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质论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养论的一部分,但是战国时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质相互救弊为主要内容的“文质”论来解释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国至两汉时期影响甚大的“三统三正”说、“五德终始”说等不同的历史思想和历史哲学。这些历史理论在形式上是在解释历史,但其直接的目的则是通过历史的循环来说明现实和预示未来。它们一方面成为解释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模式,同时也是匡正现实政治的重要理论武器。儒家的历史哲学也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介绍了辽金元时期,统治者崇儒重教,以及对儒家经典图书的出版编译情况。(一)辽统治者在建国初,即诏立孔庙、亲祭孔子、设学养士、翻译刻印了《论语》《五经传疏》等,正式确定了以儒家经典为法定教材。(二)金朝统治者除规定金的国学要尊孔读经,还通过国子监刻印出版了一批儒家经典图书,为金的国家传授儒文化提供了大量教材。(三)元朝统治者进一步认识到尊孔崇儒的重要性,儒家经典图书的出版不仅为统治者治国之用,而且成为元国子学和各级各类儒学、书院的必读教材。作者认为:辽金元教育及其出版业对儒学的吸收和传播,推动和促进了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汉时期统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秦王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政体格局,以法家思想独尊。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的失败,汉代统治者与思想家经历了从黄老道家思想的实践到儒家思想的认同的过程,最终确立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原始儒家进行改造,并使儒家经学阴阳五行化,加快了秦汉思想文化统一的步伐。汉代儒学大讲阴阳灾异,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原始儒家提倡的忠道思想是君臣双向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其中包含了民主的种子。但是为了生存,原始儒家不得不接受统治者对其理论的肆意篡改。统治者通过回避限制君权,将忠解释成"愚忠",强化伦理本位观,伪装成圣人,最终把变异后的忠即"愚忠"树立成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强制实行。  相似文献   

5.
孔子周游列国及儒学发展的初期,儒学并不被统治阶层所接受,秦国统一天下后,儒学更是遭遇了其发展的最低点。汉初儒家信奉者与统治者互相看到了彼此的重要性,叔孙通、陆贾、贾谊等人用儒家学说说服统治者,而统治者也逐渐乐于用儒家学说来作为统治之术。儒学与政权相结合,逐步成为王朝的统治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政治哲学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发源于遥远的上古时代,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承性。其中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新近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简、上博简的公布,为我们把握先秦时期政治哲学思想及其发展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传世文献的研读与深度挖掘,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生存环境和理论背景,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现代政治哲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离不开本体论的重新建构.《仁学本体论》以仁体为核心,在消化吸收传统儒家哲学本体理论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视野,创立了当代儒学的本体论形态.仁学本体论的理论建树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传统儒家哲学仁学理论的吸纳,二是集中阐发了仁体论的四个方面,三是揭示了仁学本体论的价值指向.仁学本体论的建构体现了中国哲学面临中西哲学交流融通过程中的理论自觉,为中国哲学的“接着讲”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主权在民理论是对当时法国主流文化个人主义的反叛,体现了他拯救平民大众的愿望,这一理论的内容可归纳为:一、公意是主权在民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实现的。卢梭的主权在民理论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一面,这一理论告诫统治者,在社会转型时期,平民大众的利益不能忽视;但这一理论也有缺陷,它过分强调公意,容易导致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哲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家化哲学是儒家学从哲学视域表达和阐发化问题的思想体系。本认为,儒家化哲学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礼崩乐坏”的历史化危机和社会价值断裂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轴心期”中国“哲学的突破”是其产生的哲学认识前提,化的范畴化和“天人合一”与“中庸”化方法论的提出则是其诞生的基本标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儒学便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化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0.
曹魏时期,面对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情空前严重的形势,统治者承袭了两汉儒学"以经治国"的政府管理思想余绪,故其时政府应对自然灾害,主要以儒家荒政学说的理论为指导.采取的灾荒救治政策措施,诸如除害灭灾、因灾蠲免、赈饥济贫、移民就粟等具有明显的儒学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汉文化,是指两汉时期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典章制度价值观念等。汉文化自形成以后便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正统地位。"儒术"的内容涉及个人修养和治国理念,关系重大,影响深远。"儒术"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涉及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只有全面贯彻,不可顾此失彼,才能取得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儒术"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的学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作为国学应继承发扬并光大之。  相似文献   

12.
儒墨在先秦并称显学,汉代独尊儒术,墨学一度中绝,但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其思想的精髓一直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彻底消亡。近三十年来,墨学开始逐步受到哲学、史学、教育学等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教育学方面,墨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而巨大的作用,诸多学者都对其有丰富的论述;此外,在对墨子的研究中,孔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hough Confucianism has very rich insights into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s a discipline came to China only around 100 years ago. It reached its first climax in the 1920s and 1930s, but then went into decline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In the meantime, western trained philosophers of education were gaining influence in Taiwan from 1949. After the epoch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door policy, a reviv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ccurred in the 1980s, combining the long ruptured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ith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Marxist educational ideas. Though western traditions remain dominant, especially in Taiwan, Confucianism, Taoism, Buddhism and neo-Confucianism have all been taken as frameworks in developing educational theories. It is argued, in conclusion, that what is needed is to make a real marriage between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南宋以降,徽州被誉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儒学是徽州文化的实质,徽州文化是儒学的实践表现形态,二者的关系是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地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而中华文化又影响和指导着地域文化,二者呈现出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实践所借助的心理咨询理论多源于西方,故受西方哲学影响甚深。其实,对于心理咨询实践中的某些根本性问题,比如对人的生命本质、人自身、身心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皆有各自的见解和论述。儒学既尊重生命的“求强”意志,又强调“求强”之中的和谐。儒学重视人的整体存在与个体生命的具体生成过程,注重人的主动性和人对命运的自我把握。从儒学本身看,它始终认可原始的身心合一论与当代的身心交互作用论。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西方哲学和中国儒学都与我国的心理咨询实践有内在关联性,而儒学更为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国内心理咨询的实践既需要借鉴西方哲学思想更需要借鉴中国的儒学精髓。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领导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文化传承性。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主张为政者的修身、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礼的规范化制度等是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今天,研究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理论体系,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学,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赋诗断章"的传统,奠定了《诗》走向"无达诂"的开放语境。在文本蓄意的层面,《诗》为"《诗》无达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意义场。在读者释意的层面,美刺解《诗》是信仰危机中汉儒精神救赎的唯一出路,而"《诗》无达诂"既是汉儒身份认同的保障,亦是汉儒对时代和历史的先见之明和学理响应。  相似文献   

18.
丧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丧葬文化又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汉代作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关键一环,其丧葬文化意识必然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中国传统的"鬼文化"和儒道释三家思想对汉代的丧葬文化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有关历史文献及出土资料中简析汉代丧葬礼俗所反映出的古人的丧葬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代哲学研究中几乎每一个单独的研究视域都曾一度宣称唯有自己才真正切中了当代社会实践的时代主题,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因而代表并引领着当代中国哲学精神的未来走向.其实它们都只是在很有限的程度上把捉住了时代特征,也只是在狭隘的视域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因而无论如何不能替代整个哲学体系而发展.唯有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作为共同的时代立场,才能实现内在融通、和谐共进和向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回归.  相似文献   

20.
南宋新安理学家汪莘为朱熹的及门弟子。汪莘初对“文词”有兴趣,后在朱子的指教下,研究儒学与理学,成为朱子在徽州的“高第弟子”。汪莘关于宇宙是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思想以及天地交泰的思想,代表了南宋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