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阅读: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户外媒体固有的传播效力方面存在的缺陷得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户外媒体传播过程与困境的分析,来探析在新媒体环境下户外媒体取得最大传播效果与销售力的路径与方式,既具有业界的前沿性,又具有研究的独特性.无论是广告主,还是户外媒体运营商都要积极探索其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LED媒体的出现一改户外媒体在传播表达方式和运用空间上的局限性,LED强大的媒体表达能力,灵活多样的运用变化,让户外媒体的整体价值和运用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试析数字户外媒体发展的机会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的变化,广告主对数字户外媒体的需求日益上升,加之技术和资本这两大推动力,数字户外媒体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数字户外媒体的发展契机,通过对当前环境和影响要素的剖析,尝试提出数字户外媒体立足自身属性和应对市场需求的两大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胡琼华  张敏 《编辑之友》2017,(12):38-43
在信息过载、受众碎片化以及受众信息接触习惯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出版社在认识到微信平台具有的社交价值与媒介价值的前提下,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开展微信营销传播.为解决出版社微信营销传播存在的问题,文章建议从明确定位与传播路径、设立差异化识别系统、丰富内容主题与实行多样化表达、建立综合性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策略优化.  相似文献   

5.
精准营销与效果传播一直是户外乃至整个广告业常说常新的话题,在新整合传播时代,户外媒体和其他媒体、技术及手段相互交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也使户外媒体的效果得到了强化,有了更广阔创意及施展的空间。1.户外媒体的大众传播功能。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便置身于户外的媒体环境中。越来  相似文献   

6.
庄列泳 《传媒》2015,(23):15-16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一个传统户外媒体的从业者,深刻地体会到影响客户投放传统户外媒体的定位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客户不再满足于过去简单粗放的主动投放,转而更多地追求策略价值、传播效率、效果延伸等. 而目前户外媒体的功能还是在以大面积、连续性的视觉冲击去推广品牌形象,或是在目标区域位置内做有针对性的品牌及产品推广等,较大面积及区域推广依然是户外传播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宝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传播价值、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探寻国宝类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路径,总结其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了从中国价值到全人类价值的价值创新、从中国内容到全球内容的内容创新、从中国官方媒体到全球媒体的传播主体创新、从卫星电视到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8.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其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效果;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研究其体系构成有利于达到其传播目的,实现瑶族档案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小羽 《东南传播》2018,(4):136-138
本文以20年的立白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定位、对象、渠道、内容等角度,对其品牌塑造与传播策略的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立白广告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从平民化到品质化、年轻化的趋势,从注重曝光率的重复策略到注重传受双方匹配度,从传播商品力到构建品牌力.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国民需求的升级,又体现了企业品牌成长的规律.当前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应把握消费者需求心理的变迁、提升品牌产品的文化内涵、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毕艳红  聂辰晟  郑君 《传媒》2015,(23):8-11
户外媒体的价值评估,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热点和难点.业内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测评方法或模型,但这些产品在科学性、可执行性等方面存在各种不足,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户外媒体价值评估的行业标准应该是怎样的?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与移动营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户外媒体,真实、精准且海量的移动大数据运用,无疑可帮助其解决广告投放媒介选择的入门指标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董伟康 《视听》2022,(4):74-76
跨屏综艺的传播渠道既包含传统电视媒体,又包含短视频App、微博等非传统电视端、非网络视频平台等传播渠道.相较于电视传播端,短视频的媒介环境延伸了人们的触觉,扩展了用户交互节目内容的形式,使综艺节目的时空收看条件发生改变.从电视到短视频的媒介变化,体现出跨屏综艺的视觉内容从横屏转向竖屏.视觉呈现成为媒介环境的作用对象,反...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网络化在重塑户外媒体产业形态的同时,对户外媒体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需求,需要学界的理论思考。文章从价值主张的角度探讨户外媒体的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分析了传统户外媒体商业模式价值主张的构成缺陷,然后通过户外媒体发展史回顾,梳理了其价值主张的衍变脉络,进而针对我国户外媒体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户外媒体目前正处于价值主张多元化的转变中,构建了体现广告主、商业合作者、受众、社会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价值主张的户外媒体商业模式新框架。  相似文献   

13.
Web2.0信息环境的特点,使数据新闻从内容组织、呈现方式、传播渠道、时空维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乎改变了原有新闻工作的每一个要素.Web2.0信息环境的媒体具有横扫一切的态势,重新定义了信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等,由此带来的传播效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俊海 《传媒》2021,(17):后插1-后插2
当前,迅猛发展的媒介技术更新了信息传递路径,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赋予了网民话语权.然而,部分人受利益诱导,为博人眼球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信息环境乱象丛生.如何完善新媒体传播法律法规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对新闻传播进行动态监管,一直是学界讨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由顾理平教授所著的《新媒体传播中的法规与伦理》一书从上述问题出发,基于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的诸多方面,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及其道德价值传播为对象,文章简要梳理了西方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状况,探究了其道德价值传播的源起,从通过剧本改编实现道德价值重构、通过副文本和文本的互文实现道德价值彰显和通过多元传播路径助推道德价值弘扬等方面归纳了其道德价值传播路径,简要评述了其对当下戏剧译介与出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信息技术、平台的力量以及传播的视频化对我国主流媒体传播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适应和重振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价值,基于融媒体化下重构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生态格局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技术、平台和视频化对媒体传播体系的影响,提出主流媒体的应变之道在于融媒体化,并从技术路径、方法路径、策略路径、经营路径等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融媒体化之路,为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悦 《新闻世界》2011,(3):105-106
"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公交车车体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流动媒体,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通过对2010年4月在北京街拍到的39幅车体广告从内容、广告文本内容、广告的形式三大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这种新型户外媒体的媒体特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李慧 《传媒》2015,(23):11-12
传统户外媒体的建设和经营模式,往往是根据从业人员的经验进行选址,通过与广告投放人洽谈,周期性地轮播广告.这种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存在着初期投入成本及运营成本高、收益周期长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撑,广告主对户外媒体存在诸多困惑,户外媒体经营者也存在很多市场痛点.如,经营者如何提高户外媒体的关注度?如何给户外媒体制定合理的广告价格?如何解决广告主对曝光率不够的担忧?户外媒体价值评价体系的缺失,制约着户外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美文学传播路径主要体现在出版传播路径、翻译传播路径、阅读传播路径三个方面.文章以出版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阐述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传播遭遇的瓶颈,指出发展出版传播路径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而提出英美文学传统出版与电子出版创新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外思潮的涌入以及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挑战,新科技革命造成的社会变迁淡化了意识形态差异,网络化的传播环境对意识形态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策略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思路推进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巩固和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由全家悦著、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崛起与重构:大众文化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研究》一书,对新时期大众文化影响下党的意识形态传播路径进行了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作者梳理了学界关于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主要观点,同时对大众文化的内涵、生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大众文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从党的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关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和传播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