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狗藏肉记     
也许你一看这个题目,就会问:“它为什么要藏呢?”这就得让我慢慢说了。我家有一只小狗,它叫“嘟嘟”,全身乌黑的毛像搽过油似的,一双如同黑葡萄的眼睛,圆溜溜的,还有四个小爪子。你别看它那四只小爪肥乎乎的。那可有很大的用途呢!有什么用途?你一会儿就会知道它那四只爪子的厉害了。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来,我就怀疑作为文学艺术手段之一的小说是不是真的必然有宣传教育功能。因为我听宣传、吃教育的时候一般非常严肃认真,只有在非常轻松、非常放松、非常闲散的时候,我才选择读小说,我把读小说当作享受。前几天就奢侈了一把,享受了本张春旭的小说《归宿》。说读《归宿》是享受,主要因为这本书你不仅只能认定它是小说,而且与那些惊悚小说、侦探小说、传记小说相比,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的人,给你讲了一个有很强的“可读性”的故事。说“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是因为故事没有更多的悬疑、包袱、伏笔,真就是“娓娓道来”,甚至小说前面都没有给出那32个章节也好层次也好的目录。不过没有目录丝毫不妨碍我们与作者相知。读它的时候就是跟着作者回味这个故事里的那段过程。可别小看这个“可读性”,我以为,享受小说就是没有一点功利性负担地得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必非让人振奋,不必非让人激昂,不必非让人沉重、愤懑,甚至不必非让人感伤或惆怅。你想,要是一个故事没了这些功能效果,还要让人肯读下去,愿意读下去,容易么!为人享受的小说,如果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当说就是不错的作品。那《归宿》的什么让人“可读”?就是那个故事,是那个故事里的那...  相似文献   

3.
马艾宁 《新读写》2020,(2):47-48
谈起我母亲那一脉的家族故事,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看一部近代小说:那种通俗的、普遍的.仿佛还有些戏剧化的家族故事。其实说实话,这个家族故事并不复杂,也没有多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也不过到我外公的父亲那一代。只因为它恰恰发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一借鉴“乱世就是舞台”这句话,再平常的故事到了“乱世”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都能成为一段传奇,那么这样一个普通的家族故事在我眼里成了传奇小说也就不奇怪了。那就让我从头讲起吧。  相似文献   

4.
养蚕教子     
从女儿读小学起,我们家就开始养蚕,现在女儿读高中了,我们家还是一到春天就养起蚕来。我发现,养蚕,不仅能让孩子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还能让孩子领悟到意想不到的人生道理。“爸爸,你看,这些蚕不仅不吃桑叶了,而且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们是不是死了呢?”那还是她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这样问。我便告诉她:这是蚕要蜕皮了,蚕的成长,是要经常蜕掉外面的那层束缚它的旧皮的,就像人长大了,就不能再穿过去的小衣裳了。到她读高中的时候,同是这种现象,我又跟她讲出另一番道理来:人最怕的是不能蜕去思想上观念上的那层旧皮,有的人不能继续…  相似文献   

5.
【中考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书友[英]塞谬尔·斯迈尔斯①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一个人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世界上有与人为友的,也有与书为友的。无论是书友或朋友,我们都应该择其最佳者而从之。②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最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的时候,它也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6.
盛夏的果实     
有些花长在树上,开在眼里。有些花,长在水里,开在心里。就像荷花,它一直开在我情感的最深处,开在我记忆的荷塘里。荷花于不同人的心里就有不同的模样,或许,荷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荷花与我有着一段让人悲悯的故事,所以我更愿意久久地沉浸在“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忧伤里……  相似文献   

7.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幸福的种子,可以在阅读者身上开出美丽的花朵。卢志文院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这本书,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我的心底。刚刚看见这本书的时候一看题目以为是很厚重的话题、内容,可是读起来却发现他那幽默的文字让人很轻松,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娓娓道来。在每个小小的故事中,蕴含着很多道理,引发了一些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名让幼儿喜爱的充满魅力的幼儿教师呢?  相似文献   

8.
盛夏的果实     
有些花长在树上,开在眼里。有些花,长在水里,开在心里。就像荷花,它一直开在我情感的最深处,开在我记忆的荷塘里。荷花于不同人的心里就有不同的模样,或许,荷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己。荷花与我有着一段让人悲悯的故事,所以我更愿意久久地沉浸在“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忧伤里……外婆是道道地地的扬州人,很久很久以前,外婆家就住在扬州城的荷花池边上,外婆她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很动人,也很美丽。她告诉我,荷花也叫莲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荷花是天真纯情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饱经风霜的母亲,而莲子呢则是她盛…  相似文献   

