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季陶是国民党著名的理论家,对国民党政府的理论建设建功卓著,深得孙中山和蒋介石器重。他撰写的《孙文主义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封建道统思想进行了巧妙融合,提出“仁爱是革命道德的基础”,革命“是从仁爱的道德律产生出来,并不是从阶级的道德律产生出来的”,鼓吹阶级调和论,取消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经历苦闷彷徨后①274,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发动国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特别强调和重视宣传舆论,认为"革命成功极快的方法,宣传要用九成,武力只可用一成"[1]568.他不仅在国民党内建立宣传机构,设立讲习所(学校),而且亲自为学生、工人和士兵进行演讲.笔者认为,孙中山此时之所以如此重视宣传舆论,是其革命思想发生变化的结果.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从孙中山的政治身份、政治理念与活动的框架内重新解读孙中山的新闻思想,认为孙中山新闻思想是由英美自由主义、觉醒的民族主义与其政治理念三者杂糅的一种旨在向社会灌输"三民主义"的政治传播理论。并对孙中山新闻思想的缺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苏艳萍 《档案与建设》2020,(2):83-86,77
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共早期党员施滉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交往。他曾赴广州谒见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征询求学的目的和方向;赴美留学后,坚定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反蒋斗争;在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孙中山评传》,对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成为孙中山逝世后我国最早研究孙中山并为其撰写传记的人。  相似文献   

5.
民生主义自始至终都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冲击和国内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影响,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方面论述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学习研究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吸收并存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正是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独特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推动了我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前进,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  相似文献   

7.
宋玉艳 《兰台世界》2012,(28):13-14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和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第一个提出反封建、终帝制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从小就非常勤奋,喜爱读书,被当时文人誉为"手不释卷"的表率.在香港中阳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认真听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开阔了视野,为以后探寻革命的真理及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国民党成立后,一方面重新确立了三民主义的奋斗目标,将之作为党的政治纲领和国家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又以此主义作为宣传革命的内容和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的手段,他们试图通过宣传三民主义以吸纳更多的党员和革命支持者来壮大组织,扩大力量,完成国民革命。一、国民党对革命宣传问题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9.
<正>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是我国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民主主义为思想基础,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蔡元培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使他将教书育人看成是救国图强的必然途径,蔡元培是在经历了内忧外患的洗礼后形成的思想总结,这在近代中国具有普适性的影响意义。严复曾经有"民力已荼,民智已卑,民德已薄"[1]15,  相似文献   

10.
蒋华 《湖北档案》2003,(1):93-95
郑萍如,浙江兰溪人.她的父亲名叫郑钺,清末留学日本,在上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跟随孙中山、宋教仁等奔走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娶了个日本太太,育有两男一女,女孩就是郑萍如.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20世纪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在发动和领导革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繁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创作,留下了大量的言论著述,其中"民生主义"就是为纾解民生困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拟定的社会革命纲领和远景规划,它的提出最终构建成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珍 《兰台世界》2013,(22):118-119
<正>孙中山在总结"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时曾经讲道,"他所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有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的成分,有借鉴欧洲学说的地方,有自己本人对理论的独创,所以自己的三民主义是集中外学说顺应世界潮流而得的一个理论成果"[1]220。可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因袭中国固有理论成果,借鉴欧洲学说加以自身独创而得的"创  相似文献   

13.
张爱红 《兰台世界》2007,(6S):63-64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也是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他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为救国民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为拯国难,从事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奋斗中,他认为欲救国,需改造国民之思想,而国家今日之衰落诚与国民道德密切相关。因而他提出改造国民性,造就明国民的思想,国民道德衰落的原因与改变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也是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他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为救国民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为拯国难,从事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奋斗中,他认为欲救国,需改造国民之思想,而国家今日之衰落诚与国民道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地方自治是指"在一定的领土单位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团体(地方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的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1]56。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对地方自治也给予了极大关注,是其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一、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形成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孙中山地  相似文献   

16.
革命先驱孙中山在20世纪初最先提出"振兴中华"复兴民族大业之语,旋即成为引领中国前进的航标。在追寻"中国梦"的同时,孙中山通过革命斗争,提出"三民主义"伟大构想,成为近代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镇江革命党人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致力于国民革命40年,在革命斗争中与镇江革命党人结下了深厚革命情谊.在此撷取二三略述. 1.孙中山追赠赵声上将军 赵声(1881-1911),字伯先.1906年,担任南洋新军第9镇第33标标统(即团长)的赵声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被公推为长江同盟会盟主,呈报孙中山,孙中山当即批准.  相似文献   

18.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而提出并实行的。三大政策的产生,标志着旧三民主义已经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全新局面的出现。孙中山先生通过制订和推行三大政策,实现了自己一生中的伟大转变,为中国革命和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  相似文献   

19.
宋庆龄自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庆龄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幼年时就读于教会女校,取英文名为罗莎蒙德。1915年10月,她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成为孙的战友和助手,常协助孙起草文件和讲稿,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1921年4月,宋庆龄用英文致函外国友人白赛脱,并附录了两篇介绍她本人生平简史和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函稿。在函稿中,宋庆龄披露了她与孙中山结识、结婚的经过。这份函稿不仅是比较少见的宋庆龄亲笔撰写的有关孙中山生平的史料,同时也是研究宋庆龄生平和思想的珍贵史料。原件为英文,由马晶华翻译,标题为编者所加。A1913年,宋庆龄在美…  相似文献   

20.
风景秀丽的南京钟山风景区不仅长眠着受后人敬仰的孙中山,也安葬着他生前的追随者们,邓演达就是其中一位.邓演达少年时代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14岁就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24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此后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和器重.孙中山广州蒙难期间,邓演达解救他脱离险境.1924年,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邓演达是七名筹委之一,军校成立后,邓任训练部副主任,后来又担任军校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参加北伐.1925年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邓演达远在柏林参加哀悼活动.邓演达继承和发扬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30年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11月被蒋介石杀害在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1957年归葬中山陵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