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何盼 《学周刊C版》2014,(1):232-232
我们能从中国花鸟画的角度看到意境的深度性,人们内心的状态在膨胀。而且,我们可以在中国花鸟画中更好地表现出内心的想法。我们在花鸟画的领域中进行体会,可以发现构图在花鸟画中的灵活性特别大,而且表达性特别的强。我认为,这将赋予一种新的生命力在其中。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时代背景巨变使得人们所接受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文化相比产生了不少变化,人们的生活观念在变化,思想在变化,审美观念也在变化,当代花鸟画当然也在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我们的花鸟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既然当代教育从形式到本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传统艺术学科,中国花鸟画的教学如果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命运是可以想象的.我们当代中国花鸟画教学在尊重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必须注入新的思想与内容,才能适应当下的文化需求,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各成一家,争议颇多。花鸟画发展走势必应遵循的主线就是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在继承的同时加以创新。花鸟画之创新,没有传统不行,但不是要死抱传统。艺术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应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同时兼收其他艺术形态养分。吸纳传统文化之神韵,承袭书画笔意之灵韵,秉承空间构图之意韵,兼收并蓄,开创时代之新。  相似文献   

4.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因而,中国花鸟画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璀璨的艺术成果。中国花鸟画体现了民间艺术,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绘画类型,因此,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是一个独特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美术学生需要专门学习的内容,基于此,研究中国花鸟画基础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装饰性"存在于艺术作品中可谓由来已久.在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艺术中的装饰性特征表现更为突出,艺术界的画家们创作出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为中国花鸟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速了中国花鸟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装饰性的物象造型和装饰性的色彩设计等诸多因素使装饰性意趣在中国花鸟画中有着比较明显的显现,并使中国花鸟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了很多的装饰性风格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孙继红 《文教资料》2012,(12):111-112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花鸟画,生长于立足写意的民族绘画土壤中,画面构图的意境融入人的主观情愫。本文以中国传统花鸟画作品的构图赏析为视点,浅析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法则、元素中显现的意境美。我们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构图的艺术,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画家审美观念中所蕴含的艺术性灵及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艺术近些年来发展很快,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属于西方古典乐器的范畴,刚刚传入我国的时候被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重视钢琴的时间并不长,始于上一世纪后期。本文从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目的是深入研究中国钢琴艺术的独特性,使钢琴艺术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花鸟画,经过历代画家共同努力,丰富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强调了艺术个性,对我国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吉祥图案,是中国人用具象的花样来表征抽象的理想、意愿和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历代中国吉祥图案因能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中国文化内核的某些侧面,反映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迎合人们趋吉避凶、厌恶进善的心理而大受青睐,并不断传承发展.各式各样象征吉祥美好的画样,通过雕塑、绘画、建筑、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进入历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信仰生活,成为中国人祝吉祈福的精神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之一.特别是花鸟图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程中,促进着中国花鸟画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牡丹绘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传统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从人们对牡丹作为艺术题材进行表现的发展以至兴盛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文化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语意进行分析。分析了中国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原则、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并对中国画的色彩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艺题画诗选注》是温斌等三位先生研究题画诗的丰硕成果。前言重点对题画诗中所揭示的古代画论进行了论述,既深入细致又精辟中肯,对于题画诗诗艺的抉发深得要领。本书的诗歌选录取精用宏,体现了题画诗发展的历史特点;书中对于题画诗的注释,可谓简要而明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哲学精神,影响着中国画艺术形成了主、客统一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似之似"的意象造型方法,构成了中国画形态的基本特征。它强调表现人的主体精神,对客观对象感知的主观性表现,中国画把这种主体精神称之为"意",即"写意"。中国画的写意特性没有必要转型和现代化,它同样能凭藉中国画自性,行不改形把握发展契机,显示其妙不可言的神形风韵与"意象"时空穿透力。  相似文献   

14.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审美法则、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体系,但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间交流日益广泛,尤其是现代绘画,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或多或少受到彼此的影响;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正在成为一种必然。中国画艺术语言转化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也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等方面论述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当今画坛的地位和发展意义,阐述了作者对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插花艺术》课程探索构建了“寓工匠精神培育于插花”的中国插花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身教”胜过“言传”、细节训练从清洁开始、精益求精从“对话鲜花”开始等教学方法,以及丰富中国插花艺术第二课堂,建立素养、文化、技艺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在现代的曲折发展中主要途径有两条,其一为国画改良和中西融合派,主张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其二为弘扬国光或坚守传统派,主张传统中进行自我变革,在继承中进行创新.这两条道路均推进了中国画的现代进程,并将影响21世纪中国画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9.
高师国画篆刻基础课教学必须别具只眼地继承传统,打通实用与艺术层面。一方面,秉承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战国至唐宋印章多元化的实用空间;另一方面,挖掘人文本体价值,呼唤自我精神生命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