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但由于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有许多不和谐现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其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社会文化传播方式、高校师资不足、社会不良风气、高校规章制度缺陷、教师“育人”理念偏差及学生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够和谐的现象。要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必须更新师生关系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师生交往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社会在高校的缩影,它不仅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提高和改善师生生活状态的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调查研究显示,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度不高;高校师生之间存在不和谐的教学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影响高校师生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老师因素、学生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与构建对策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阐述了构建高等院校和谐、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针对高校现状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并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师生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校生活来说,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关系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习潜能的发挥、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班主任教育效果的体现。现阶段师生关系存在的不和谐关系主要包括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兄弟型"四种,其原因包括教育制度的因素和教师个人素质的因素两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创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愉悦的感情体现和教学相长的心理情绪,作为教师群体中的特殊角色班主任方面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还要提高素质,形成个人良好的修养、品质;学生方面要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加强道德和情感熏陶;师生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本文将从师生关系的现状出发,试图构建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通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班主任成长,以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关系是高校的中心。在市场化日益普遍的今天,师生关系出现了异化。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理解"以人为本",高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管理等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秋勤 《生活教育》2014,(4):123-124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教师中心论到师道尊严观念及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盛行,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化风习很快蔓延到学校,大家都处于竞争之中,师生之间又多了一层利害关系,导致师生关系利益化甚至市场化。笔者认为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教师、学生和坏境三个因素。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从教师角度看,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有相当的素质和形象,还要了解、热爱学生,要真诚对待学生,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自觉按教育法规行事。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的师生关系虽也有亦师亦友的良好面,但隐忧更多:主要表现是不即不离、不常往来、情感疏离或情绪对立等。这种复杂局面的出现,有社会的、学校的、教师的、学生的各自原因。因此,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进行不懈努力。这种努力的基点,是理解与关爱。  相似文献   

10.
陈文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242+244-242,244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也构设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探讨"和谐师生关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师生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有关特点以及社会和家庭问题在教育中的折射。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本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课程教育理论为理论背景,浅析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分析影响师生和谐关系构建的因素以及提出笔者的一些试探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当前大学师生关系紧张的现状表明高校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在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显得日益迫切与重要.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努力提高师德修养,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教学;学生应尊师重教,主动与教师沟通;学校应注重制度创新,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广州和谐社会要求高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但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十分堪忧,只有教师、学生及学校和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现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中师生关系容易出现不和谐音符,只有在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避免不利因素影响,从而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沂 《考试周刊》2010,(23):187-188
建立大学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前提。中国古代的“尊师重傅”,强调学生敬重老师,老师热爱学生的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无尽的资源。近代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和对策,也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师生关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新的问题。在大学校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还要立足于大学本身。高校要建立一套良性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来。而学生摆正位置,勤奋学习,尊重教师,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邱秀芳 《教育探索》2012,(1):127-128
师生关系是高校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对于高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对于教师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热爱学生,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二要重视师生道德修养,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三要创设民主的校园环境,加强师生对话;四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创新高校评估体系,建立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制度机制;五要把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行为,同时也有力地支撑教师的教学情趣和情绪。本文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为出发点,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对当前高校中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思考,同时,在分析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大学的教育内容、教师的评价体系以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来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职业院校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生 《考试周刊》2009,(41):196-197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和谐化,这其中也包含着学校的和谐教育。而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于建立和谐的校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同样如此。职业院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不和谐师生关系因素分析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其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有的来自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念混乱的影响,有的来自学校管理制度人文关怀的欠缺.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可以从净化社会风气,倡导尊师重教,加强学校的人文管理,净化高校文化,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本身就是教育手段"的观念等方面来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为了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角色换位"能有效地引起师生的心灵沟通、感情共鸣."角色换位"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共创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