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榻遗言》是明穆宗在位时期最后一任首辅高拱的回忆性著作,是高拱对发生于隆庆年间有关隆庆遗诏、高拱本人与张居正和冯保结怨,以及王大臣案件的回忆性表述。作为这些事件的直接关系人,此书的价值巨大,给很多历史事实提供了佐证,但是由于此书是高拱在与张居正和冯保政治斗争失败后所作,所以书中有许多对张居正、冯保的恶意诋毁,也夹杂着许多高拱本人的臆断,导致在记载中出现了许多不实之处,影响了此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促成“俺答封贡”的首功当属高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亍“俺答封贡”的达成,有人认为高拱作用不大或根本没起作用。本文通过对“俺答封贡”形成的具体过程的分析,论述了首辅高拱在明蒙关系上所起作用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认为高拱当居首功。  相似文献   

3.
明嘉、隆时期,广东地区有司不良,贪贿成风,倭盗侵扰,社会动荡不安。为扭转这一局势,高拱于隆庆四年执掌首辅后,大力推行整顿吏治、军政配合、剿倭除盗的治粤方略,并取得初步成效。虽然高拱的治粤方略推行时间较短,尚无实现预期的理想目标,但却开启了张居正治粤之先河。就此而言,高拱应该占据一定的历史位置,明清时期的诸多政治家和史学家亦有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的王世贞,惯用文学虚构手法为历史人物作传,加之他与高拱之间存有诸多是非恩怨,不能秉持客观公正的治史原则,使其史学名著《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高拱传》中存在着以偏概全、曲笔武断、虚言浮夸、丑诋厚诬等诸多偏谬。故此,明清史学家认定该传"不确","不真","非实录也"。  相似文献   

5.
在明朝嘉靖、隆次年间的政治舞台上,高拱是一位引人注意的人物。他自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后,先后任礼部尚书、大学士、吏部尚书及首辅等要职。在他居官期间,特别是兼掌吏部事后,面对明王朝内外交困的社会现实,围绕吏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且大力整顿吏  相似文献   

6.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相似文献   

7.
<正> 一 整顿吏治是张居正改革的关键所在。它的产生也和张居正的其它方面的改革一样,都是明朝后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首先,君主昏聩,权臣专擅,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贿赂公行,致使明王朝后期的统治日趋腐败。嘉、隆之际,皇帝昏庸无能,不是久居深宫,求长生不老之道,就是“颇耽声色”,不理朝政,大权自然旁落于内阁首辅之手。于是,官僚们时刻觊觎这一显要权位,并为此导演出了一出出勾心斗角的丑剧。此间,伴随着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首辅的先后倒台,官僚们一大批一大批地被贬谪。这样,不仅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  相似文献   

8.
"罢休"一词本由表示"休止"义的两个动词"罢"与"休"同义复合而成.而"罢休"在发展过程中,因受语用环境复杂化、主观化及类推机制的影响,至明朝始,产生了语气意义.明清时期,语气词"罢休"又嬗变出新的意义,可细分为"表示姑且算了"语气的"罢休1","表示姑且这么决定"语气的"罢休2",以及"表示某种建议、祈使"语气的"罢...  相似文献   

9.
高拱处置“安氏之乱”的方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隆庆四年初,贵州水西发生了土官"安氏之乱"的严重事件.高拱执政伊始,便根据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采取以抚为主、和平解决的处置方略,使这起仇杀事件得以圆满解决.对高拱这一靖边功绩,明清至近现代政治家和史学家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明代中后期内阁首辅制渐趋成熟,内阁辅臣为争夺这一要职发生过激烈的政治斗争,同时也牵动了朝野各方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当申时行接任首辅后,通过政策调整和个人风格影响,使得内阁辅臣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即以"传衣钵"的方式塑造了前后首辅之间的政治继承关系,极大地稳定了当时的中枢政局.但随着时局的变迁,尤其是朝野政治对立的进...  相似文献   

11.
见好就收     
在人生舞台上,无论你演的什么角色,该下场时,哪怕只有稀稀落落的一点掌声,也要及时鞠躬下台。如果总是自作多情地在舞台上流连不已,便难免得来一片嘘声,所以人们都说要"见好就收"。"见好就收"不无道理。如果见"好"就收场下台,那"好"就留在人们心里了;如果非挨到左支右绌、难以为继时才无奈下台,那你过去在任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嵇文甫提出明代嘉、隆、万时期的高拱与张居正既是学侣又是政敌的论断。一方面高、张有其相似相同的从政经历、改革志向和学术思想,先后主持和领导了隆万大改革运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激烈的权力之争,由于高的性格缺弱和张的性格优长,最终导致张胜高败的结局。尽管如此,学术上张居正渊源于高拱,政治上高拱开张居正之先。这一论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世明 《天中学刊》2004,19(1):99-101
高拱是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实学思想家。为了匡救时弊、安疆实边,高拱在隆庆后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就显赫,因而受到后人的关注。近20年来关于高拱的研究大体可分为高拱的政治历程、改革和思想等三个方面,并取得了不小成果,当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惩治贪污腐败是高拱主持隆庆吏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他执政两年半,共惩办贪案64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一时仕路肃清.高拱惩贪的对策举措是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这是其惩贪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当然,高拱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即对大要案的认识和处理与次辅张居正存在重大分歧,使其交离交恶,最终高拱...  相似文献   

15.
呈现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本文集,是笔者多年来在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高拱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改革功绩、著作考辨及其研究概况的论文选编,故书名取为《高拱研究文集》。在序言中,拟就高拱研究的缘起、高拱从政历程和学术发展以及本文集的主要内容加以简略叙述。  相似文献   

16.
高拱继承了宋代学者自由议论的风气,对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及宋儒的注解表示怀疑,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其中对《周礼》的考疑,对《尚书·洪范》及蔡注的质疑与批判,对《春秋》灾异谴告说的批判以及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均有不少重要发挥,是后人研究高拱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高拱的经学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嘉、隆时期,由于漕河淤塞,厉行海禁,无法保证京师及辽东军队所需漕粮的供给。为改变这一漕运废弛的局面,高拱执政后,提出疏通漕运,恢复海运,推行河海"二路并运"的治漕方略。这一治漕方略由于同张居正存在分歧,在隆庆后期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但在万历初元却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推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就此而言,高拱的治漕方略在隆万改革中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嵇文甫提出明代嘉、隆、万时期的高拱与张居正既是学侣又是政敌的论断。那么,张居正和高拱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羁绊呢?他们之间究竞发生过什么标志性事件呢?本文从人性的角度。深刻审视张居正与高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二册《海瑞传》对“休休有容”作注曰:“乐而有节的样子。”这个注释是不确切的。这段文字是写海瑞对当时的两位朝臣徐阶和齐康的评价,持论公允,为人称许。“休休有容”是用来评价徐阶的。查《古代汉语成语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85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古今评高拱     
高拱作为明代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开创者、实学思潮的先驱者和著名的气学哲学家。在明代政治史、实学史和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高拱的改革功绩和学术成就。明清至近现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哲学家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