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世界上的事物干差万别,各有其特殊性质。图书、报纸、杂志等出版物当然也有它的特殊性质。只有弄清出版物的特殊性,才能确定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弄清出版工作的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内在规律,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解决出版工作的矛盾,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统一出版物是随着纸张和印刷术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在前资本主义,不论它的品种或印数都极其有限。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后,出版物象许多产品一样获得了普遍的发展。出版物与一般商品相  相似文献   

2.
纸上谈兵──试论出版社面临的五大矛盾胡晓青一、市场经济的要求与自书出版体制的矛盾图书是不是商品?图书是什么样的商品?这是关系到出版社生产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此问题上,出版界同仁们往往把它界定为“图书是特殊商品”: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于是,这种特殊...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也是“新闻纸”。这个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理由很简单:它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定期的、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但是,这是一张特殊的新闻纸,它除了和社会上发行的其它新闻纸有许多共性外,还有明显的个性。首先,它姓“企”,读者对象是企业内部职工,而不是整个社会读者。其次,经济上不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办报也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五忌先入为主所谓先入为主,是指把先听到、看到的情况,作为判断事物的主要根据.显然,先入为主的现象,既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又是形而上学的反映。说其是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因为它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先入为主,也似乎带有一点从实际出发的味道,但这个“实际”不是事物的整体,也不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更没有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只是一个很有局限的“实际”。这个很有局限的“实际”,还可能只是一种意见,一种看法,一种主观意识的东西,而  相似文献   

5.
音像制品不是一般商品,又不完全是宣传品。它具有两重性,首先它是精神产品,在听和看节目的过程中,它能对人的思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出版物的思想性,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次它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的一切属性,必然要注重出版物的经济效益。音像制品的出版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就要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两者发生矛盾不可兼顾时则应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从这个意义来讲,音像制品当然不同于其它商品。  相似文献   

6.
图书是商品     
图书是精神产品,也是商品。或者说,图书的基本属性或本质属性是精神产品属性,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它具有两重性,而不是一重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认以图书是商品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是承认图书是商品的,既看到它的精神产品属性,也看到它的商品属性。后来随着计划管理体制的逐步强化和“左”的思想的逐步升级,我们都不能讲图书的商品属性了。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图书是商品的观念,已成为思想禁区之一。“文革”  相似文献   

7.
出版家和出版商问题,前几年在出版界曾议论了一阵。一种意见认为:“要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出版方向,可以避免“向钱看”的弊端,可以抵制那些毒害群众心灵的腐朽东西。另一种意见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问题不在于提出一个什么样的口号,而在于符合不符合出版事业的规律性,这个问题究竟应如何理解?我想从以下几方面与出版界同仁们商榷。一、“只做家、不做商”体现不了出版物的特殊规律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它除了具有物质的表现形式之外,重要的还有思想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就它的生产过程来讲,既有精神生产过程,又有物质生产过程,而前者先于后者。前者是通过作者的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的商品属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许多同志对图书是“特殊商品”这一点提出了质疑,坚持图书是“特殊商品”的同志也撰文反驳,甚至有人干脆认为图书就不是商品。今年7月,由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和新华书店总店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上,就这一问题组织了专门讨论。争论相当激烈。持图书是“特殊商品”的魏启元同志认为:“图书的特殊商品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精神产品以商品形式流通和具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他认为图书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图书作为传播政治思想的工具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革命性,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工具又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二、按照出版方针制定出书计划,必须正确宣传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出版界,搞经济承包的风气又盛行起来了。有的包到社,有的包到编辑室,有的甚至包到个人。对这种做法,我一直持怀疑态度。理由之一,图书是商品,却不是一般商品。一般商品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而图书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而且首先是精神产品。图书离开它是精神产品这个前提,它的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做为精神产品,它主要是由编辑部门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10.
爱我家园     
前几年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精神的家园》。文章很短,写得很好,印象很深。这个“家园”,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家园,是一个“精神的家园”。因此,今天的这份献辞就借用这个名字。所谓“精神”,一个是这个家园所蕴含着的、所展现的那种风格、那种作风,那种精神;一个是这个家园所引领着的、所生产着的、所创造着的精神,那种知识性的、学术和理论性的、最可宝贵的精神产品。第一,是它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创业、勤俭办刊的奋斗精神。这个家园,到今年已经27个年头了,今年是它27周年纪念。快到“而立”之年了,可是它仍只是一间打着隔断的老房子,三…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一、精神产品的定义、特性什么是精神产品,说法极不一致。哲学上把“精神产品”概括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种说法对“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对“产品”一词却没有涉及。经济学则把“精神产品”概括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的形式。无疑,这种说法,突出了“产品”一词,对“精神产品”这个完整的特殊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服务和服从于“两个文明建设”。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又符合图书发行业自身规律的发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出版改革重要环节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其目的在于搞活图书发行企业,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于搞活图书流通领域,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体系,促进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在改革的性质上应当明确:(一)“出版物首先是精神产品”、“是特殊商品”。不能因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把这个特殊商品完全交给  相似文献   

