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于不平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中主要存在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供给不平等、农民环境意识薄弱以及环境维权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我们应在立法上确立农民环境权,建立农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对农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制度,并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法治长期得不到发展,传统农村主要依靠社区内自身的礼治秩序实现农村治理的目标。传统农村具有血缘性、狭隘性、封闭性、独立性等特征,这些独特秉性酝酿了独特的农村礼治秩序。农村礼治秩序的实施运行则从根本上取决于相关因素的保障;礼治的制度资源、制裁效能成为产生礼治秩序的重要内因;乡村的社会环境、政权管理的高成本则为礼治秩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外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利益的发展思路带来了很多问题,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的阻碍。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刻不容缓。本文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可见,日趋恶化的农村环境污染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差生与辍学生具有同源性,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是造成农村地区差生、辍学生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既是制度化教育弊端的结果,又构成了大量产生差生、辍学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村籍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与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农村籍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自卑是一柄双刃剑,既造成农村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限制其潜能发挥、影响其身心健康,也可以成为成功的动因,促使农村籍大学生奋发向上,完善自我。因此,当代农村籍大学生应主动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克服和超越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衔接过程中,很多农村学生不能持续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倦的不良情绪,他们的英语学习不能实现良好的过渡,不能自然、顺畅、有序地进行。农村学生由于受到了环境、自身、教师、教学法、学科地位和教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英语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造成了农村学生在中小学英语学习衔接中严重不适应。  相似文献   

7.
农村大学生因社会资本弱势而面临的就业风险,已对其个人、家庭、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政府应从营造公平竞争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等途径入手,消除社会资本消极作用,为农村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比如农村中学较普遍存在的辍学问题,不乏家庭生活困难、家长难以承受等原因,但绝大多数辍学现象的成因都与学生缺乏意志力、盲目趋同等心理问题有关。农村初中特殊的环境与条件,产生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土壤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一是确立全社会的大环境意识,采取综合的生态环境整治措施;二是重点防治土壤污染;三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四是调整工业结构,改善大气水体质量;五是调优农业结构,增加绿色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使其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感、孤独感、性格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