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学教师进修讲座》和读者见面了。这个讲座是为在职进修中师课程的自学者举办的。讲座以初中文化程度为起点,计划用三年时间,三十六讲,基本上分别讲完中师《语文》、《数学》的主要内容,讲座尽量联系小学教材实际,既解决教学急需,又系统传授中师《语文》、《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举办进修讲座,我们缺乏经验,希望广大读者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地都在积极鼓励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教育部规定:“进行自学的小学教师,可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单科结业和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应与教师进修学校学员同等对待”。人才未必都要在学校培养,刻苦自学的人,终能达到自己企求的目标。我们相信,在职进修的同志们,通过努力,定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使自己的实际文化水平达到中师毕业程度。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提出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二年秋启用的《中国历史》(试用本)第一册及《教师教学用书》(均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版),是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和对历史教材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编写的,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从国情教育入手,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它  相似文献   

4.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历史考试纲要(以下简称"历史考纲")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安徽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历史考纲在全省历史教师与课程标准之间搭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它的每一点变化都会牵动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尤其是中考复习,事实上中考历史总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历史考纲为线索组织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材共有六册,其中中国历史四册,世界历史两册。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 一、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以下简称新编大纲)精神为指导思想,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表现为: (一) 思想教育内容大大加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到思想品德行为教育,都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尤其注重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  相似文献   

6.
本刊2008年第10期(中学版)刊登了张元教授的《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并组织了姚锦祥和赵士祥的解读和学习性文章(见中学版2008年第10期、2009年第2期)。以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故事,即历史细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故事和材料为基础,设计适于学生解答的、贴近学生经验的问题,用问题调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把文章读通读透,这显得至关重要。一、在教材关键处引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关键,总是力求面面俱到,结果适得其反,在阅读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排结构、内容难度、呈现方式及价值取向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试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上、下册)2004年版(以下简称新世纪版)和小学数学室编著、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一、二册)2001年版(以下简称人…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教学?1979年版《辞海》这样解释:教学是“指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1980年版《新华词典》这样解释:教学是“教师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师生共同活动”。还有第三种解释: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八十年代新形势下,我认为第三种解释准确、通俗、高明。它明确了三个“转移”,摆正了三个“关系”:一是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8年第10期(中学版)刊登了张元教授的《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以材料与问题为主的教法演示》,并组织了姚锦祥和赵士祥的解读和学习性文章(见中学版2008年第10期、2009年第2期)。以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故事,即历史细节,能  相似文献   

11.
教师备课时对教材进行开发性处理,既是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尤其是对实验中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扩展、开发更为必要。下面以《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北京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谈谈我对实验教材的开发性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指针,新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现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促进同学们对《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设计高三复习阶段教学时,应该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托,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进行筹划。我力图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一思想,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生历史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2011年版)》]发布后,各地教师都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促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现对《物理课标(2011年版)》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梳理,以便物理教师把握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的第十一、十二、十三章,即“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诸章,是全书的最后三章,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后半部分。这三章集中阐述了与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和个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讲授好这几章的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历史观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意义,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我国封建社会未期历史(从1368年明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资本主义的萌芽》一章的教学很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面理解,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内容也有密切关系。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章的内容比较深,不容易理解。在教材中,许多地方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依据"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三框内容。二、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本课教学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为立足点,遵循教材而又不完全依赖教材,尽量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素材组织教学。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为学生运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负有三大任务,即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者应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根本,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怎能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试想当学生还分不清郑和和郑成功;能去对学生进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么?当一个学生还不能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背景和条约内容时,就能让学生对比这三个条约,以提高他们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么?  相似文献   

19.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特色,安排这一内容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对这一内容并不太重视,甚至“跳过”这一教学进度(特别是第一学段),所以,“综合与实践”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在小学阶段“登堂入室”。为此,时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这一内容进行解读,作为一线教师教学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中的感情色彩的发展是教学双方共同决定的。必须重视教师感情的参与和学生感情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功能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历史教学不能“为史而史”。从历史学科情感教学所揭示的整体教学目标来看,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伦理道德等思想教育的因素,都可以体现在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认知、体验的情感目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