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版社不仅是图书的生产者,也通过图书的流通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只有那些信息含量大、实用性强、有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优秀图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与品牌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竞争由最初的资本竞争、技术竞争发展到管理竞争、营销竞争直到品牌竞争。综观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衣食住行到精神享受无一没有品牌的存在,品牌产品已深入人类生活的每一寸空间。图书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特殊产品,要面向市场,要追求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益,那么制造这种产品的出版企业自然也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图书的品牌竞争作为面向市场竞争的立身之本、生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图书发行机制,是当前图书发行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研究确定竞争策略。笔者认为,以下诸种策略是新华书店图书发行机制转变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维与信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竞争,以及图书情报机构与其他信息部门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的焦点归根到底是信息人才的竞争,最终将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质量的竞争。信息创新能力是信息机构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信息机构是没有未来的信息机构。  相似文献   

5.
季屏 《出版经济》2004,(2):12-12,13-1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新闻出版产业的变革,近几年来,图书出版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小出版机构,无论国有还是私营,正陆续登上图书出版的角斗场。一方面,国有出版机构之间通过跨越出版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一方面,国有出版机构与民营书业之间也展开竞争,针对图书选题、专业人才和消费市场的竞争正在全面升级。1987年开始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已走过十七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如何在出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选题策略是个重要课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图书精神产品的特点,策划选题、参与出版竞争,不外以下取胜策略。 一、适应时代,以新取胜。图书出版贵在创新,凡是成功的选题都有创新的一面。图书选题的创新包括诸多方面:既包括新学科、  相似文献   

7.
一般图书发行势头旺盛是体现新华书店主渠道地位的重要标志,也关系着新华书店的生存和发展。要把一般图书搞上去,必须扩大经营品种,以充裕的图书货源作保证。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活跃,出版事业繁荣,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强化一般图书品种意识,组织各种图书货源进入市场,供应广大读者,更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业走入市场经济以后,各出版社之间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已从“和平共处”转向了短兵相接的拼搏阶段。这种竞争是残酷的,没有温情,更没有退路,非生即死。所以,为迎接和适应新的挑战,各出版社不仅要在员工素质建设上、经营管理上开辟新思路,尤其要在图书选题构建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有的出版专家甚至断言,出版社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图书选题的竞争。因为出版社所经营的主体是图书,而图书选题无疑是图书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地方图书情报工作的现实出发,论述了地方图书情报机构面向市场经济应确立智力与经济结合、用户第一和知识商品竞争的观念;建立行政、经济(市场)、社团多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地方性图书情报机构面向市场经济的内容和任务提出了一些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要求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参与竞争的同类产品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图书作为商品,也和其他所有商品一样,必须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图书不仅仅是商品而已,它还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千百年来,人类知识的积累,文化的传播,端赖于此。本世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实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必将进行重组和变革,以便完成与国际出版业的接轨。虽然我国目前的图书出版管理仍然很严格,但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在入世一年后将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入世三年后将全面放开图书的批发业务。这对我国各出版社来说意味着将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出版社的分工上来说,图书的营销应该是发行部门的事。在计划经济时代,即使是发行部门,对市场营销也重视不够,更谈不上编辑人员市场营销观念的培养了。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改  相似文献   

12.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中心——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观念、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如何通过吸收、消化、引进、渗透、移植等手段,促进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充分挖掘知识信息资源,利用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图书市场竞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版业的经营者也像所有商品生产者一样,不论其主观愿望如何,不论他们是否承认图书是商品,出版业是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都被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向剧烈竞争的商品市场.图书效益好的出版社,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反之,就日暮途穷,难以为继.哲人的道德伦理,诗人的愤怒和抒情,宗教徒的祈祷和膜拜,在这里统统无济于事.出版者如果不想在经营中碰得头破血流,就必须遵循客观经济法则,增强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学会游泳,并率先到达彼岸.  相似文献   

14.
在逐步建立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下,出版界面临的竞争是激烈的。它主要表现在选题的竞争、图书质量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如何抓到效益好的选题,出版高质量的图书,关键要靠人。因此,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1)邻近的紧密联系的、但相对独立的一些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体,这些学科研究出版物及其创作、发行和利用过程以及实现这一过程的那些文化和国民经济部门。综合体分成与最重要的图书事业部门有关的几个部分。其中有以下研究图书出版问题的学科:图书事业部门,它为了作品的再印、多印和发行以及将其准备付印而进行选择;图书发行部门,它是对出版物进行宣传和发行的图书事业部门;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部门,它是对出版物进行补充、专门整理、保管和宣传,并进行读书指导和给读者提供书讯服务的图书事业部门;书志(书志学)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正日趋激烈,从选题策划、装帧印刷到市场营销每个环节都加入到了竞争之中,一个出版策划成功与否,选题策划是基础,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是灵魂,市场营销是核心。一本优秀图书的出版策划应该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只要我们在图书出版的具体运作中把握住了三者的关系,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策划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图书。  相似文献   

17.
装帧设计与图书市场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帧设计与图书市场竞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詹良善图书在其内容确定之后,一经出版投放市场,就与其他商品一样以流通销售为最终目的。任何图书只有通过销售手段,才能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书籍装帧设计,必须要从市场经济的图书竞争效应出发,根据图书不同内容、性...  相似文献   

18.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其他商品一样,要接受商品经济规律的检验,免不了要优胜劣汰。因此,要不断增强图书的竞争能力。 图书的竞争实力,单从编辑工作环节来说,必须注意图书的选题策划。与市场经济相应的选题策划是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选题策划,不仅要研究选题,还要研究图书内容、读者和市场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图书编辑工作段展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图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机遇和竞争。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形势,在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的前提下,健康地走入竞争,这是摆在每一位社会主义出版1作者面前的严肃的课题。当前,在我...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图书出版业,是否也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呢?我想是的.出版社目前大都已企业化了,是独立的法人,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出版社早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就已大都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定选题,根据新华书店的征订数自定印数了,也可以说是率先走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图书出版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虽然我们天天感到竞争的压力,但对此却并没有清晰的透彻的认识.过去总以为竞争就是比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甚至把它看作是评比优秀图书,似乎就是计划经济下的竞赛.作如是想,在竞争中往往就要吃亏.竞争究竟是“争”什么呢?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明白,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察,竞争就是争夺市场,首要的就是争夺商品市场.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阶级要求破除贸易壁垒,到帝国主义的战争,到当代世界上的经济摩擦,无不都是为了争夺国内和国际的市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赚钱既是资本的本性,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动力之一,而商品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只有在市场上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