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分类管理长期缺失,民办教育发展遇到诸多问题。面对解决民办学校系统的内部矛盾、落实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和破除民办教育发展瓶颈的现实诉求,近期,我国已在法律层面明确了要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并将其作为民办教育创新改革的核心。由此,需要进一步基于民办教育分类原则,通过确立民办学校分类标准、实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和明确各类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等路径来实现分类管理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确立,留给了省级政府发展区域民办教育的自主空间。全国各地前后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地方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当前地方民办教育新政区域差异明显,对落实分类管理制度的关键问题: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过渡、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民办学校土地出让与租赁、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等问题缺乏操作层面的政策设计,分类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仍具有一定难度。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管理政策,规范管理与自主办学的关系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等关键问题上,既需要地方政府的创新治理,也需要国家相关统筹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3.
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调研分析了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时机、理由、适用的教育领域以及推行分类管理后学校的选择、学校资产归属等问题,提出应结合我国民办教育实际,将民办学校划分为营利性民办学校、非营利性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非营利性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三种,并实施相应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是在所谓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之外,允许并支持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类民办学校得到发展,以扩大民办学校发展的空间,巩固民办教育发展基础的做法.第三条道路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应当为第三条道路发展民办教育留下空间.现阶段我国民办教育的主体具有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双重属性,在现实国情下,民办教育政策应当支持大力开拓第三条道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学,更好地维护民办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面临困境,举步维艰.美国私立学校办学经验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如下启示:第一,政府时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要加以区分并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资助;第二,鼓励教育家和社会名流办学,以先进的理念引导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第三,民办学校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6.
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论和各国经验看 ,民办教育应存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种不同的形式 ,在我国目前投资激励为主的情况下更应有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存在。根据我国国情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特点 ,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 ;严格区分捐资办学与投资办学 ;政府要对民办教育给予政策扶持及财政投入 ;要健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民办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是破解当前民办教育发展难题不可回避的课题。民办教育的顶层制度设计之争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民办教育立法至今。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开展的新一轮民办教育顶层制度设计之争,集中在是否取消"合理回报"制度,如何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如何界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边界,如何界定与保障民办学校非捐赠性出资人的权益。目前应明确界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标准,完善分类的配套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于现有民办学校,由其自愿选择是否申请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学校性质,给其留出充足过渡期,这将有利于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从“四分法”到“二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发展中一个敏感而重要的政策问题。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学校采取不同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是破除长期阻碍民办教育发展制度困局的关键,也是我国民办教育今后发展的理想选择。但基于复杂的法律与现实利益纠葛,目前只能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这一制度的建设和推开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需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在规定税收优惠政策时所作的区分,制定和落实适用于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以及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不同扶持政策和规范措施。从"四分法"向"二分法"过渡,必须在反复论证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及其过渡的相关路径,从根本上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民办教育正遭遇着在理念上受到高度重视,但在政策和现实中却处于发展相对无力的悖论。从教育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教育服务的供给模式划分为五种模式:教育产业化模式、企业化办学模式、非营利模式、政府购买模式、传统公办和捐助模式。如果将民办学校作为分析的中心,从民办学校的数量(所占比重)和性质(公益性还是营利性)两个维度出发,可以建构出民办学校在这五种模式中所扮演角色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未来,应该建立起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合作发展的制度安排;合理界分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制定分类管理的政策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和领域,要对民办学校的功能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做出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民办学校正处于非营利性办学或营利性办学分类管理过渡的关键时期,很多民办学校在等待国家出台分类管理办法细则。关于分类管理的税收政策尚未确定,非营利性办学行为本质上是社会力量对教育进行捐资办学。所得税税收方面,营利性办学和非营利办学应当区别开来。目前,从财政补贴上实现对非营利性办学行为的支持较为困难,从税收上进行调控是区别营利性办学和非营利性办学行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