是体育比赛的直播.都展示出电视媒体的巨大影响力。目前,我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电视直播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朝闻天下》以及《共同关注》等。  相似文献   

15.
刘婷  王会子 《传媒》2021,(6):94-9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现象、活动的总体看法,揭示出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对新闻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新闻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策划、采写、编辑与传播方式上都有很大创新,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应用于实践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从内容编排、传播范式和融合创新三个方面对优秀的新闻作品进行分析,重点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媒体融合时代对我国新闻活动的指导意义,以及推进新闻媒体创新性发展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港 《东南传播》2022,(2):37-39
全媒体时代,两岸新闻传播生态呈现出新的态势,我国台湾地区网络相对普及但是媒体融合质量较低,大陆对台传播的传统媒体效力下降,而大陆文化软实力与新兴媒体优势得以彰显。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传播渠道、受众与内容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台湾同胞的心理需求,细化不同群体,创新提升对台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大众传播学中,把大规模复制和传递信息的媒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一般包括两类:以报纸、杂志、书籍等为上的印刷媒介;以广播、电视等为主的电子媒介。本文所指的不同媒体主要是指复制与传递新闻信息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 新闻传播过程从其形式上看,是一个借助语言或图像进行的符号传播活动。不同媒体借助不同的符号作用于受众,产生传播效果。受众在接受不同媒体的传播时,不同的传播符号在其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呈现出不同的接受心理特征。本文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体的受众接受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何鹏飞 《东南传播》2014,(5):150-151
电视媒体声画兼备、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使其成为受众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信息沟通和提供娱乐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主要职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为了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强化生命力,通过运用表演元素,以此实现新闻信息传递和提供娱乐效果的最大化并不鲜见,而由此引发的争议也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荧屏"表演"现象的成因,以期为新闻节目主持人优化传播效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梁红岩 《记者摇篮》2006,(12):50-51
每天早晨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新闻播报前,首先会向受众传递当天的互动话题,请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与之互动。走入网络,在阅读网络所传播的信息后,受众可以立即发帖子跟进,发表自己的见解。打开广播,受众更是可以直接与主持人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困惑,直接与主持人交流。凡此种种,就是互动。时下,媒体已从主观的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发展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互动,通过互动,使节目的参与性不断加强,受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互动,已成为传媒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最直接的手段,互动,直接牵制着媒体在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