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都市小说北京叙事具有非理性的特征,这种或渗透或深潜着的非理性精神是其现代性表征的彰显。它的非理性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叙事情感的麻醉化,叙事情节的偶然化和叙事语言的工具化。  相似文献   

2.
情节在《水浒传》的叙事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代批评家们对其情节的组合已有探讨,但多限于“文法”层面。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些组合规律还有其功能性的意义即形成线性叙事。  相似文献   

3.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史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价值体现了叙述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在于其文本创作,在继承前人叙述传统的基础上,在叙事情节、人物角色、叙述空间的建构上,表现出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小说文体自觉性。在其文本叙事中,叙事内容由模式化故事发展为对情节的审美建构,人物的"行动元"功能设置转为塑造具有自身气质与个性的角色,叙事结构从单纯的线性结构转为塑造角色的立体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擅长抒情诗创作,其抒将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使诗歌呈现情节清晰的艺术特色,在情节创设善于用简短诗歌语言创设情节,创设故事、环境情节,使其诗歌有鲜明的个性。在艺术上普希金追求个性化的情节与自我特色的融入,运用韵律和语言融合,情节与形式融合,架构个性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寒夜》从叙事和心理两方面安排情节 ,铺陈笔墨。叙事方面 ,小说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 ,并与矛盾冲突的三个层面 ,即家庭冲突、社会冲突、自我冲突紧密结合 ,组成网状结构。心理方面 ,小说把横向剖析人物矛盾和复杂的心理内涵与纵向展示人物艰难而曲折的心路历程结合起来 ,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人物的心理空间。小说还通过人物的梦幻和感觉把叙事和心理勾连起来 ,形成完整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把戏曲当作叙事文体进行实践的剧作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戏曲的谋篇布局、情节设置、结尾等叙事技巧,其叙事实践的最大成果便是扬名后世的《笠翁十种曲》。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将教学过程、体验和反思融合起来从而发现教学经验,既关注教育的“理”与“逻辑”,又关注“事”与“情节”,还关注“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包含四个要素:教学思想、教学主题、教学情节、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电影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市场规律和观众心理的叙事模式。本文梳理了电影叙事方式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电影剧情片在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设置、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模式和技巧。作者认为,剧情片的叙事模式可以满足观众的文化心理需求,而好莱坞作者们对其娴熟应用并且不时推陈出新,是好莱坞电影帝国屹立不倒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从唐宋婚恋传奇到后世的戏曲改编,叙事视角发生着巨变。唐宋传奇将史传的全知叙事继承了下来,并出于对曲折情节的追求使用限知视角叙事。戏曲通过扮演和代言,将叙述者的主要功能转嫁到人物身上,以人物的限知视角展开叙事,而“反限知”叙事的运用和人物相互之间的视角叠加又对限知视角进行消解,从而使观众处于全知视角上。叙事视角转变的原因是接受者对两者审美需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创作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叙事前后略有发展变化,但综合考察其主要作品,可以看出贾平凹小说在叙事方面体现出三对范畴的对立:一是神秘主义叙事和人文主义叙事的对立,二是城乡二元视角的对立,三是意象化叙事与情节叙事的对立。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体现了他徘徊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2.
《外婆的日用家当》作为爱丽丝·沃克短篇小说集的经典代表,作者赋予三位女主人公不同的象征性意义,故事主要围绕母亲、迪依和麦琪三位女性为了争夺象征黑人财产和文化的日用家当展开叙事情节,在争夺中作为黑人财产拥有者——母亲突然醒悟,继承本民族文化不应局限于外在形式,而是应该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正理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3.
以小说《复活》为例,讨论托尔斯泰在小说的角色选择、情节设置和叙事视角等方面对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触媒作用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的创作中。陌生化在小说《A&P》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对其均有程度不同的表现。诞生干晚唐的豪侠小说《虬髯客传》,可称一篇演绎“识人”意识的典范文本。从情节敷陈看,“识人”意识贯穿情节始终。“识人”场景成为情节的血肉和主体;“识人”意识成为情节进程中的主导因素和叙事的内在驱动力。作者借情节演绎其“识人”意识的倾向十分鲜明。研究《虬髯客传》的情节艺术及“识人”意识,可为经典重读提供新视角。开拓新视域。  相似文献   

16.
爱情这一人类永恒主题,一直是电影叙事的主旋律之一。《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这两部爱情影片,分别由两岸导演执导,虽制作定位不同,但在多重叙事内容和模式上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对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有助于理解这种对爱情故事的多重叙事模式:一方面跨越时空的多重叙事,可以加重情节悬念和戏剧性,深化爱情主题,另一方面,多重叙事也可能导致细节处理不详,以及人物塑造不够丰满。  相似文献   

17.
作为韩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金基德对于边缘人物的关注,人生哲理的阐释,宗教思想的参悟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上的.他擅长用想象中的现实来取代真实的现实,用弱化的情节来营造氛围,使叙述更具张力,梦幻式的叙述更是应用的得心应手,通过这些独特地叙事策略,他营造了自己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8.
哈拉维的理论叙事特点突出,具有"后理论"的特点。她注重剖析"什么样的故事在讲述故事",不仅关注当代科学是如何叙事的,并据此提出了"SF"理论叙事系统,更尝试以叙事的方法做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他的长篇巨著还是短篇小说,都受到国内众多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一支给埃米丽的玫瑰》和《沃许》入手,希望能围绕小说中展现的社会冲突、宗教文化以及叙事情节等方面,对其小说罪与罚的情节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