9.
雪的面目     
雪 ,在某一个层次上 ,像极了我们的心。在赤道 ,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 ,但不管他怎么说 ,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 :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 :雪是像盐一样。老师说 :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 :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 :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 :雪是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 ,最后 ,他考试的时候 ,出了“雪”的题目 ,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 :“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 ,有一些事物的真相 ,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 ,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 ,我们很难让他们知道雪。像…  相似文献   

10.
以书为友     
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一个人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世界上有与人为友的,也有与书为友的。无论是书友或朋友,我们都应该择其最佳者而从之。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最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快的伴侣。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的时候,它也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一往情深。在我们年轻时,好书陶冶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到我们年老时,它又给我们以安慰和勉励。人们常常因为同爱一本书而结为知己,就像有时两个人因为敬慕同一…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细致审题。题目一拿到手,还没有把内容真正弄明白,就盲目去做,结果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一、斟字有些应用题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很重要。像“多”、“少”、“还”、“又”等,有无此字,题目意思差别很大。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审题时特别留心,不要让它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有时可用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例如:王师傅要加工320个零件,原计划用10天完成,实际提前2天完成,实际每天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如果我们把题目中的“多”看丢了,则题目就变成了…  相似文献   

12.
雪的面目     
雪,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在赤道上,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样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形…  相似文献   

13.
在明媚的阳光下,我出生了,第一次睁开眼睛,世界真亮啊!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泡泡的生命非常短暂,所以大家一出生就会抓紧时间去体验生命的快乐。我们泡泡有的像一串珍珠,有的像冰糖葫芦,有的好几个叠在一起像一串葡萄,形态各异,我们泡泡王国真是人丁兴旺啊!好了,没时间了,我要去玩了。风婆婆用她的手轻轻地推我。哇,真漂亮啊!那黄澄澄的麦子,像在地上铺了一层金子。那清澈见底的小河流啊流,像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我飞过去对它们说:“你们好!”“好什么啊。”“怎么啦?”“人类大量捕杀蛇和青蛙,导致生态失衡,害虫增多。我们一生就是吃药长…  相似文献   

14.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作文题目可谓“壶小乾坤大,字少内容多”。将作文题目分析得透彻、准确,对作文来说无疑是初战告捷。但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则会一步“看”错,满“篇”皆输。审题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看“三词”,这一点在小学作文中尤显突出。一、什么是“三词”在小学生记叙作文的题目中,一般有一个这样的词,它鲜明地指出了写作对象,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是记人、叙事、描景或状物,这个词我们就叫它“中心词”。如《一个勤劳的人》,其中“人”就是中心词,它能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这篇作文是记人的。在作文题目中往往还有一个这样的词,…  相似文献   

15.
“?”是一种符号,它表示疑问,是问题的象征。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也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在我们眼里无非就是思索的标志。但对我来说,“?”却能激励我发奋学习,让我健康成长。这是因为我和“?”之间有过一段故事。记得在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天,老师把数学作业本发下来,让我们改错。我打开本子一看,老师什么字也没写,只在作业最后面画了一个大大的、鲜红的“?”,连一个对钩都没有。这“?”画得十分有力、粗壮。我赶忙看看别人的作业本,大家都有分数,有的5分,有的4.5分,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人都有,只有我…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赤道上,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明白。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这个故事出自于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篇精美散文中,它告诉我们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请仔细体会这个故事,以“真相”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7.
看过《西游记》的小朋友,一定会羡慕孙悟空那一双“火眼金睛”,无论妖魔鬼怪怎样变化都逃脱不了。其实有些题目,也会像“妖怪”一样,变了样好让我们认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学生作文虽然大多数是命题作文,但很多所谓的“命题”,其实也只是给材料或限定取材的范围,如“记一个最难忘的人”、“令我后悔的一件事”等等,同学们都是可以自主拟题的。那么,怎样才能给自己的文章拟题呢? 1.要具体。文章的题目要有内容,让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主要写  相似文献   

19.
书友     
斯迈尔斯 《成才之路》2013,(13):3-I0001
看一个人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一个人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世界上有与人为友的,也有与书为友的。无论是书友或朋友,我们都应该择其最佳者而从之。  相似文献   

20.
包利民先生的《一本枯萎的书》有这么一段文字:"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为了说明"奶奶"对"那本书"的珍惜,作者用"染指"一词来描绘"奶奶"不让"我们"触碰它。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