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艺术报道不仅仅传递着关于艺术的信息,也建构甚至定义了艺术的现实;不仅仅记录了艺术的今天,也塑造了艺术的历史。大众传媒限定了人们应当看见什么样的艺术以及如何看待艺术。《南方周末》当代艺术报道建构了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化、职业化和具有积极社会介入性的整体形象。这既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状况的反映,也体现了媒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方向的应然性期待,更暗含着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建构中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梁玖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4):128-128
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在当今世界语境中,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影响较大,是当今中国最复杂的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如何解读、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业内学者以及业外受众极为关注的文化问题。业内学者考虑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延伸、观念变化以及意识形态功能等文化问题,业外受众关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美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中国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当代艺术形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作为美术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墙上的、空间的、影像的、肢体的等五花八门的艺术作品时候却显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理解它,如何去鉴赏它。这时,艺术教育出现了不能与时俱进的现象。尤其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很少谈及当代艺术。文章从当代艺术特征入手,试图论述当代艺术进入高校美术课堂的措施,希望对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进入物质时代的同时,精神生活困惑,信仰迷失,而中国当代艺术正以独特的身份进入到与人类文明的对话空间,并产生巨大影响。它对社会现实发问,对当代人产生质疑,它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文章通过“新生代”、“玩世现实主义”、“波谱”等艺术现象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解构性策略,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身份是如何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发展愈加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如何找到自己艺术发展的定位恰恰是一种视角的出发点问题。更好的与自身文化结合,与当代艺术前进方向一致,笔者认为要更加注重视角的把握,以一种正确的理念给视角定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在与传统文化艺术几近断层的背景下,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催生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先天的不足和本体性缺失的症候。在艺术市场化和符号化、概念化的趋势中越来越暴露出其精神性的缺失。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建和民族身份的确立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新认知和借鉴,创造出艺术的内在精神、外在形式与符号之间有机统一的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7.
艺术策划展览在西方已经成为学术发展的有力手段。中国的策划展览观念由西方传入,对中国当代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策划展览在本土意识和述说方式中融入国际化特征,树立中国形象,是未来中国策展人和运作机构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艺术展览作为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重要载体,记录着艺术发展过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只是相对于中国这个独特的国度,正由一个单一的以主题为先导的展览方式走向成熟,走向多元。多元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现代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方式”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借用中国传统化资源的视觉元素,并把它转换成符合当代艺术语境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在欣赏当代艺术的同时,又能领悟作品中化的根源和脉络。“中国方式”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了中国传统化的价值和魅力。本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分析,发掘和阐释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女性艺术家和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的表现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回顾、搜寻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女性艺术家与影像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进程,试图通过对国内部分女性艺术家的影像创作分析,让读者看到她们如何在影像世界中展现自己对于当下人文生存环境的观察与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能力为本改革“现代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相关文科专业的一门老牌基础课,有其自身特点和特定的社会功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未能跟上发展步伐而招来多方批评。现代汉语亟待改革,要加强与社会、市场的紧密联系,突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武侠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道风景线,但如何认识它的意义,迄今见智见仁。赞之者称其为中国英雄,批评者视之为与封建皇权相呼应的奴才走狗。如果尊重中国历史发展的话那就不难看到,后一种立场过于简单与片面。认识“武侠文化”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孔子思想与中国精神的关系。几千年来,“侠客行”的命运事实上同“君子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理解这点,对于我们恰当评价武侠文化的价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言志"说与"摹仿"说出自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话语体系,在美学内涵和价值追求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都很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其终极价值关怀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为人生而艺术"的.  相似文献   

16.
各个舞种都有一套自己的动作体系来维持支撑其审美结构,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之为"划圆"的艺术。本文就"圆"的动、静态两大特征结合动作及实例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进一步说明中国古典舞的特殊审美及"圆"对中国古典舞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致力于人道的探究,这一明确的价值取向致使儒家之“道”在审美上呈现出中和、至诚、刚健的特征,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至深至巨的规范与影响。中和要求美的艺术必须以礼义为法度,规范文学艺术情感的抒发,促使个体感性情欲与社会理想规范处于“中和”状态。不仅如此,它还注重艺术因素的相反相成,主张通过协调对立的两端,达到辩证统一的艺术效果。至诚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解决艺术中情与理之关系的理性思考,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唯“诚”是尚,强调情感意趣的真实抒发的优良传统。刚健以气势的充溢博大而动人心魄,它是一种明朗而圣洁的精神人格美,是一种自强不息、德比天地的人生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9.
“善”作为艺术审美的哲学基础中的一部分,在中国艺术作品中时有体现。本文以艺术的技巧、内容、艺术家的人格等方面阐述“善”在艺术中的渗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校美术专业开设《线描造型》课程是为了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原因,许多院校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仍然比较模糊。新一代学生具有东西方杂糅思想观念,因此在线描课程设置中注重把中西方艺术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和意象造型分阶段地融入线描造型之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