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先生,我知道您是在我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以及世界古代史、世界文化史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学者。您不仅著述很多,而且培养的年轻学者也很多。您的著述在帮助青年一代了解西方文化,特别是史学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大学的历史系学生都读过您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王先生,您是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学与研究的著名学者,但是您也十分关心史学理论领域的问题,记得2000年在哈尔滨开史学理论讨论会时见过您,这次您  相似文献   

3.
关于外国教育史学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的教育史学史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外国教育史学史研究方面,更如同凤毛麟角。①为此,笔者想就外国教育史学史研究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对该问题有兴趣的人士关注,并进行共同探讨。 一、研究外国教育史学史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有生命力,要想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必须面对所谓“意义”或“功能”一类问题,外国教育史学史亦不例外。人们在谈到历史学的功能时,一般都要强调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包括历史学的认识功能、借鉴功能和教育功能。下面,笔者将主要从外国教育史学  相似文献   

4.
一、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和海外中国学研究朱政惠教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讨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在座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硕士生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博士生是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为什么坐到一起了?这  相似文献   

5.
■:宁先生,您一生的学术活动比较广泛,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古代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并且带出了一大批研究生、博士生;您在敦煌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记得您在60岁的时候亲赴伦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大家都很敬佩。但对我来说,您对史学理论的研讨对我留  相似文献   

6.
■:沈老师,您是著名的先秦史研究的专家,同时又十分关注史学理论的研究。我们曾经在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上多次见过面,今天又在风景秀美的扬州瘦西湖畔的扬州大学参加“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有许多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今天也借此机会对您进行一次专访。我们可以先谈一个轮廓,有些问题可以再深入研讨。●:不敢当。不过我们借此机会讨论一些问题还是很好的。一■:我们先谈谈先秦史研究吧!先秦史研究可以说是历史学中最难搞的部分,您却选择了它。您的学术生涯是从跟随赵光贤…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是世纪之交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的盛会。会上,代表们就20世纪中国史学回顾、2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历史学的定位及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上也发表了饱含深邃智慧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即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古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工艺美术史学研究,必须建立科学的方法论,将为史之法与为史之目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工艺美术史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抓住为人的生活这一本质,才能直面工艺美术历史的真实,而探索规律则应是工艺美术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光宇 《天中学刊》2013,28(1):115-119
乔治忠《中国史学史》是其数十年学术成就的一次总结,既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些谬误、讹传的纠正,也有对中国史学史传统问题的新认识、新观点,更有对史学史著述学术研究前瞻性的体现.我们应注重史学史学科的建设,早日建立史学评论、史学批评的体系来净化学风,并不断扩展中国史学史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教材体裁.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及《左传》、《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思想,上下编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阎步克谈自己的学术道路心平气和不事张扬,他淡化了自己刻苦用功的一面。上个世纪史学界偏重古代史研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状况不知梳理了多少遍,要想再出成果比较困难,但是,他做到了,其中的枯燥和艰辛不是一般人能忍耐的。史学研究不仅仅靠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奋加思考。其中的乐趣也只有那些爱思考的人所自知。去年年底,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由吴宗国主编了一本《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阎先生撰写了其中两章。这本书讲清了很多问题。建议中学教师将此书置于案头常读。  相似文献   

17.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们以“事功”为出发点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特别是明清学的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总结他们的史学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本试图从他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所坚持的历史进步论、呼吁史学体裁的变革及主张六经皆史、注重发挥义理的观史之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从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人物、历史编纂、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与比较研究之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家历史撰述所用比较方法,如史事比较、人物比较、制度比较、政策比较、历史思想比较、史学思想比较、史家特点比较、史书编纂形式比较等进行论述,以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比较研究方面的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主要围绕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两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从多方面总结了史学批评的成就,探讨了史学批评发展的途径和前景,也从多角度审视了史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科技文化与史学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史发展的事实,表明史学发展与创新,与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从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史家史官的职能和教育的特点,形成的知识结构,是把“天”与“人”之学结合起来,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突出的。近代史学发展史,同样表明史学的变化与自然科学的变化、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收集材料、治史方法论、治史风格特征等方面,特别在思维方式上,都能看出自然科学的变化对史学产生影响。当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对于新世纪的史学创新,具有的重大意义,更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