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17,(29):43-44
《青年记者》是面向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期刊,以“先进传媒文化倡导者”为办刊宗旨,紧紧围绕我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闻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推动新闻人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是“站”在新闻工作者后面的人,虽有特殊性,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作为《青年记者》的编辑,我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先进传媒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杂志究竟应该向新闻工作者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青年新闻工作者岗位话成才──新华社青年干部理论学习班编辑记者恳谈录本刊记者文璐,翟跃文,皮钧写在前面的话:新闻工作是一项年轻人的事业。如今,80年代以后上岗的青年从业人员已成为我国新闻队伍的主体和骨干,青年新闻工作者怎样在工作岗位上尽快锻炼成长;怎样...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三峡商报》实施了一项颇有创意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青年记者到宜昌市中心城区的街办、社区挂职锻炼。试行一年多来,首批进入社区挂职的18名记者,不仅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做了一些工作,融洽了报纸和市民的关系,提升了报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快速提升了青年记者的新闻业务工作能力,使《三峡商报》这张市民生活类报纸的新闻更加鲜活、服务更加贴近,信息更加有用,探索了一条报纸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中国青年报成立“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中国青年报社“青年报人新闻与社会研讨会”,以该报青年编辑、记者为主体,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陆续开展了评报、编写会刊、定期举行“周末交流会”等活动,受到报社领导和青年新闻工作者的热情支持。这个研讨会的宗旨是:为办好  相似文献   

5.
毛水华 《新闻实践》2003,(12):47-48
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那么,记者如何实践"三贴近"?2003年10月以来,衢州日报社开展《记者体验陌生岗位》活动,组织全体采编人员轮流下基层,体验5天陌生岗位,与采访对象"零距离"接触,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既增强了记者编辑的"三贴近"观念,也为采编人员提高现场采访素质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一、到"现场"发掘原始信息原始信息,即事物的"原生态",是采访者从实地、实际和群  相似文献   

6.
"像甘远志这样的记者,我们这儿有一大批……"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普通编辑记者,亦或是行政人员,不约而同,很多人这样说. 短短几年间,海南省有五名新闻工作者倒在工作岗位上.看得出,这些同伴都还留在人们的心里,言谈话语中,偶而提及,让人一阵阵沉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切实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我们从1990年9月开始,组织三批中年部主任、年轻的编辑、记者共18人参加蹲点调查或下放挂职锻炼,前后近半年的时间。从调查组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表明,这是一项恢复和发扬党报优良传统,加强党报与人民群众联系,改变党报工作人员作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蹲点调查的记者共分三批。一批由编委、工交部主任俞远明带队,率领3名年轻编辑、记者,组成工交专题调查组,侧重对本市工商企业的销售状况进行调查,为期3个月。另一批由农村部副主任宋超带  相似文献   

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实际,以多种形式践行着“三贴近”原则.从总编辑到青年记者,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采写了大量散发着“泥土芳香”、透射出生活热力的稿件,从思想上、意志品质上受到了一次实践的洗礼.  相似文献   

9.
萧笛 《新闻传播》2007,(5):61-6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新闻规律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记者要做到“三贴近”,就需要到第一线去,到新闻现场去,所谓人到心到感情到,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濮阳日报社青年记者张永峰、王启军骑自行车采访濮阳市沿黄河村,受到濮阳市委宣传部表彰. 《濮阳日报》创办时间短,人员比较新,有些人是从家门到校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实践经验较少,对基层缺乏了解,有些人采访热衷于跑机关、转会议,即使到基层采访,也多是住招待所或宾馆,为了转变新闻工作作风,让新闻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经受锻炼,今年5月,副总编辑杨  相似文献   

11.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揭晓湖北日报宋汉炎 省电台江忠源获此殊荣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近日在北京揭晓,一百名记者、编辑、评论员和主持人、播音员获得这一荣誉.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新闻百佳评选,旨在表彰新闻界中有代表性的优秀分子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促进新闻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本届评选活动,除了评选优秀记者、编辑、评论员以外,还增加了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获奖者中记者五十六人,编辑五十八人,评论员三人,新闻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六人.湖北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宋汉炎、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江忠源脐身百佳行列.本刊“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出发我国新闻界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宣告成立,并于六月十六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出发仪式.首批三十三名记者将奔赴贵州、宁夏贫困地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杨汝岱,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和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参加出发仪式!为扶贫记者送行.杨汝岱、徐光春向记者团授旗.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发扬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由中国记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市报人》2005,(11):48-48
本刊讯,记者从中国记协获悉:经中宣部批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今年记者节期间表彰一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其中,获此殊荣的有11名同志是地市报研究会会员单位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进一步推进新闻改章,切实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我们从1990年9月开始,组织三批中年部主任、年轻的编辑、记者共18人参加蹲点调查或下放挂职锻炼,前后近半年的时间。从调查组取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以通俗小说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一生著有数百万字新闻评论作品的他,更是一名出色的报刊活动家和新闻工作者.从1918年开始记者生涯,到1948年秋辞去北平<新民报>的编辑职务,张恨水从事报业工作达30年之久.他干过记者、副刊编辑和主笔,任过副总编辑、总编辑、报社社长,在新闻界有"全能报人"之称.  相似文献   

16.
荆成 《传媒》2014,(19)
正"贴近青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南振中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记者摇篮,学人园地",这是童兵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资格老,思路新",这是范以锦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立足于绝大多数人利益立场,并为之大声呐喊",这是尹韵公先生对《青年记者》的寄语;"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笔者受湖北省委宣传部派遣,到湖北省云梦县清明河乡进行记者下派挂职锻炼。利用这个难得的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机会,笔者开展了一次农村受众新闻节目收视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范围囊括了云梦县清明河乡的1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抽样人数总共94人,男性58人,女性36人。经调查,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谓“记者”,是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包括记者、编辑、主任、老总和其他在媒体工作的人们。河北日报离休老同志、73岁的老记者汤小薇,把她离休后10年(1989———1999)的作品集成了一本新书《平淡下的激荡》。我读了感慨丛生。我首先想到了人的生命史、人的事业史、人的行进足迹、人的耕耘与收获,乃至我们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到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对待我们自己择定的职业,来度过自己归根到底并不漫长的一生。突然地想到一句话:“终身年轻”是记者。既然是“终身”,难道不是包括青年、中年、老年吗?怎么可能是“终身年轻”呢?…  相似文献   

1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交给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份试卷,更是广大青年记者需要努力完成的一门必修课.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是要让青年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目前活跃在各种媒体一线的广大青年记者牢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性质宗旨所需要,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所需要,同时也是青年记者健康成长所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朱萍 《新闻前哨》2005,(1):74-75
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作为我省首批下派到乡镇挂职锻炼的10名记者之一,我被安排到了鄂州市泽林镇,任镇委副书记一职。一年间,我踏遍了泽林16个村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学习收获不少。作为一名农民报记者到基层挂职锻炼,我的感悟是,只有深入农村基层,才能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