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从2007年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开始增设《(论语)选读》的选修课后,全省各县市高中都将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其重视度与必修教材旗鼓相当。这两年高考改革方案变化后,《(论语)选读》又成了IB模块选修教材,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但《论语》情节性不强,趣味性不足,传统的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若能在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孔子的距离,或许能激发他们对孔子的亲近感,从而在那个年代的历史年轮中理解《论语》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正>让年轻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论语》,但《论语》的打开方式却是个问题,即使有兴趣的学生也有读不下去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对《论语》产生了兴趣的学生读不下去呢?讨论起来,除了文字上的原因外,是《论语》的体式特征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论语》整本书只是零乱的章句,章句之间大多没什么联系,虽有"篇",但篇名并不反映本篇整体的内容,篇的内部也  相似文献   

3.
《论语》选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既不像散文、诗歌教学那样受学生重视,也不像小说、杂文教学那样受学生青睐,但其重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大多数学生所未认识到的。这也就增加了我们《论语》选读教学的难度。总结自己《论语》选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把握好《论语》选读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抓住《论语》选读教学的切入点,搞好《论语》选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在老舍的作品里,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化反思,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明病的反思,《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无论是“明批判”还是“化反思”,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世界性与民族性,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张庆雪 《学语文》2007,(4):4-14
通常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语文书中许多古诗文名篇,都有助于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但如果要问,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那应数儒家文化,而首推当然是《论语》这部经典。于是,我跟学生们反复研究之后决定在高一把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英语教材中反映中国风俗化的内容非常缺乏。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对中国化内容的学习。中国化内容在英语教材中有存在的必要性。它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宏扬中国化;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与扬州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城市历史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化内容的重要标志。扬州是一座有2487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化名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尊重城市历史化遗存,处理好现代建设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古代化与现代明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只要稍有点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部书叫《论语》。《论语》对中国历史、中国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我们不能仅仅记住这一书名,还应对它的内容和价值稍有了解。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内容丰富,包括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等,研读《论语》既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学习文明礼仪,学会做人。《论语》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和社会伦理的基石,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它一直是国人的必读书,没有哪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和平民不受它的影响的,所以,不读懂、读透这本书,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它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论语》中所体现的伟大的精神,对构成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道德和伦理价值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价值取向为追求真、善、美,崇厚德、讲诚信、慕诚义、重孝慈等内容对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孔子的思想,不光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因为要寻“根”,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敬重,我读起了《论语》。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我切合实际地把《论语》中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有用的语录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并于2006年2月17日向全校教师做了《聆听孔子》的专题汇报。该专题汇报得到了江苏省教科院中文系专门从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二十余年的姚曼波教授的充分肯定。于是,我想通过这个支点,引导身边的人去读《论语》,尤其是想引导小学生去诵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于学习等浅显…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呈现的中华文化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论语)选读》的教学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儿童《论语》学习中的"创造性转化"是指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论语》中的历史消极面和惰性。通过对《论语》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摒弃封建糟粕,弘扬合乎当代价值的内容,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儿童读《论语》不同于成人,成年人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是儿童不具备的,所以儿童学习《论语》要具有儿童特性。培养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趣味盎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教科书。《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这里的读经,就是读《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诵读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加语文涵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既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语》选读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功底都大有裨益。有感于此,在教学中,我在《论语》选读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探究,概而言之,即“释义——概括哲理——举例应用”三步法。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7,(11A):8-8
最近,日本部分公立中小学校开设了《论语》教学相关课程。据日本《每日新闻》6月7日报道,东京都世田谷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习《论语》和中国古诗。枥木县足利市教委最近开始在33所中小学推广《论语》诵读,规定小学四年级到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则上要诵读市教委编写的《论语》摘抄。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实验中学开设《论语》选讲课,在我国中学中是最早的学校。下面我从开设论语选讲课的原因、内容、方法以及学生收获等几个方面谈谈在讲授这门课中的体会。 一、开设《论语》选讲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提出三条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论语》生命观的实施路径,即围绕《论语》校本课程开设生命专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论语》生命观文化和师生共读体悟《论语》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讲述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的爱国心,树立责任意识,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实与感悟。一场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全面侵华……;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我企图用这些铁的史实和血的教训来激励学生牢记国耻、奋发向上。按理,这些内容本该是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与最好切入点。然而.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的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理解,不仅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意外,也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儒家重要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讲授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时,教师应在解释字词的基础上,注重义理辨析,着重分析课文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可采取“合理重构,确立目标;强化理义,注重德育;勇于实践,强化效果”等策略,深入挖掘《论语》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功能,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