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是中国古代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作家,他在诗、词、、赋、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卓有贡献。然而历代注苏诗蜂起,注苏词在宋人傅干《注坡词》之后,却鲜有传人。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开现代注苏词之先河,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惜其抄傅注而又骂傅注,增注部分其错处亦不在少数。20世纪后半期,苏词校注本不断涌现,先后有曹树铭《苏东坡词》,郑向恒《东坡乐府校订笺证》,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拙《东坡词编年笺证》,蔚然可观。邹同庆、王宗堂之《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虽于2002年9月始出,却显其出蓝之胜。  相似文献   

2.
苏轼词今行世之完本,以元延祐七年(1320)叶曾云间南阜草堂所刻《东坡乐府》(以下简称元本)为最早,其后则有明毛晋汲古阁本(以下简称毛本)。清王运鹏四印斋本,乃出元本。自近人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以下简称朱本)出,苏词始有编年之本。后龙榆生校笺《东坡乐府》(以下简称龙注本),基本上即依朱氏编年。今又有澳门学者曹树铭校编《东坡词》(以下简称曹注本),编年虽据朱、龙二本,想校补颇多。凡此,对研究苏词者均甚有裨益。然诸家编年,间亦有未安者。今就其中四首之系年,斟酌各本,较量诸说,略抒愚见,乞教时贤。  相似文献   

3.
关于苏词的编年问题,近年来,笔者已陆续发表过一些文章,颇得词学界谬奖。今再就学者们尚有歧见的另外几首苏词的编年,试作考辨,参与切磋。失当之处,敬请不吝赐教。一《东坡乐府》中,有编排相接、用韵相同的五首[浣溪沙],各词首句依次为:覆塊青青麦未苏、醉梦昏昏晓未苏、雪里餐毡例姓苏、半夜银山上积苏、万顷风涛不记苏。在第一首之前,南宋傅干《注坡同》(以下简称傅注本)所载小序云:  相似文献   

4.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的第一个注本,也是苏词最重要的注本之一.该书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翔实,奠定了"今存苏轼词集的规模".其原注及相关的丰富资料被后世流传甚广的<草堂诗余>及<东坡乐府笺>大量采录,具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傅干是当之无愧的苏词研究第一功臣.而<草堂诗余>通过对<注坡词>等的搜采,整合并逐步完善词集的注释体例,在文献学、词学上的意义亦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5.
陈永正《东坡词笺注补正》一文,对包括拙著《东坡词编年笺证》在内的三种东坡词笺注进行了批评,其中主要条目是对拙著的批评。遗憾的是,经过逐条细检,发现陈文的大部分“补正”都有硬伤:或释词时随便改变本意;或不顾语境以及全篇;或释典而忘义;或因对典章制度与人文风俗的陌生而导致误解;或对事实真伪的考订仅凭臆测;或任意阉割与歪曲别人的著作;甚至直接指人为误却不论证何以误。本文对此分类驳证,一方面列出资料凭读者按断,而更重要的则是期望建立一种严谨的学术风气与严正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6.
辛稼轩是我国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其词悲壮慷慨,笔意雄健,内容广阔,境界深远。在历史上曾与北宋豪放词人苏轼并称苏辛,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邓广铭先生博闻强记,远索旁搜,在《稼轩词编年笺注》(下面简称《笺注》)中对辛词作了大量的考订和诠释工作,提供了许多极为珍贵的资料,为辛词研究建立了披荆斩棘之功。但因辛词用事及脱化前人诗文之处特多,不少篇章是不大好懂的。加之《笺注》释义过少,一般读者要借此通晓全部辛词仍有很大困难。我们建议,为了适应广大读者钻研辛词的迫切要求,《笺注》似应在原先提高的基础上兼顾一些普及,以使雅俗共赏,这就有待邓先生再行修订了。我们读《笺注》时曾仿照邓先生的体例,对稼轩词脱意或神化前人诗句尚未注出之处,  相似文献   

7.
傅干《注坡词》是苏轼词最早的笺注本,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除对其大量采录外,还作了必要的增补和订正,但也有漏收及沿袭讹误之处。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作者不易,笺释家尤难"之说,也警示我们在古籍整理中必须确保严谨、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一书,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五十万字,是石声淮、唐玲玲两先生继《苏轼文选》(由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也是数十年来学术界在东坡词研究方面的又一巨获。东坡词在宋词和整个词史上都占有极重要地位。东坡以前,词基本未出“艳科”范围,所谓“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度”,几为填词唯一风格。至东坡先生出,“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  相似文献   

