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画展     
让幼儿相互评价作品是提高绘画技能的良好方法。为了让小班幼儿学会评价,我在教室墙上挂上两根绳子,绳子很低,所有幼儿的作品,不论好坏都挂在上面,幼儿能看到,摸到。孩子看到“画展”中有自己的作品,特别高兴,他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画前指指点点,评论谁画得好,谁画得不好。就在这观摩、评价之中,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发展幼儿想象力起着更加突出的作用。绘画教学中“主题画”占有很大比重,教学时是刻板简单地灌输绘画技能,还是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开始我和许多教师一样,认为就是教绘画技能。而所谓绘画技能,就是教幼儿把教师的范画临摹得一丝不差。例如教画“鱼”,那么要求幼儿画的鱼,头朝那个方向,尾  相似文献   

3.
<正>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小、中、大班的幼儿,发现几乎每位孩子都非常喜欢画画,即使个别孩子害怕画不好而导致的不喜欢画画,这种情形也只是暂时的,一旦有了引导或鼓励,这种担心害怕马上会转变为想要画好的信心。同时,绘画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昔日的幼儿绘画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示范操作、幼儿模仿练习为主的,这样的形式不要求幼儿自己动脑,只要求他们看着  相似文献   

4.
美术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没有界限的艺术。在教育方面每一个课程都有它的标准和要求,而美术教育是孩子们自由发挥空间,不管是谁不能评价孩子画得不好或者不对,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没有丰富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绘画恰好填充了这一点,它使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启发孩子对知识的认识,让幼儿时期的孩子更轻松地去学习。幼儿美术教育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形象教育,成长期间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初步认识颜色形状,都以绘画来表示。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周末在街上孩子都会充满好奇地看眼前的一切,可是因为过于小没有大人般的集中力和观察力,然而绘画可以让孩子的集中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紧紧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快乐学习。幼儿园绘画就是一种重要的快乐学习形式。传统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象不象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新绘画教育活动提倡的是以幼儿成长为中心,幼儿发展为目标,激发兴趣为形式,鼓励表扬为过程,促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智力、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绘画是孩子们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的个性也会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是只重视训练技能技巧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孩子们开动脑筋,只要求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范画步骤进行临摹。这种绘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要让孩子垮了的进行绘画活动,要学会赏识孩子的画!  相似文献   

7.
尤燕芳 《考试周刊》2010,(36):235-236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儿拿起笔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得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更需要老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选材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避免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两个极端。可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绘画是他们表达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可是我们评价幼儿绘画好与不好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内心的体验,只用成人眼光去关注画面好不好看,画的东西像不像。为了让孩子的画更美观,画的东西更像,教孩子们画画时我们会出示范画,有时还会出示绘画步骤图,让幼儿照着一步一步地临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全班孩子的作品和范画大同小异。大部分孩子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  相似文献   

11.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12.
摒弃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优劣,决不能以成人的绘画艺术作为标准,它应该建立在对孩子身心发展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孩子们画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看事物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都是与成人不相同的。所以,纵使孩子的绘画技能还相当拙劣,画面形象不规则,构图很不合理,或画面也不整洁,我们都不能任意地将它否定掉。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   要有发展的眼光。幼儿身心发展有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画也自然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虽然每个幼儿都要经历一系列的常规的绘画发展阶段,但每个幼儿又…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画《金色的房子》,我先出示范例,然后示范,最后幼儿学画,绘画结束时,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画得惟妙惟肖,和老师的范画很相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着范画和这个小朋友的画向一位富有绘画经验的赵老师请教。我暗想:他看后准吃惊。没想到,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小朋友眼睛里有画,而心里没有画。”我着实吃了一惊,忙让赵老师接着讲下去:“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很独特的,绘画时教师不宜示范,也不宜出示范例,应放手让幼儿自己画,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想像是创新的源泉。想像力比技能、技巧重要得多。为了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从小班就开始组织主题绘画活动,进行想像能力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15.
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其他艺术的培养不等同,由于受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后天教育等影响,幼儿在美术智能、美术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让幼儿在乐中画、在画中乐。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种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因为每一位幼儿画的不仅是一幅画,更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情绪、思想、感情等。但是,很多教师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误区,这些教师只是重视幼儿画的画是否漂亮,或者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而忽略了幼儿所想表达的东西。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幼儿绘画呢?我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经常给予幼儿鼓励与肯定;培养幼儿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样化教学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刘晓莉1.以游戏为主,注意绘画方法的多样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前班幼儿也不例外。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玩耍中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画“有趣的面具”,我先用准备好的面具戴在脸上,并随着音乐做动作,幼儿积极...  相似文献   

18.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爱幻想的天性,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吞吐自然、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绘画最能表达孩子的心理要求,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当孩子把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绘画这一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时,心里就会充满成功与自信。多引导幼儿画创作画,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方式。怎样才能在创作画中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呢?下面谈谈我在引导幼儿画创作画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混合班是以复式教学为特征的,虽然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大年龄组和小年龄组可以相同,但在要求上应当区别开来。要求的不同首先要表现在对感知的不同要求上。引导幼儿观察绘画对象时,大组幼儿应当较为细致全面,小组则能把握住基本轮廓和明显特征就行了。进入动手绘画阶段后,也是如此,以画小鸭子为例,大组孩子除了要画出小鸭子的形状、色彩和基本特征外,还要画出小鸭子的简单动态和布置画面的情节内容。小班幼儿只要能以涂染的方法或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诱发幼儿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传授简单的绘画技能,让幼儿画自己喜欢的画;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这样,才能逐步使幼儿从绘画的涂鸦末期过渡到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