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折扣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例如团体游览公园,票价八折优待;商品削价出售;农村稻麦兑换米面也用折扣表示等等。而这一切学生都没有学习过,因为现行数学课本上没有这方面教学内容。根据实际需要,我补充了这部分教学内容: 一、在分数意义教学时,结合教学“折扣”知识例题,商店一批黑白电视机,以原价的九折出售。以原价的九折出售,就是现价占原价的90%。九折改写成百分数是90%。想一想:小麦兑换面粉,一般是七折半,就是面粉重量占小麦的百分之几? 练习:1.将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折扣: 70% 80% 65% 95% 2.将下面的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六折对折八折五七三折教学中说明“折扣”即非十足,所以用百分数表示都小于100%。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谈话引入教师:现在已是年末了,为了吸引消费者,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家促销方式有哪些?把你收集到的介绍给大家。学生展示收集到的信息。(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打折、满百送二十、买二赠一……)教师接着指出:同学们真是有心人,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同学们收集到的这些信息都与数学中的折扣有关。(板书课题:折扣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展示商场的促销商品价格清单,其中“艾格牛仔”大衣原价699元,折扣率80%(八折),现价558元;“秀牌”蓝色风衣原价998元,折扣率60%(六折),现价598元;“TITI”新款毛衣原价…  相似文献   

3.
“这位同学,你来瞧一瞧,这个游戏机多好玩啊!15元卖给你!”“《希腊神话》,原价23元,现价5元;《快乐精灵》,原价16元,现价5元,快来买呀!不要错过!”你不要以为这里是市场,这可是我们可爱的校长出的主意,让我们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拿来捐助或卖出,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实践也越来越丰富。这一切,使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精彩。但欣赏之余,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冷静地进行思考,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课堂现象。一、基础不扎实【案例】六年级“折扣应用题”这节课中,教师为了体现生活数学、自主学习、数学实践等新理念,在教学中创设了买打折物品的情境。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出示多个打折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弄清了原价和折扣后,就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计算现价,计算后集体进行批改……整堂课…  相似文献   

5.
"这位同学,你来瞧一瞧,这个游戏机多好玩啊!15元卖给你!" "<希腊神话>,原价23元,现价5元;<快乐精灵>,原价16元,现价5元,快来买呀!不要错过!"  相似文献   

6.
杨前进 《广西教育》2012,(33):10-10
一、当前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 1.读题一目十行。高年级数学课本中,“问题解决”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信息,学生很难适应。如苏教版六下:“一件羽绒服原价800元,先降价10%,又降价10%,这件羽绒服现价多少元?”学生很快就认为“这件羽绒服两次共降价20%”,  相似文献   

7.
一、跟我学1.折扣:商店把商品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销售,叫做打折扣销售,简称"打折"。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一定小于1)。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按"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75%出售。解决折扣类问题,关键是先将折扣数转化为百分数再进行解答。2.成数:各行各业经常用"成数"表示行业发展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买四送一嘛 ,可以假设每件衬衫20元 ,原来买5件要20×5=100元 ,现在只付4件的钱 ,现价80元 ,是原价的80% ,相当于打了八折。”我指着一道选择题 ,对一位语文教师说。“说得不对吧 ,买一件两件的顾客能享受到八折的优惠吗?还不一样要照原价付。”语文教师如是说。就如冷不丁杀出个程咬金 ,这位“外行人”的话让我这位“内行人”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回过神来一想 ,可不是吗 ,只有当购买的数量是5的倍数时 ,“买四送一”才等同于“八折”。是什么蒙住了“外行人”的眼睛?是什么麻醉了“内行人”的思维?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9.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些事情要提示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做好必要的准备,以防到时措手不及。那么,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提示或要求提示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第一,权衡利弊得失,决定是否提示。听说要观看木偶表演,学生们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可当一班的老师提出观看表演要专心、事后要写作文时,学生们的情绪一落千丈,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学生们背着“写作文”这个沉重的包袱,惴惴不安地观看了表演。“专心观看表演”这一要求早已被老师的“写作文”这一提示大大打了折扣。毫无疑问,老师让学生“写好作文”这一美好愿望也泡汤…  相似文献   

10.
王慧 《现代教学》2009,(10):4-5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位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女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让她坐下了,很随意地带了一句话——“真笨,跟小猪一样”。其实老师当时说这话并没有什么别的侮辱的意义。但是,这个学生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猪那么脏,那么胖,老师怎么能将她比作猪呢?放学后,这个学生跟老师走在一起聊了起来,她告诉老师:“猪不笨,它的嗅觉很灵敏,可以帮警察叔叔闻出哪里有毒品。”  相似文献   

