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哲学上,有与共性相对的个性;在人学和心理学上,有与人性相对的个性,这两个个性有联系又有区别。共性指一切事物或某一范畴的全部事物的包含着种种差异性的共同的规定性;与共性相对的个性则指个别事物的体现着不同层次共性的独特规定性。在人学和心理学上,人性是指...  相似文献   

2.
"每个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直是困扰哲学界的两个问题。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下列疑问:一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就是表明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这逻辑上讲得通吗·二是,"每一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每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或存在于)个性之中”。这种表述除了说性质与性质统一和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外,未能提供更多的知识。解决这个疑难的关键,是弄清共性、个性和个体的关系。黑格尔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概念,而概念又包含三个环节:普遍性,事物  相似文献   

4.
应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共性加以区别,其理由是: 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存在的空间是广阔无垠的,矛盾存在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共性指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非同类的事物则无所谓共性。据此可知,矛盾的共性是有条件  相似文献   

5.
短文集萃     
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是互相联系的,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事物的这种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也体现在中学数学中。例如,y=f(x)=x_2是共性,而f(3)=3~2=9则是个性。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其共性与个性,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所谓共性,即不同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共性就是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并把真善美融入自己的习作中,作文是交流的一种手段,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作文与做人一样首先必须真诚。  相似文献   

7.
特色学校是学校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其表现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队伍建设、教育教学风格、学校管理等方面。从哲学层面思考办学特色其实是个性与共性、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事物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如今,要在尊重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个性,积极提倡和鼓励多元,最终达到共性与个性,一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一所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创新、实践、积淀、提炼和发展的过程。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是办学的主体,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概念教学实质上是使学生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里所说的共同特征 ,指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即同类一切事物都具有 ,其他类事物没有的特征。下面谈谈自己进行概念教学的一些探索。1 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运用变式 ,是掌握概念的基础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类在认识过程中 ,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 ,加以概括 ,就成为概念。一切事物的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 ,要使学生认识一类事物的共性 ,建立某个概念 ,就要充分认识该类事物中个体所具有的本质个性 ,这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出这类事物的共同特…  相似文献   

9.
<正>【技法导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无论是人、事,还是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人的外貌、性格、思想、品质等方面各有不同,物的外形、颜色、结构、性质、作用等方面也各有差异。无论何种事物,既有其共性,亦有其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准确抓住事物的个性,方能把事物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因此,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学会抓住事物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从教的这50多年,是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建立、受挫、复兴、走向繁荣的曲折路程同步的。回顾走过的路程,令人感慨系之。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我想应该建立一门课程叫“新中国法理学史”,认真研究总结。我这里只想简略地提一些自己最基本的认识。第一,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原则区别,也要重视它们之间作为法学存在的共性、普遍性。事物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事物的特殊性、个性之中,只注重事物的个性,忽视事物的共性或者说缺乏某事物共性的该事物的…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里,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5页)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在哲学里,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指每个个体人所具有的特性.笔者提出大学生的个性问题,一是指个性的发展,二是指大学生个人作用的发挥.个性不是孤立的,总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个性是可变的,是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的.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共性的方面,也有特殊方面,本文主要是讲影响的共性方面.这涉及理论方面,也涉及实践方面,在一篇文章中要作全面透彻地分析比较困难,文章只是对一些重要的或需要说的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建忠 《考试周刊》2014,(86):124-124
<正>教育具有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二重性,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它必然包含有机的二重部分,即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思想品德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关于思想品德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概念所谓思想品德教学的共性培养,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活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发展两种表现形式:哲学大众化、通俗化和现实化同哲学专业化、抽象化和理论化。这是客观事物的个性与共性在认识论上的反映,有的哲学家着重从事物的个性方面来阐释哲学理论,有的哲学家则从事物的共性方面来论述哲学问题。无论那一种哲学发展表现形式,都只是片面真理,因而形成了西方哲学史上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它启示人们: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展到认识一般的事物;总是首先认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尔后才有可能进一步通过概括工作去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特例法(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考察事物的特殊状态,来获得一般性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正是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本文拟就"特例法"在解题中的应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比较阅读是众多阅读方法中最质朴的一种。通过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共性,区别事物的个性。有助于揭示特征;区分优劣,辩清正误;分类归纳,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7.
换名是指用甲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乙事物的名称。它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修辞艺术。语言具有共性,汉英两种语言不谋而合地存在着艺术换名。本从换名的含义与特点,表现手法和修辞功能三个方面对汉英换名修辞艺术进行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也是如此。形式逻辑与数理逻辑各自有着特殊的矛盾,各自所使用的语言工具不同,形式逻辑主要使用自然语言,数理逻辑主要使用人工符号语言,它们各具有个性;但是,事物又总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本质,它们有着共性。吸收数理逻辑的有益成果来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无疑是非常有意义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复习中,对比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对比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地理知识系统化,同时也是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共性和个性认识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的本质特征初探王少华一、创造教育本质的初步界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既能体现此类事物的共性,又能反映此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的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该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和发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