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供应链中混合渠道分销的库存竞争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荣  陈功玉  王夏阳 《软科学》2009,23(11):48-52
针对混合渠道供应链,运用基本库存模型的分析框架,以需求转移为条件,研究了不同控制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竞争性库存决策问题。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需求转移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库存量及绩效水平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实验的计算结果,给出了决策及协调混合渠道供应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廷龙  梁樑 《软科学》2012,(1):132-136
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其需求同时受销售商的销售努力和零售定价影响。批发价格和回购价是制造商影响零售商定价和订货的常用方法。据此,考察固定价格和相机定价两种定价策略。在零售商销售努力可证实时,分析制造商的成本分担与两种价格策略的组合契约的供应链协调能力。在零售商销售努力不可证实时,提出两类限制性回购契约,分析两类限制回购契约与两类定价策略的组合契约协调供应链能力。数值分析揭示了限制回购合约协调供应链时可能对制造商利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风险厌恶假设下的供应链回购契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决策主体是风险厌恶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了回购价格和市场不确定性对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影响,给出了在需求满足二阶随机优势准则时,判定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大小的条件;其次对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发现回购价格对零售商的库存决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了风险厌恶情况下回购契约的特殊性,为供应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者们对制造商双渠道(制造商拥有在线渠道,零售商只拥有传统线下渠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于零售商双渠道(零售商同时拥有线上渠道和传统线下渠道)却鲜有研究.通过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析了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策略,给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并探讨了均衡解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分散式决策下和集中式决策下的供应链总体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分散决策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总体利润小于集中决策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总体利润.据此,设计3种收益共享契约.研究表明:第一种和第二种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实现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而第三种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针对第三种收益共享契约给出了协调证明和数值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考虑零售商降价销售的供应链激励回购契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供应商允许零售商降价销售情况下标准回购契约不能协调供应链的原因,提出了用一个激励性回购契约来协调供应链。该契约允许供应商仅通过调节回购价格便可重新实现不同比例降价销售容量下的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罗军   《科技管理研究》2016,(16):225-230
考虑随机产出随机需求下单供应商-单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研究回购契约在双随机环境下协调供应链的作用,分别建立基于批发价格契约与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分散决策模型,比较两种契约安排下的供应商定价、零售商订货决策以及供应链各方利润,揭示影响回购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供应商产出波动、需求波动分别对供应商定价决策、零售商订货决策以及供应链各方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回购契约能有效协调随机产出随机需求下的供应链运作,且回购契约对供应链效率改善随着供应商产出波动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需求受零售商努力程度影响情况下,供应链在集中控制模式时的最优促销努力水平和最优订购数量这一问题;然后为供应链双方设计了一种基于回购策略下的期末销售量激励契约,从而使得供应链双方在这一激励契约协调下实现了整体最优;接着分析了努力成本影响需求的敏感程度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证实了在协调机制下零售商积极进行努力活动能实现集中控制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9.
孙浩  达庆利 《软科学》2011,25(2):47-52
在价格敏感型随机需求的闭环供应链中,分析了集中式决策和三种分散式回收渠道下系统的最优决策,探讨了不同的回收成本结构对系统决策以及回收渠道选择的影响。数值仿真的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回收渠道下,与成本规模不经济的情形相比,规模经济时最优回收率更高,成员从再制造中获益更大。当成本结构规模经济时,零售商回收效率最高;而当成本结构规模不经济时,制造商回收效率最高。提出二部定价契约对分散式供应链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0.