11.
字词的学习是读写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识字、写字、积累词汇的要求。但不少老师让学生巩固听写生字词时目标单一、形式单调:老师念学生写,且反复多次。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其效果可想而知。我尝试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使学习充满了情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智慧。一是猜字谜写出生字。学了“鲁”字,让学生听写时,不直接让学生听写这个字,而是让学生根据这个字的谜面来听写这个字:“上面在水中,下面在天空,要问家在哪,老家在山东。”同样,学了“府”字让学生先猜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城内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再写出这个字…  相似文献   

12.
近来武汉市商界打折风盛行,各商场的活动都颇具吸引力,有“买200 送100 的”,有“买100送70 的”,有“满200 减80 的”等等。许多老师都计算着自己看中的商品到哪一家商场买最划算,打的折扣最低。这时, 我突然领悟到,这计算折扣的过程,不就是一道道活生生的百分数应用题吗?六年级的学生肯定都有去商场购物的生活体验,何不将商场中的折扣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素材, “商场”搬到教室,创设一个将现场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购物”中完成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呢?于是,我设计了《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一课。 教学片段一 师:最近一…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简易方程之前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以往的教学时我们发现,用字母表示一个数,学生往往不难理解,如:学生对“5×( )=15”很快地会说出括号内应填“3”: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地对“5a=15”也能很快地得出“a=3”。但要比较“5a”与“3b”的大小时,一些学生始终认为“5a〉3b”,尽管老师用举例方式让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14.
要“善诱”     
有这么一回事,一个学生打过上课钟后匆匆跑到教室门口,这时老师巳开始讲课了。“报告”!老师只是看了这个学生一眼,没有让这个学生进教室,学生以为老师没有听见,就再来一个大声的“报告”!引起同学的哄堂大笑,老师一生气,碰!把这个学生关在教室外面,下课后,老师把这个学生找到办公室,批评一通,还扣上一顶“破坏学习秩序”的帽子,这个学生背对教师,面向窗外,始终一言不发,似乎有点不服气。而另一位老师也处理过三个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在教学“数的整除”一课时,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探究活动。上课一开始,老师问学生:“同学们,你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挑了10÷5=2,20÷3=6…2,1.2÷3=0.4,0.6÷0.2=3,6÷5=1.2,250÷5=50,13÷6=2…1,0.16÷0.8=0.2这样八道除法式子写在黑板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类。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大多数学生根据商是小数还是整数把除法式子分成两类,有的根据有没有余数分成两类,有的根据小数除法、整数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分成三类……真是议论纷纷,答案五花八门。案例二:以下是一例教学“圆的认…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低年级数学教师研讨会上,一位老师谈到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城市学生相差甚远。例如老师问:“5 2=?”城市里的孩子能清晰完整地回答:“老师,我知道5 2=7。”而农村的学生则是惜字如金地吐出一个字来:“7。”这位老师举出这个例子之后,呼吁语文老师们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肩负起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任,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口齿伶俐,能言善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确实有着不可…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实录1.谈话引入高老师有一些信息 ,想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3条信息 )①迎国庆 ,杭州大厦原价280元的一件上衣以八折优惠。②老师新买一套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房子 ,实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 710。③滨江区种植大户周伯伯今年收稻谷26000千克 ,去年的产量相当于今年的90%。师 :看到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生1:根据第一条信息可补充问题———现价多少元 ?生2:还可补充———便宜多少元 ?生3:根据第二条信息可补充问题———实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4:还可补充———实…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双边活动中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教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言说者,学生也有叙说的权利和欲望;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也是教师应承担的责任。课堂教学毕竟要学生“的学”,如果只是老师“的教”,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内容,可以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或者让学生先找结论再各自阐述道理的做法,这样就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可先告诉学生0.3=0.30,小数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让学生找理由,说明这个结…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在“教育在线”看到魏智渊老师的“我讲《我的呼吁》—一节失败的语文课”(http://——www.eduol.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8&ID=140016&page=1),学生面对翻译过来的文章提不起兴趣,于是教师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伦理入手旁征博引。可是,魏老师的满腹经纶都未能奏效,应者寥寥,再问学生“作者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何意义,学生本可以稍加阅读就归纳,但状况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依然无动于衷,魏老师只好自己总结,我想魏老师好不尴尬。这等尴尬实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懒于思索,思维已成惰性,思维已在学习中缺席。以前…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