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友病是一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甲、乙、丙三种。最为常见的是血友病甲。血友病甲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Ⅲ引起的伴性隐性遗传病,由女性传递而男性发病,故患者为男性,并有明显的家族史。血友病主要表现是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轻型者只在严重外伤及手术后出血不止,重型者从小即经常有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可为关节出血、皮肤肌肉出血、粘膜及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因此,日常生活中避免损伤是很重要的。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安全。床上不能乱放易造成损伤的尖锐玩具;不玩小刀,家长要细心照料患…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生物课本中,在讲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指出人类的血友病是伴性遗传病。其实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并不完全属于伴性遗传。血友病包括:①血友病甲,即因于孤促凝成分缺乏症,也称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②血友病乙,即因于IX缺乏症,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③血友病丙,即因子XI缺乏症,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凝血因子见、皿、及血为凝血活酶生成所必需。缺乏这些因子,凝血活酶形成减少,使凝血时间延长,引起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因子见存在于正常人新鲜血浆中,主要在肝内合成,也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罕见病机构工作人员、罕见病病友及家长共9人进行半结构深度访谈,发现罕见病患者在入学阶段、就学阶段和在家自学阶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入学方面的阻碍主要有学校及相关部门责任缺位、家长对就学信息了解不足、家长欠缺孩子受教育的意识、家长担心患者的健康风险,就学过程中的困境主要有因病情耽误正常学习进度、依赖家长照顾、缺乏无障碍设施、同伴的歧视或不理解,在家自学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家长学业辅导能力不足、在家学习缺少有效监督。建议政府及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多方面措施来应对罕见病儿童的受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4.
投资要点:1、重组凝血因子潜在市场空间巨大。2、血源产品存提价预期。重组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主要药物。全球血友病患者约40万名左右,其中中国患者约10万,但登记的只有1/10。缺乏VIII因子的甲型血友病患者占80%-85%左右。内源凝血因子的缺乏是血友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终身输注对应的凝血因子是当下的治疗方案。重组凝血因子较血浆提取的凝血因子,有着无病原体污染和杂蛋白少等安全方面的优势,成为主流药物。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4,(5):11-11
"我是一个罕见病患者,想用拥抱的方式消除世界对罕见病人的偏见。请给我一个拥抱,鼓励我,支持我!我要走遍95个城市,征集一万个爱的拥抱。"2013年9月25日,在沈阳街头,一个残疾小伙子举着"瓷娃娃"罕见病的活动广告牌,向过往的行人们征集拥抱。短短一个小时,他征集到了60个拥抱。这个小伙子叫那苏图,一名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瓷娃娃")患者。  相似文献   

6.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 ,其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四到百万分之一。由于缺乏凝血因子 ,血友病的治疗主要是替代治疗 ,即输注外源性的凝血因子 ,由于不能根治 ,这个过程伴随一生。不但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经济负担 ,而且增大了感染乙肝、ADIS之类疾病的机会 ;同时 ,反复出血、关节血肿 ,也增加了致残率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探索血友病的防治新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而血友病的根本问题在于致病性的遗传基因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基因治疗疾病已成为可能 ,尤其是血友病的基因防治是目前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就血…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及白血病、血友病与败血症这三种病的区别,现作一简单介绍。 (1)白血病 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本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并无控制的持续增生,同时细胞分化成熟受阻,使得白血病细胞(幼稚的白细胞)在骨髓内聚积并经血液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常有贫血、出血、感染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节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根据自然病程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2)血友病 是一组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  相似文献   

8.
一、人的血友病和红绿色盲都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支配的,正常的女性和患有红绿色盲的男性所生育的四个子女中,长子、长女、幼女是正常的,幼子是血友病患者。长女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出红绿色盲的男孩,幼女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育出患有血友病和红绿色盲的男孩。问(一)这两种病的遗传形式叫什么? 问(二)长女是如何具有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基因的?从下列1——6中选两个。  相似文献   

9.
李植 《生物学教学》2005,30(3):58-58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介绍了血小板的有关知识。教材提到:“血友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少,一有伤口便会流血不止。”血友病患者的流血不止,是由血小板少引起的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全一册)(必修)课本中,介绍伴性遗传时有这样一句:“人的色盲遗传、血友病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够确切。实际上色盲和血友病各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些属于伴性遗传,有些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的。1色盲 根据三原色学说,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可由红、绿、蓝三种组成,正常人为三色视,丧失其中之一或两种辨别能力者称为色盲。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部分色盲中的红色盲又称为第一色盲、绿色盲又称为第二色盲、蓝色盲称为第三色盲。 在各种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是全色盲,它完全无辨别各种色彩…  相似文献   

