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它与"两课"教学的内在是一致的,而"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通过分析加强"两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阐述了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相融性,提出一系列提高"两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对策,以熏陶培养教师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自创办伊始,我校就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我校认为,人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人文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客观地决定了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的人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因此,我校认为,要想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核心是道德素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健全人格,要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全人教育理念,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高等师范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师资的必然选择。必须从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完善人格等方面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师范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文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语文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堪忧,急需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对学生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思维和能力以及审美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明确课程的人文性定位,关注人的发展;以人文素养为内核、以语言实践为途径,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选择人文解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谈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于淼 《文学教育(上)》2009,(11):139-139
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师范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不可缺失,但其人文性往往被忽略。要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夯实语文的基础地位,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在师范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不可缺失,但其人文性往往被忽略。要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夯实语文的基础地位,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12.
目前,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导致学生职业社会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长此以往,职业学校将沦为培养"匠人"的场所。因此,必须认清职业学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课程设置、教师素质、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人文性是历史教育的本质属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教育中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的主流。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有待于人文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对人文思想的传承,人文素养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先进的精神。初中语文是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教育学科,是传承人文精神的载体,是具有深远性的。本研究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积淀学生人文底蕴的视角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人文底蕴培养的有效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更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那么,在语文课堂中该如何贯  相似文献   

1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教育学领域里的一个核心话题,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不可绕开的一个根本命题。文章在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文知识的构建、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行为的养成等方面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目标,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学人文素养教育要通过德育、人文课程教学、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实践活动等主渠道,践行学、知、行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不可缺失。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就要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夯实语文的基础地位,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同时,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即过多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训练,忽视了"人文性"教育.应将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重植人文精神之根.为此,要达成以下三点共识一、语文的人文性再认识.二、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三、以文悟道,悟道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