14.
少儿知识读物必须具有自己的个性(或者叫做特性)。这是因为,个性使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而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如果少儿知识读物不具备区别于一般出版物的个性,实际上它就不存在了。或者说它算不上少儿知识读物而成了其他类型的知识读物。只有具备自己个性的高质量的少儿知识读物,才能成为出版物大花园中的一坛奇花异卉而独立于众芳之林,才能成为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新颖的、经得起时问和实践考验的精神产品。建国以来,少儿知识读物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们都有不少成功的经验。我从  相似文献   

15.
书刊是“特殊商品”,但毕竟是商品。现在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并不是为了“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也不是为了赠送亲朋好友,自我扬名。除了赠送作者和有关单位的一小部分样书外,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商品出售的。既然是商品生产,就应当重视流通环节。孙冶方同志说:“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与流通互为媒介,互为前提,相互制约。没有生产固然没有流通;而交换或流通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要素,没有它,社会再生产也无法进行。流通顺当,货畅其流,可以使生产迅速发展,流通阻滞,生产就寸步难行。”(中国展望出版社:《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250页。)对我们出版社来讲,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要通过发行这个最后环节才  相似文献   

16.
质疑“报纸杂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 谓“报纸杂志化”?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公开的定期出版物 ,它的特征在于出版周期短 ,所负载的信息量大 ,讲究时效 ,业界有“今天的新闻是金子 ,昨天的新闻是银子”的说法 ,它的立竿见影在于提供信息及以纷繁复杂的判断。杂志是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的一种产品 ,是提供给大众阅读各类材料的周期性出版物 ,它的操作模式是将所提供的内容模块化 ,通过设立多个栏目而实现分类清楚 ,标签明白 ,其优势在于定时、定量、定向地提供信息。所谓“报纸操作手法杂志化” ,是指报纸大量借用了杂志分类处理信息的方法。前几年 ,报纸基本不设分类栏…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叫王海的人及“王海现象”,由此刮起的一股强劲旋风给大众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观念,使广大消费者以一种崭新的“打假”眼光来审视摆在面前的形形色色的商品。其实,书界更尤为迫切地需要王海的出现。图书作为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文化积累和传播知识、教育后人的特殊属性,就规定了书界“打假”的职责更加重大。而无论是按照这一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8.
雷鸣 《编辑学报》1995,7(2):71-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市场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的结合才是出版改革的合理思路。强调出版伦理,是由于出版物的内在属性。作为商品,出版物必须进入商品市场,转移它的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但作为特殊商品,它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丰富的伦理价值。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正当的精神消费需要而生产的出版物,都是正当的,是符合道德的,就必定有它相应的市场。只有基于市场的、又是基于道德的努力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新闻信息产品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产品,有“特殊商品”之称,它正日益广泛地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消费领域,个人订报的快速增长、收费电视的初露头角,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发育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并按其特点运作,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和新闻管理体制的改换。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特点。第一,新闻能够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它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新闻就是依据自己的独有的信息与舆论特质,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于新闻市场与意见市场需要的“一个外界对象”。第二,新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具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全国40余万新闻工作者日夜忙碌,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三,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商品生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