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2年深圳一模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日本安房直子的《狐狸的窗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命题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心挑选出这两篇精品,可谓苦心孤诣。  相似文献   

2.
文学类文本     
试题回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样的分类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  相似文献   

3.
冯永清 《新高考》2007,(10):11-12
2007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新课程地区的三套试卷已将实用类阅读纳入选考范围。这些试题的阅读文本是《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广东卷),《梦碎雅典》(山  相似文献   

4.
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由选考改为必考,这一变化影响着整份试卷的试题结构,该部分的考查功能也随之改变。重新认识定位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功能,对基础年段的阅读教学和高三年的备考方向尤其重要。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显示,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阅读文本,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依据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有以下一段说明:"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试题评价全国新课标卷的阅读有一组选考试题。选考试题的命制,是新课改自主、个性、探究等阅读的新理念在阅读考试中的具体体现。选考阅读试题以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为阅读材料,分别命制同类同分同难度的四道题,即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一道探究题,共25分。前三道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读取能力,后一道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所呈现的某一侧面信息的探究解读能力。新课标卷实用类阅读试题命制的最大亮点是探究题。选文本身就很智慧,黄宾虹是文章的核心人物,而张大千的映衬加入不仅使黄宾虹在对比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版语文《考试大纲》规定,“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选考内容。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9.
实用类文本是中考语文阅读测评的重要考查内容。本研究以PISA2018阅读样题和参评PISA测试的省市中考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者在情境设置、文本构成、问题设置三方面的异同,探讨PISA样题对我国中考实用类文本试题命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文章阅读和文学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两种阅读能力,是一个合格读者必须兼备的两类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在内的各种文本阅读能力。很多老师更喜欢和重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碰到实用类文本,有时简单处理,一带而过,有时甚至干脆跳过不教。这种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实用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等概念,强调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  相似文献   

11.
邹小飞老师在《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9期上发表的《反思广东高考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文,对2009年的高考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命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自  相似文献   

12.
备考提示实用类文本阅读是课改区的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四种文体类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项能力层级共九个考点,考生需要结合典型的试题来理解各考点的意思。在备考中,首先要熟悉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这有助于迅速弄清文本的思路和主旨。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身也是此类文体的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考语文命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受到了教师的高度重视,对其内容和试题形式的研究,是当前教师教学中高度重视的内容之一.因此,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实用类文本进行阅读,为学生高考获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一定支持,当前有必要分析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并且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阅读措施.以此保证能够通过不断提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文阅读概括类试题的考查,200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笔者参加了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的评卷工作,评改实用类阅读题。通过对试题的分析、专家的培训和考核以及近十天的阅卷,我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16.
作为自主命题省份,与往年相比,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更凸显了"广东特色"。因为,今年是首次选用广东本土作家的作品作为高考的阅读材料。例如选考题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章是《严冬海猎》,选自《2004年广东散文精选》,作者陈秉汗是广东人。而实用类阅读文章是《梁宗岱先生》,作者温源宁是广东陆丰人,传主梁宗岱先生也是广东人。粤高考语文命题的"本土特色",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7.
一、纵向观察:命题重传承。考查全面。侧重新闻与传记近六年来。广东语文卷选考题中的实用类文体阅读题,基本上对实用类文体的新闻、传记等各种类型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但我们发现,传记和人物访谈成了考查的重点对象,尤其是传记相隔一两年又成了考查内容。例如:2009年,阅读材料是刘作忠的《黄侃先生二三事》,类型为传记。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信息筛选与概括,要点归纳,写作意图探究。2010年,阅读材料是梁衡的《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类型为新闻评论,考查的三个考点是修辞方法(分析语言),内容分析,标题含义(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情感领悟,是一种精神历程。其实,实用类文本同样具有第二种作用。因为无论怎样的语言表达,它的背后都会潜藏着深层的内涵。笔者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为例阐释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导言:阅读命题的特点及趋势概述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分值高,难度大,类型多。它包括科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古诗文的阅读等。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已成为考生高考语文成败的关键。因此,研究高考语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意义重大。认真研读近几年来的高考阅读试题,特别是2008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7—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选取了时代感和实用性强的新闻和报告,能力考核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层级,思维梯度不明显;题型以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为主,考查方式较单一,试题难度不大;文本形式包括由期刊、报告、数据图表选编组合而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和混合文本,主题上更加生活化,增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过国外文本配置比例不高。现行的几大国际大型阅读测试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测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阅读能力测试在题目能力层次、试题设置、文章选题与材料等方面设置了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基于两者的对比,借鉴国际大型阅读测试项目的经验,我国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应该在明确能力等级、设置具体情境、细化选文原则、丰富题型设置、推行群文阅读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