9.
苏词的编年工作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绝大数的作品已有编年,然已编作品中只有过半取得共识,尚有大量未编而可编、已编而误编者,故苏词编年还有工作可做。其中《浣溪沙.荷花》一词,朱祖谋、龙榆生、石淮声等人未编年,曹树铭编于熙宁十年,薛瑞生、邹同庆等人编于元祐六、七年间。而经详细考证认为,此词当为苏轼于熙宁五年在杭州所作。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11.
苏词的编年工作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已有编年,然已编作品中只有过半取得共识,尚有大量作品虽编年而互有出入,各持己见,故苏词编年还有工作可做。其中《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一词,朱祖谋、龙榆生、石声淮等人未编年,薛瑞生、邹同庆等人编于熙宁十年丁巳(1077),明显有误,曹树铭编于元祐五年正月,然只有粗略结论,缺乏详细论证,文章试作补证。  相似文献   

12.
苏词版本,大都佚失,现在能知道的不过二三十种而已,其中尚包括仅存书名者。根据《东坡词》的编辑体例及性质,可分为笺注体版本;依词调编次的版本;编年体本及选本四大类  相似文献   

1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存在三种文本形态,即手写本、石刻(刻帖)和刊刻本。清人朱彝尊据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诗词改字”条所载黄庭坚手写本确定《赤壁怀古》文本,时人颇有微词;当代一些学者以现存苏轼、黄庭坚书《赤壁怀古》石刻(刻帖)为校勘依据,然书迹皆系伪作;南宋曾慥刊本《东坡乐府》和傅幹《注坡词》以辗转抄录的方式流传下来,可资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刊本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所引东坡《赤壁怀古》文本颇具校勘价值,然这则材料一直未被学界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集义轩咏史诗钞》是一部通代编年咏史诗集,可谓清代七律咏史之首。诗集着重吟咏了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经术理学等方面有特殊表现和突出成就的历史人物,然有几类人物却未涉及,究其原因,皆是与“义”字有关,充分体现其“取足示劝惩者托诸吟咏”的创作主旨。诗集注释体例特点突出,笺注为自注,以训诂形式注释词和短语,实质所注为相关的典故本事,有补诗和补史之功。  相似文献   

15.
元稹诗歌向无完整注本,《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征引广博,注释精炼,为读者研读元稹诗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笺注也间有可议之处,如有的注释欠准确,有的当注未注,有的注释尚可补充等。  相似文献   

16.
中文系刘学锴、余恕诚教授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全书共五册,计一百五十万字. 这是一部集合诸家整理研究成果,包括会校、会注、会评、会笺的集解本,并在诸家评笺之后,附有编撰者的新笺,资料丰富,切实有用.该书以明刊汲古阁唐人八家诗李义山集为底本,参校明清两代的八个刻本、抄本,并以唐宋元三代的主要总集、选本进行校勘;著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加考订,将李诗编年,纠正了前人的错误,用力甚勤;对于不编年的诗,采取以题材、内容分  相似文献   

17.
杜诗释词     
杜诗不仅措词多有所本 ,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而且自铸伟辞 ,多用口语 ,雅俗并存 ,错见杂出。一部杜诗 ,无异于一座丰富的语库。今就其习见词的特殊用义 ,以词书所未函 ,及新旧注所未注 ,或释之、注之而误者 ,凡 1 5词 ,排比其类而求其义。若内证能明者则以杜释杜 ;内证少者 ,或求其义之本源 ,或别求旁证 ,意在简明而能发明其义而已  相似文献   

18.
谢朝征是《白香词谱笺)的笺者,《安遇斋诗》是他诗作的未刊稿本。 《白香词谱笺》(以下称《谢笺》)是刊行甚广的一部书。一九五七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白香词谱,辑者舒梦兰、字白香,是清嘉庆年间江西靖安县一个秀才。除辑本书外,还著有天香词和香词百选一卷。”“笺者谢朝征、字韦庵,广东南海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湖北做过典史。著有安所遇词和本书笺本。”又云“笺文仿照厉鹗、查为仁《绝妙好词笺》的体例,对于作者姓名、里居、出处和当时文献掌故、词的本事,尽可能地搜罗详列。这就根本改变了原书的面貌,笺本似更侧重于词的内容,因之价值也就提高,更切合读者的需要。”辑者舒梦兰的撰述,据钱钟书先生所引,当还有《古南余话》(见《管锥编》第四册1220页)本文不多涉及。“出版说明”对该书的辑者、笺者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该书的价值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苏轼作为中国词史发展中的一个集大成者和开创者,他的词在某种程度上讲,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恰如《碧鸡漫志》(宋王灼)中“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条所说:“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在这里,王灼将苏轼对词的贡献提到很高的地步。但同时,他的这段论述涉及有关苏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苏轼词与音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苏轼“非醉心于音律”只是“偶尔作歌”,那么,苏轼词究竟合不合音律呢?  相似文献   

20.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