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石森 《上海教育》2003,(12A):51-51
现在实施的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终于走近了学生,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基础性学力,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和创造性的学力,走教育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人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颁布后,一直在积极探索初一数学与小学数学教法上的衔接,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变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谈谈笔者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上海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根据上海普及12年中小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普通中小学阶段进行了12年一贯的整体课程设计,建立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高中阶段)为主干,体现基础性、整体陛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其中研究型课程分为两类: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Ⅰ一般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上海二期课改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功能的新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还提出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今天我们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具体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以及社会课程资源如何利用来展开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曾宪一 《教书育人》2011,(35):46-48
课程文化的构建力课程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学生的培养目标都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体现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具体操作时,在基础型课程里是渗透学校文化,在拓展、研究型课程里是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套餐式课程促进学生卓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元高级中学的“套餐式”课程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课程有机构成,按功能分类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生活经验课程,学校希望以课程组合的多样性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以选择走班学习组织方式,学分制管理,评价模式来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套餐式课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总学力,为学生卓越发展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自二期课改以来,上海实行了市、区县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被赋予了充分合理的课程自主权。重心的下移,使得学校课程建设日益成为关注和推进的重点。从管理角度看,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从实施形态看,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组织方式看,有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普遍的有机的联系(关联性),而且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互动性)。 从功能的对应性来看,基础型课程的功能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学力,但也注意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基础培养。拓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态课程结构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给学生提供的课程服务只有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围绕学生的个性、能倾、现有基础和发展兴趣确定培养目标,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出发,与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协商建构课程内容,构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举,针对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并重,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并行的生态课程结构,使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全面而和谐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秋天开始,我国 10个省市随新教学大纲 (修订稿 )和新教材的启用,将为高中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增设研究性学习项目,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利用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和学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了解各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   上海二期课程改革中,从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日常教学的主要课程形式是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主要处理基础且核心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所有学生必须具备的教学基础;相对应的基础性学力主要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态度、基本学习能力和结构化的基础知识.概念是数学的根基,是基础性知识的核心,所以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核心就是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说“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13,(7):106-107
作为上海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犁课程构成了上海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相对于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而言,拓展型课程的育人价值集中在对学生不同基础的发展导向,即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上海近年高考数学试题基本上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由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组成的新学力观”作为命题的基本理念,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能力方面大多处理得比较妥当。  相似文献   

17.
王国彬 《上海教育》2008,(14):13-13
上海是课程改革的领跑人。上海的课改体现了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属性。设置的课程意图保障学生的差异性得到照顾,这种照顾不仅应体现在拓展型课程中,还应体现在基础型课程中。在学校的规划、德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等方面,上海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校遵循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积极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通过五年的实践,初步形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相互结合的“棠湖中学课程体系”。五年至十年,归纳、总结、突出自身的课程特色,宣传、示范、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型的。各州学校的开课形式不统一,因此,对于研究型课程.有的学校采用独立开课的方式,有的学校并没有明确的研究型课程概念,而是将预期开设的研究型课程融人到其他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二期课改”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功能的新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不同于基础课程、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为了探索适合拓展型心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心理教师们进行了长达5年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