假设产品的需求是随机的且与零售商的努力水平相关的前提下,针对一个由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首先分析了在稳定环境下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由于零售商独自承担努力活动的成本,基准的收益共享契约无法实现协调,为此提出了一个基于数量折扣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机制;然后探讨了当突发事件导致随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的最优协调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对原来的契约加以适当的修正,能够有效地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基于可积的需求函数形式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和分析,确定了最佳订购量和最优努力水平的方法,使得模型的设计更具有实践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孟庆峰  盛昭瀚  李真 《软科学》2011,25(7):33-37,41
把针对供应链契约的研究从传统的一对一结构扩展到供应链网络结构。充分考虑了网络中的纵向竞争与横向竞争,采用计算实验方法研究了竞争环境下回购契约对供应链网络的协调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市场需求与零售价格相关且零售价格由零售商自主决策时,回购契约虽不能完美协调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网络,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绩效并增加系统收益稳定性,网络中各主体均有采用回购契约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李新然  黎高  牟宗玉 《科研管理》2012,33(4):131-138
本文在促销努力影响市场需求和具有生产不确定的VMI供应链下,先后分析了集中和分散控制下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决策问题,讨论了生产不确定对供应商潜在成本和决策的影响,并建立了销量回扣和回购相结合的契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契约对销售商、供应商决策以及整体供应链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契约能够促使销售商增加促销努力和订货量,供应商增加计划生产量,从而改善供应链的收益,并提出了进一步实现供应链最优收益水平的途径。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科技成果转化调研数据,从供需对接视角出发,构建转化交易中影响供需双方履约意愿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数据模拟供需双方的履约意愿,得出最符合履约评级客观规律的供需双方权重比是0.3:0.7,且供需内部指标权重平均分布;最后,设计供需履约评级系统,以期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供需双方的履约意愿提供事前预测,进而在后续谈判中针对性设置合同条款.  相似文献   

14.
宗胜亮  柴国荣  刘佩 《软科学》2012,26(12):14-17
在考虑制造链中一个制造商和多个供应商的努力水平下,构建其合作研发的一般契约和利益共享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在一般契约中转移支付价格与供应商努力水平和制造商成本系数呈正相关,与制造商努力水平、供应商成本系数和供应商数量呈负相关;在利益共享契约中转移支付价格与制造商分配比例和供应商努力水平呈正相关,而与制造商努力水平呈负相关。最后得出在合理的利益分配区间内共享契约是较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需求依赖于货架展示量的供应链合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涛  徐渝  陈金亮 《预测》2005,24(3):70-75
考虑一个供应商与多个竞争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供应商销售单一产品给零售商,而零售商的市场需求量则依赖于这种商品的货架展示量。特别地,由于货架空间的稀缺,存货持有成本假设为非线性的成本函数以更符合实际的情况。假设市场需求由所有零售商的存货量之和确定,而市场分割则与他们各自的存货量相关。当零售商的成本相同时,存在唯一对称的Nash均衡解,供应商可以用价格加线性补贴的合同协调供应链;如果零售商的成本不同,供应商仍然可以用这种合同协调供应链,但是补贴多少应根据零售商的成本决定,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能源、交通、通信等EPC总承包工程的全球布局。对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主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梳理,基于演化博弈对EPC项目内主体间的知识转移博弈进行分析,从动态视角探讨各要素对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知识转移行为的影响,并给出提高EPC总承包项目内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赖玉珮  李文军 《资源科学》2012,34(6):1039-1048
干旱半干旱牧区社会生态系统人、草、畜三者紧密关联,草场承包政策阻碍了牲畜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移动,长期而言不但使草地生产力下降,也对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草场流转被认为是草场承包之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牧民生计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流转是否能解决草场承包带来的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困境,对草原管理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牧区人、草、畜关系特征的角度,在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草场流转给牧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探讨用市场方法整合草场、恢复牲畜移动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草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协调草场承包到户后产生的牲畜对草场的需求与草场供给之间的矛盾,草场整体的放牧压力稍有缓解,牧民生计有所提高;但是却造成草场内部放牧压力转移、被流转草场过度利用,贫困户因无法转产而无法根本改善生计,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此外,草场流转后组用草场的富户虽然移动距离有所增加,但是空间仍相对固定,牧户关系更加独立,仍然使其难以灵活应对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