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孟继高 《湖北教育》2000,(12):28-28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孤狸和乌鸦》一课,在揭示道理之前,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喜欢孤狸还是喜欢乌鸦?”学生的发言很有趣: “我谁都不喜欢。” “我喜欢乌鸦,乌鸦很好玩。” “狐狸很聪明,我很喜欢它。”  相似文献   

2.
一、魔力猜想。句子长出了长尾巴。句子长出了长尾巴,相信吗?告诉你吧,你不信也得信,下面的这句子就长出了一个长尾巴。开始读——  相似文献   

3.
看图、认字、组词,这似乎是识字课的常规,但有一位老师并没有就此为止,而是提出了一个谈话的题目:“你最喜欢……”,引发了一场关于“水”的讨论。事后,这位教师有感于生活的丰富多彩,提笔为——《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生活的丰富》(参见本刊4/2001,唐恂奕)。那么,在这一个案中,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民主教学 陶行知先生写有一首诗:“你这胡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此诗道出了尊重人格,才有可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真谛。否则。“瓦特”、“爱迪生”也可能被你赶走。  相似文献   

5.
案例: 《动手做做看》是人教版第四册内容,这课教学最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话想对伊琳娜说吗?学生思考片刻后,踊跃发言: 生A:伊琳娜,你是一个不随意相信别人的孩子。 生B:伊琳娜,你敢于怀疑,你真棒! 生C:伊琳娜,我要向你学习。  相似文献   

6.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政治局面,更是一种经济效益。和谐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氛围,更是一种教学效率。我们向往和谐,我们更要构建和谐。和谐课堂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因素。怎样才能构建和谐课堂,相信通过下面这组文章,你会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更希望你的课堂是和谐的,你的学生如鱼得水,自由畅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获得知识、能力以及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激活思维,触发灵感,引起顿悟,满足求知欲,一定要讲究它的I“味”。“听语文最没劲儿”、“语文课枯燥无味”这是很长时间来中学生的反映。上课教师唱“独劁戏”,把教参、教案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克隆给学生,学生唯一可做的是再复制到笔记本上。死记硬背,记住笔记,考试时copy一下,  相似文献   

9.
罗璐 《时代教育》2013,(14):144
应试教育导致中学语文课堂趋向浮躁。语文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是在新课标实行十年之际,再次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问题。于是"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理念应运而生。语文素养即平日的语文修养,而中学生应具备的修养是什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培养,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美与丑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议论,讲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章的最后,引用一个中学生的演讲,更使读感到亲切。“没有德行的美貌,转瞬即失;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个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常在。”莎士比亚的这句话,也许是对美与丑的客观评价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天地君亲师”是有牌位供奉的,这是传统文明中灿烂的闪光点。为什么尊重老师?因为他太重要了,他对学生的终身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师徒之间常讲“某某派某某派”,“某某”是“某某的弟子”,说明过去的老师是有文化的影响力的,学生尊重,社会尊重,尊重的是你的精神价值,你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力,传统文化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尊师重教的。整个社会以文化人为英雄,社会才会进步!所以语文老师是一个崇高的角色,它首先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责任方式,他存在的理由,如果舍弃了精神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信仰与道德的扶持,那将对学生造成令人可怕的戕害与摧残,而这与教育的目的也是根本背离的,  相似文献   

12.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认为“说”无足轻重,因高考不会考查,从而忽视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能力恰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在我国,不容乐观的是许多中学生在升学压力下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交流,不想交流,生活圈子极其狭窄。  相似文献   

14.
"对文"可以指诗词的律联、骈文的律句和各种对联,也可以指文中处于相应位置构成对仗的文字(词语).如王凤喈<尚书后案>所论"女无老侮成人,无弱孤有幼"云:"老与弱对,侮与孤对,成人与有幼对."对文是运用语言文字知识研究古代经典著作和诗赋词曲写作必须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语文素养.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抱着求索的心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智力因素,将开发大脑的记忆功能与语文能力训练融合进行,一个是基本客观记忆规律,一个是主观的课堂内外的训练,怎样将二者有机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16.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在谈及制约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贫乏,缺少写作的源泉,另有人认为,中学生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是职业中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职中生而言,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从事专业工作,都需要良好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职校语文教学摆脱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相类似的模式。探索与职中学生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黄健 《湖南教育》2006,(9):10-11
认识妻的人都说妻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娇声细气,温温柔柔;妻的学生都很喜欢她,说她的课生动有趣,洋溢着诗意美,说妻很有慈母般的亲和力。妻极喜欢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放,更爱毛泽东的旷古豪情,但她最喜欢的是舒婷的那首《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于是,自打走进婚姻的殿堂,我的“木棉树”便不时地展露着她蓬勃的风姿。  相似文献   

20.
小特立: 你好。从藻山群组(敏思博客)里认识你,很吃惊,一个小学生开始博客了,后生可畏呀!相信这片天地会加速提高你的写作水平,使你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