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钱逊"无以人灭天"、"赞天地之化育"和"征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态度。"无以人灭天"是中国道家的主张。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相似文献   

2.
防微杜渐话廉政杨李清廉是从政作官者极为宝贵的品德,也是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的主要标尺。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政为官者是否廉洁,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就要看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如何,能不能在物质诱惑面前做到"防微杜渐"。因为"患生于所忽,福起于细...  相似文献   

3.
行已有耻──做人的根本态度钱逊"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在上一篇文章《他们的死值得吗?》中,我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讨论过关于"是否值...  相似文献   

4.
“商量商量”及其它栗子一、评"商量商量"有人说,"商量商量"是"拖延解决问题的遁词,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笔者认为,这是"商量"的一种误用,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商量商量"的正面意义的。众所皆知,大而至于国家大事,小...  相似文献   

5.
禅宗给美的启发王世德禅,全称"禅那",意思是"沉思"和"静虑",即静除各种私心杂念,专注一境。禅定,可以观慧,它是佛教徒的一种基本功。它有"破"的功能,可以解脱烦恼罪业;它有"立"的功能,可以"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求得"圣道"。禅学与禅宗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据德敬业──兼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赵庆麟两个文明的建设是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自从我们国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赋予这个...  相似文献   

7.
肖伊绯 《寻根》2014,(6):53-55
"郑麐"这个名字,逐渐在所谓"读书界"略有提及,完全是带着一种玩赏态度开始的。起因只是郑氏有数款较早期印制的藏书票被发现,被称誉为中国藏书票先行者云云。但至今对于这位"先行者",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都没有搞清楚。关于郑氏,目前所知其生平事略仅如此:郑麐,字相衡,广东潮阳人。20世纪初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学习哲学,继就学牛津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8.
《金刚经》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新解艾畦自唐代以来,《金刚经》可以说是对我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了。以往对《金刚经》的讲解和注释,都是将《金刚经》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佛典,以"句句是真理"的态度对其顶礼膜拜。近来有人还将《金刚经》比喻为儒家的《论语》和道家的《老子》。实际...  相似文献   

9.
一副对联     
一副对联《红楼梦》第五国写贾宝玉到秦可卿房内看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今天仍然可用,但要作出新解。"世事洞明"指对于世事要有清醒和正确的估计,要有信念,有理想。"人情练达"指要懂得人心所向。人心即人民大众的利益和要求。人心自有...  相似文献   

10.
诗苑奇葩回文诗葛磊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回文诗是诗苑中一株绚丽多彩的奇葩,文彩四溢,妙趣横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魔方。回文,又称作"文"或"回纹",也有叫作"回环",是一种使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式,正读倒诵,皆能成文,人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4月1—5日,由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大学、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本次大会以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13.
提高人文修养要善于以传统美德为教育资源于洸,赵军华在当前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是有识之士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尝试开设了"中华伦理"选修课。从大多数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一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伦理"课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明...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发刊词本刊编辑部1992年10月《中华文化》双月刊出版,这是一种普及性文化学术杂志,着重分析和介绍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杂志分若干栏目,如:"文化总论"、"炎黄文化"、"儒道佛文化"、"历史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医药养生文化"、"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政治、伦理、教育思想的管窥陈大络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是什么呢?蔡元培解释为"总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孔子说:"仁者人也。"①仁乃是做人的道理,是谓人格;但是及之于政治,则是"为政在人"。②也就是说,治理国政,要得到好人。依此推论,...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对上联据《对联艺术》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年少时,即表现才华。有人要考考他,出一下联,要白居易对出上联。下联是:曹子建七步成诗。白居易不说话。考他的人急了。追问是怎么回事。白居易说:"我心上早已对出了。"白居易回答:"白居易一时无对。"这正好是...  相似文献   

17.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王■森傅斯年在五四前後将近一年间,曾断断续续地讨论到"社会",而且他在这个时期提到社会时,常加引号,以表示他不是在表达一种泛泛的概念。但是由于傅斯年"社会"方面的文字或是未收入全集,或是仍属手稿,故未被充...  相似文献   

18.
立身处世的“座右铭”白丁古人做铭文置于座右,用以警戒,抒志励行,称"座右铭"。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人刻在器物上记述事情、功德或用以申鉴戒,寄托情志的文字。可谓东方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有人说,座右铭产生于三皇五帝时期,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9.
八卦起源新说──《周易》本义之一杨炳昆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向则是否认《周易》起源于卜筮,竭力将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茶道     
唐代的茶道谭前学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使用,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大约是在西汉。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已成为一种嗜好,并已开始用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