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2.
1、注重课堂教学 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必须爱上语文课。因此,我将学好一篇语文课文作为基础,不但让学生们知其方法,并辅以音乐渲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爱上语文课,也爱上写作文。实际上学好课文与写好作文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是我教给学生将二者融为一体时的系列对应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书近30年.有一个问题总是让我感到很迷惑,即面对新一年级的学生.你若问他上一册语文书还记得哪些东西.许多同学都会一脸茫然,个别记性好的同学也只能回忆起几篇课文的题目,其他东西则所剩无几。呜呼悲哉,一册语文书,近百节的语文课,最后只让学生记住几篇课文的题目.我们的语文课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云淑 《成才之路》2014,(14):15-15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悄悄地走进了中学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课之美。一、课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课文,就应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想办法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只有这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十年之后,认真思考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毋庸置疑,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有一种误区长期存在: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在语文课中,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借课文这个载体,把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从整体感知入手去钻研课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课文的整体感知呢? 一、优化开讲艺术 开讲,起着对整堂课的定向和统领的作用。语文课的开讲,让学生迅速了解这篇课文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这样的一篇课文怎样让学生学有所获,又怎样在课堂上使语文味得到落实呢?语文课就是朗读课。在读上下功夫,文理会内化于心,文法也会逐步彰显。一、反复朗读,了解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即:这一堂语文课,或这一个教学单元,我们要“教什么”。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存在的或者不突出的。在数学课、物理课、政治课里,我们教什么,直接由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但语文课不是这样。我们教和学的是一篇篇的课文,但课文并不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课文只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文中。于是,教学内容是什么”这么一个在其他学科里教师们开始实施教学前就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因为经典,语文教师就容易被别人的眼光遮挡了自己的视线;因为经典,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就很难得到认可,常常造成上了一堂语文课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收获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十年制高中语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是一篇以散文形式表达富于哲理的策文。关于这篇著名课文的教育意义和写作技巧,过去多有论及;但对于这篇课文的逻辑性,谈者似乎就比较少了。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因为经典,语文教师就容易被别人的眼光遮挡了自己的视线;因为经典,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就很难得到认可,常常造成上了一堂语文课还不如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收获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课的思想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去进行小学教材中有各种类型的课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实际,可以有所侧重,如小学四年级上《捞铁牛》是一篇科学趣闻的课文,让学生了解怎样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教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是根据课文中"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的句子,便去联系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就有些脱离教材实际了,其实学生学了这课之后,是为了让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一篇论述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深度的语文课的文章.文章作者阐述观点时一再强调有深度的语文课应该主线鲜明、层次分明.换言之,就是语文课要有序.我不否认对课文的理解要由浅入深,也不反对教学过程要力求层次清晰.但从语文学科的特质角度看,语文课堂应该有点“乱”,有点“闹”,有点“不可思议”,才叫正常合理.  相似文献   

18.
张永辉 《师道》2011,(7):21-21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都在讨论着,但谁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天,我上语文课,讲了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学生都被课文的三个主人公的经历所打动,继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苏杰钊说,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也是审美教育。”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今天的这节语文课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教室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气氛浓。尽管现在还不是上课时间,但教室里却十分安静。同学们都在认真地预习着课文,等待上课。上课后的第一个感觉是: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先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了一篇电视散文诗,也就是今天将学习的课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声形并备,使人有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20.
一、有效思维的长度语文课应该富有理智的挑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集中在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学得充分一些,学得透彻一些.曾经听过支玉恒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设计极其简单,一共只有三个大的步骤:1.在多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发表读书的感受.(即支老师问:“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是什么滋味?”)2.给课文的五项内容各写—个抒情的句子,并经过板书整理后,形成一篇小小的散文.3.进行一个针对“保护地球环境,联系课外知识”的实话实说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