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宣纪英 《教师》2008,(8):68-69
与传统教学相比,对话教学在理论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实践中仍存在不足。教师要确立对话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尊重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导引者的角色,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2.
刘汶渤 《考试周刊》2010,(29):133-13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全体参与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前提 活动是主体参加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无所谓主体。  相似文献   

3.
樊瑶琴 《学子》2014,(7):29-29
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学、主动学,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是实现主体的发展的重要举措。2.提倡民主教学。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育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朋友,是共同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体地位的缺失与回归--对教育主体地位确立的一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教育本身而言,教师与学生共同扮演了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角色。这一主体地位的缺失,如果说在以应试教育为代表的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还能得以默认的话,那么,在以素质教育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体系中,这一现象就不容再存在了。素质教育从根本上不仅要求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突出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将二者的主体地位同时确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  相似文献   

6.
正一、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学、主动学,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营造创新氛围的前提,是实现主体的发展的重要举措。2.提倡民主教学。创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强调教育过程中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是朋友,是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爱学——学会——会学.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可实现自我超越,课堂才会更和谐.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追求个人能力培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9.
课改进行到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确立教师在课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才会引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提高为根基。课改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落实,是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专业化素质与通识素养全面提高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英语教学若能坚持“六多”“六少”定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确立了培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作文及其批改活动中,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过去的作文批改是教师全批全改,然后讲评总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样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辛苦,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意识到自我角色的转换,是为了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而不是削弱、代替或否定自身主导作用。那么,教师究竟该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充满活力、显出实效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两个字:“懒”与“勤”。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新型的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激情的课堂。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不再以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为首要目标,而是要正确地把握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龚培华 《文教资料》2010,(29):72-73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较好地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的。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探索性自学、提纲式讲解、生活化教学、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阳代荣 《湖北教育》2003,(17):42-43
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实践证明,要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必须确立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怎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6.
幼儿师范的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创造性活动,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是外因,学生自身是内因,但教师这一外部条件却是关键因素,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贯穿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思想,也必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以教师为中心,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形成沉重的学习负担.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达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目的.因此可以说,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课堂构建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第一应端正认知,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第二是把握内涵,重视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体现;第三是确立目标,培养提升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第四是重视设计,策略构建学生主体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转变观念,用心去聆听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的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自觉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如何做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谈几点看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课改进行到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确立教师在课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才会引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提高为根基。课改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落实,是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专业化素质与通识素养全面提高的具体显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