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瑞良 《青年记者》2007,(14):39-39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现在,很多媒体把它当作“经营媒体”的一条捷径。那么,对于众多媒体来说,这条捷径是不是都能走得通呢?  相似文献   

2.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财经》在证券市场迅速走红,《焦点访谈》闻名海内外,《南方周末》也迅速崛起……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媒体开始群起跟之。于是,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的报道。近年来,各类媒体上的揭露性报道越来越多,如揭露基金黑幕、足球黑哨、黑学术风波、药厂黑幕、矿难调查等。事实证明,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媒体在一系列"黑"事件的曝光和解决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过度的揭露性报  相似文献   

5.
郭淼 《当代传播》2003,(2):46-47
本概述了国内资本市场传媒上市的主要方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媒体介入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与融资的必要性,以及由于受现行媒介政策和行业发展的限制,借壳上市就成为了媒体上市时选择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6.
综观调查报道类新闻,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不过,由于揭露性报道的急剧增多,媒体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本文暂且不论及媒体负责与新闻人责任的话题,而是从经营媒体的角度来探讨揭露性报道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进而阐述处理揭露性报道应该把握的“度”以及媒体做揭露性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今天,财经类媒体、财经新闻版面迅速崛起.财经报道的视野正向引人关注的交叉领域拓展,而揭露财经界丑闻已经是各财经媒体和财经版面竞相追逐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者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得到了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大众…  相似文献   

9.
近期西方媒体又揭露了一批有关美国在伊拉克大搞"宣传战"的材料.这成为美式新闻自由又一次曝光.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媒介市场中,广播媒体特别是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广播频率,要形成高人一筹的优势来吸引听众并占领市场,就必须通过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来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活动营销无疑是扩大频道知名度、提高品牌形象的一条捷径,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显著的效应。近年来,宁波电台经济娱乐频道借助宁波市大力发展经贸会展产业,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剧烈演变、传播环境发生质变且不可逆转的时代,都市报寻求自我升级和突破,其实并无捷径.唯有更职业、更专业、更文化,才能生存发展. <生活报>的理想目标是,作为地方媒体,要以媒体的自觉,深度介入地方社会,努力成为本土重大公共事务的意见平台、意见集散地.这一办报目标确立以后,我们在理念和操作上与自己的以往,也与同业竞争者有了初步分野.  相似文献   

12.
借壳上市是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本文通过剖析光线传媒借助华友世纪上市纳斯达克的背景和动机,提出我国媒体借壳上市时应首先综合考量壳公司的质量和双方资源是否匹配以及及如何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安阳医疗保险信息联网系统在经过两次大的升级和流程优化后,功能日趋完善,为解决当地百姓看病报销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重大事件发生后,往往免不了一场舆论战.这种舆论战,有时是媒体"报道真相"与官方"封杀真相"的斗争,有时则是媒体之间相互攻击,有时则是利益集团为控制媒体而发生冲突.老高比较感兴趣的是第三种情况.因为,利益集团在激烈斗争的时候,会把一些媒体从业人员想都不敢想的内幕揭露出来,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不少媒体都报道了一条消息:《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这则新闻关乎民生,老百姓自然关注。但看过媒体的报道,却总觉得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6.
以资本运作为主要特征的媒体融合方式为SMG旗下具有上市公司的传媒集团提供了全新的转型视角和思路。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出发,媒体融合转型中可以使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对已有的资源、媒体、机制、人员、盈收能力等进行整合,形成符合市场竞争特性的新的业务生态圈。对于传统媒体的转型来说,借助资本市场来收购互联网媒体无疑会成为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7.
新闻调查能深入揭露社会问题,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提升媒体知名度.但新闻调查有三难,找线索难、调查难、求证难,成为制约、影响新闻调查进行的瓶颈.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网络的特性,网络在破解新闻调查难题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肖楠 《新闻知识》2002,(4):10-12
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特大透水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当地政府的某些官员与矿主串通一气,极力隐瞒事实真相,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调查事实真相,终于打破坚冰,撕开铁幕,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事故的处理得以正常进行。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当地政府官员为何要隐瞒事实真相?为何敢隐瞒不报?当媒体对此展开调查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挠、盯梢、恐吓?对南丹矿难事故真相的揭露,再一次表明,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始终坚持着一种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这就是社会责任。一、知晓权:媒体…  相似文献   

19.
香港出版机构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已经是一种定势,而怎样在内地设点布局,与上海出版机构深入合作无疑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谢鸿鹤 《声屏世界》2013,(11):27-28
问题性报道因多为“揭短”“揭丑”甚至“揭黑”而又被称为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①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受众对媒体的期待是“解惑”(与新闻和资讯相关的意义系统的提供)、“解闷”(休闲和心理的调适)、“解气”(舆论监督和社会宣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