11.
<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的课后习题中,提到了血友病的遗传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没有具体地谈及血友病的有关知识。如果我们在不清楚是哪一类血友病的前提下,单纯地认为血友病的遗传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有必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血友病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终于公开承认:艾滋病毒是法国巴斯德研究院蒙达尼埃医学教授发现的。这一确认。暴露了美国加罗教授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的丑恶嘴脸。 1981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观察中心首先发现在同性恋、吸毒者、血友病患者以及输血者中有一种奇怪而致命的疾病,于是世界各国的医学工作者便开始寻找这一疾病原因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3.
小儿鼻出血是种常见现象。因小儿鼻腔粘膜娇嫩、毛细血管极为丰富,可又缺乏软组织保护,稍受刺激,就会流鼻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有:①气候干燥导致鼻腔发痒,小儿抠鼻腔,损伤了鼻腔粘膜下的毛细血管而发生出血。②用力擤鼻涕或不慎碰撞鼻部,发生鼻出血。③鼻部疾病,如鼻前庭炎、鼻炎、鼻腔脓肿,引起鼻中隔的毛细血管扩张等都有可能引起鼻出血。④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血友病、出血性紫癜、白血病、风湿热、维生素 C 及维生素K 缺乏等都有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4.
April 《新高考》2014,(11):4-10
渐冻症,作为一种罕见病,此前并不在大众的关注范围之内,但从今年夏天起,一项风靡网络的挑战将它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课堂教学设疑的切入点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设疑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设疑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本文就如何把握设疑契机,寻找设疑切入点谈几点体会。一、授课伊始设疑,引生入“境”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一求疑一释疑”为思维训练主线。授课伊始,创设疑境,设置悬念,可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由疑到思,尽快入“境”。例如:讲述“伴性遗传”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血友病家系调查图,据图设疑:“外公是血友病患者,而父母均正常,为什么隔代的外孙中也会有血友病患者?又为何外孙女总是正常的呢?”学生因尚未接触伴性遗传的知识,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次出血的可能原因及预防再出血的措施;方法: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2例行小骨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1例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外减压;3例患者术前均行血管调查,CTA或者DSA均未见明显血管异常,其中一例术后6月临近部位再出血患者,术前再次行血管调查,DSA未见异常,再次行小骨窗内镜血肿清除手术.结果:1例接受再手术患者恢复良好,其他2例未再手术,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脑血管调查结果阴性的脑出血患者,手术后仍有再出血的可能,再次出血后者预后差,无论患者有无高血压,术后均需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7.
徐振礼老师爱他的学生,爱得要命;但是,无情的病魔硬是把他与学生割开。他躺在病床上,想到了学校,想到了今后的路,想得很多很远。徐老师得了血友病,俗称第八因子缺乏症。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病啊,被医学界认为是“不治之症”。它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致使血凝时间延长。关节腔、肌肉、皮下粘膜等处都极易出血,造成肿块,疼痛难忍。此时,他好象在激流中被抛起,被吞噬,被打入深深的浪谷。他脸色苍白,全身无力,疲乏得像跑完了马拉松似地慢慢地睡着了。睡吧,千万别打搅徐老师,他实在太累啦。趁徐振礼睡觉的机会,让我们来讲一讲有关他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8.
咨询台     
我儿子鼻子经常出血,这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办?李翔鼻出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有的是鼻子局部的原因,也有的是全身性疾病所致。局部原因常常有鼻外伤、鼻部发炎、挖鼻孔损伤、鼻中异物等,空气干燥时,正常小儿亦可有偶然的鼻出血。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可见于血液病患儿,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也可见于其他疾病患儿如感冒发烧、维生素C缺乏症、毛细血管扩张症、结缔组织病、充血性脾肿大等。鼻出血最多见于鼻中膈前下方,因为这里的毛细血管比较丰富。一般鼻出血可用手指压迫两侧鼻翼…  相似文献   

19.
<正> 遗传学试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而其中的系谱图试题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笔者把学生在平时考试或练习过程中易出错的问题编成一题,通过在我校学生中进行实践,普遍反映很好,现推荐给同行以供参考。下图是甲病(白化病)和乙病(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假设白化病由 a 基因控制,血友病由 b 基因控制,其中Ⅱ_6是杂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本文总结了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采取有效治疗,预防再出血是必不可少的.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起病突然、病情危重、表现复杂的疾病,做好出血期护理对预防再出血、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愈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