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早报》以做得颇有影响的房产新闻报道与相关领域的广告运营为突破口,开通了国内首个综合类报纸专业房产网早报房产网(www.zaobaofc.com),将报网互动扎根到报社的"细胞组织"工作室。做好"报网三大互动" 一、报网受众互动。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在网上许多读者通过QQ、MSN及早报网尤其是"口水楼市"就新闻报道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提供报料、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读者在提供报料的同时,也对当下房产热点事件与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很多房产公司的负责人也来发表  相似文献   

2.
行业报在我国媒体市场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纸。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报由于在报道内容上受到自身行业范围的限制,存在着可读性差,行业信息专业味过浓的缺点,使得"外行看不懂,内行不解渴",对读者缺少吸引力。因此,行业报必须既要汇集资讯,又要提供观点,挖掘新闻深度。但是由于行业报在报道范围上的局限,话题类栏目选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笔者以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为例,谈些认识。中国劳动保障报的"声音观察"栏目一周两期,对行业报而言密度较大。选题既要立足本部委的核心业务、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可读性和社会热点,在两者结合上不易把握。目前“声音观察”的选题主要有五种做法:  相似文献   

3.
马彧 《青年记者》2020,(11):68-69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江苏经济报》2018年8月30日开设全新栏目“晓立专访”,每周至少推出一篇深度报道,重点关注、解读江苏各地区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梳理优秀的地区改革发展和企业创新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4.
行业报是我国报业中一支独特的力量,在为行业服务中不断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报业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多年来,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在行业报改革发展中做出了许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深入了解全国性行业报的未来走势与当前热点之一的报刊改革状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报协行业报委员会会长吕华麟先生.  相似文献   

5.
程金明 《传媒》2007,(6):34-36
如果说,在行业报处在一个强弱分明、起伏不定的时期,谁能提供一副"灵丹妙药",来驱动所有行业报向高端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本文提出的观点,丝毫没有指点迷津的意思.只是从个人的角度、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对目前一些行业报的处境和现象做些探讨.其核心不是说目前的行业报"无路可走"或日"办不下去"了,更不针对那些"如雷贯耳"、"火"得让人眼红的报纸.而是以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背景下“智慧立报”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强 《东南传播》2013,(11):11-13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其生存与发展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话题。在这种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报纸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此,《文汇报》总编辑徐炯提出了"智慧立报"的立报理念。本文将从现实背景、历史依据、传播学解读及现实对策几个方面阐述"智慧立报"的现实境遇和历史依据,并提出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行业报作为中国报业体系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别,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行业报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发展.行业报除了报道本行业内的信息外,还承担着引导行业舆论导向、针砭行业发展问题等作用.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行业报新闻评论所面临的困境与寻求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赵倩 《青年记者》2016,(15):54-55
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挑战和冲击,行业报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影响力、引导力和生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行业报唯有充分发挥在深度报道上的优势,增强深度报道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方能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中国劳动保障报》开办“声音·观察”版,通过专家权威解读、业界观点交锋、政策梳理等形式,对社会热点、新闻焦点深入剖析,强化了权威性、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植入式广告作为广告营销界的一个关键词"热闹"了整个2010年.在这一年里,关于植入式广告的话题不断,"虎年春晚"、<杜拉拉升职记>、<金婚风雨情>等热点"扯着"植入式广告话题从行业走向大众,成为公众网上网下、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相似文献   

10.
上篇:全方位解读回款难退货没商量和回款难是困扰出版社和书店和谐关系的两大"顽疾",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如何建立出版行业信用体系,找到铲除"顽疾"的方法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郑伟国 《传媒》2001,(11):54-55
按照常理,对于本行业内的新闻事件、不正之风乃至腐败现象,行业报应该最先捕捉到信息并予以报道.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发生在本行业内的事却往往被其他新闻媒体抢先发布,而行业报却无动于衷或者是放"马后炮".舆论监督中这种"近水楼台不得月"的现象,在行业报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行业类报纸是宣传行业政策与传播行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报纸内容质量的高低、版面形式的丰富以及灵活程度,影响着自身报纸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对行业报纸版式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行业报版面优势,谋求版面设计创新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海峡资源报》版面设计以及福建省内部分行业报的实际版面应用略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内容为王"是平面媒体立足传媒业界的不二利器.进入新世纪以来,行业报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变化,加之先天存在的不足以及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报遭遇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为寻求报道内容上的突破,很多行业报走出传统报道领域,广泛借鉴综合性媒体的成功经验,增加民生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行业报报道民生,为行业报的发展注入活力,不仅迎合了媒体发展潮流,也是其自身"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双向服务"办报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5,(2):178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引用《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创刊23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探索理论创新,特别是改版以来,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为宗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  相似文献   

15.
央视<面对面>栏目上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相信,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所以,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话语的控制、话语者和话语参与者如何顺利的完成话题,是节目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而话题控制理论就是主要用来研究处于主动地位的话语者如何控制处于被动地位的话语参与者的话语选择,换句话说话题控制是对会话原则的运用和把握.本文基于这种话题控制理论,选取了央视<面对面>作为分析对象,对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话题控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构成行业报风景线的行业报副刊,不仅经历了行业报自身的发展变迁,而且在报纸副刊领域,也走过了同样的光荣和彷徨之路。伴随着部分行业报副刊的退出,还有一些行业报副刊和其他综合性报纸留存的副刊一样,努力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立足行业,从社会热点切入中国沸腾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日益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与焦点,观察城市,“记录城市变迁、记录城市发展、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前城市报道提出的要求,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人民铁道》报副刊《汽笛》于1950年10月11日面世。作为有历史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如何以自己…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行业报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样化的评论形式.中国组织人事报"祖任平"文章围绕中心大局、行业需要,进行了长篇新闻评论的探索."祖任平"注重理论深度、激发思想力量,讲究历史大视野、提升历史纵深度,注重语言表达创新,让主流声音更入人心,做到不啰嗦、不呆板、不空洞、不陈旧、不出格、不片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报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无论在时效性、社会性、可读性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行业报"抢"新闻似乎是一种奢求。其实不然,行业新闻可以不重在"抢"第一时间,而重在"抢"报道的深度,即通过鼓励记者深入调查采访,挖掘相关背景,对社会关注的与本行业有关的热点、焦点新闻进行分析解说,触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2015,(3):178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引用《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创刊23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探索理论创新,特别是改版以来,以"探索传媒规律、紧跟传媒主流"为宗旨,坚持"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用新观点、新视角理性而实用地分析、评介、记录与透视传媒热点,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探索传播新形态、新动向,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传媒行业专业期刊之一。主要栏目有:名家访谈;传媒大讲坛  相似文献   

20.
姚清江 《传媒》2005,(8):57-58
我国为数众多的行业报,绝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思想的产物.在条块分割的政治经济运作体制中,在信息报纸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时代,充当所在"条"内指导、布置工作的重要通讯手段,发挥着行业工作"宣传者、鼓动者、组织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