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 ,而不是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同属于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它包括兴趣、意志、性格、习惯、情绪、品质、情操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本文仅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吕岩 《成才之路》2010,(24):15-15
学习兴趣是诸多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浓厚的兴趣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融为一体,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不断提高学习水平的教学目的。多年来。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效地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实验工作。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智力行为不应局限于单纯的智力因素,它还反映了个体的非智力因素。智力行为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结合的结果。学生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社会知识和适应能力从未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我们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一些社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它不仅要教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一样,都是学生认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以动机为核心的兴趣、意志、信心、性格、情感等。它与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双翼。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在开发智力的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一、启迪动机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将学习生物学与未来需要相联系,进而产生自觉的学习动机。1.结合绪论学习《绪论》课是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极好机会。例如在高中生物《绪论》课上给学生介绍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介绍生物科学对21世纪人…  相似文献   

6.
田业元 《教师》2010,(13):88-89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互并存又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愈发展,智力因素也就愈发达。因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发展智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成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生物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兴趣的积极作用入手,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做法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互并存又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愈发展,智力因素也就愈发达.因此,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因为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情感,发展智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任务引起动机,再经过动机确立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情感推动意志行动。我认为,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习惯、自信等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一般来说,我们把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叫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虽不能直接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却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要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必须注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们成才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构成  相似文献   

11.
吴华丽 《成才之路》2010,(15):I0006-I0006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是人们认识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崔英军 《成才之路》2010,(25):59-59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羞。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培养浓厚的计算兴趣;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生物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深厚的兴趣,与智力因素融合起来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  相似文献   

16.
人的智力差别不大,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是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等。因此,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如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呢?笔者谈如下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而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对于身心健康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重视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保证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它起着动机、定向、激励、强化等作用。在环境、教育条件及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8.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学生的学习质量,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制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化学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要开发学生潜能,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化学课堂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下面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上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直接动机”,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记忆,使繁重的学习变为愉快的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小杰 《教师》2013,(4):100-10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非智力因素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一个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生物实验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智力因素,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造成非智力因素不良的结果,进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教学能力,我们应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在这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坚持不懈地去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但是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