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说,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每天都给童年的歌德讲故事,但常常讲到中途就停下来,让歌德自己去想象和续编故事后边的情节或结尾。这时,歌德会冥思苦想。如果他想不出理想的情节或结尾,就去找奶奶商量,直到自认为满意为止。第二天,他先向母亲讲述自己想象的情节,然后由母亲把原来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想象是一种不依据他人现成的描叙而独立地创造出关于某个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虽然必须以表象材料作基础,但不是过去的记忆表象的简单重现,而必须经过加工改造,才能创造成新的形象。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那么在低年级的说话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呢? 一、运用悬念促进思考,创设开展创造性想象的情况德国诗人歌德小时,他的母亲每天都给他讲故事,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想象。第二天,在讲故事前,歌德的母亲先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因此,歌德的想象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我上说话课,改变了过去老师讲述、学  相似文献   

3.
① 歌德(1749—1832),小时候常常被母亲放在膝头,听她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母亲表达能力很强,小歌德时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才能,歌德在朋友中间,也是以知晓各种故事而著名。 ② 受父亲影响,歌德学习法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法兰克福任律师。期间,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莎翁选粹》,歌德后来一直认为这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①歌德(1749—1832),小时候常常被母亲放在膝头,听她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母亲表达能力很强,小歌德时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才能,歌德在朋友中间,也是以知晓各种故事而著名。②受父亲影响,歌德学习法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法兰克福任律师。期间,他接触到了莎士比亚的《莎翁选粹》,歌德后来一直认为这是他生平最快乐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四五岁的时候,他妈妈每天都给他讲故事,可是每次都不把故事讲完,讲到一定的阶段和重要转折之处就停下来.每当这个时候,小歌德就要追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心     
这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井出太是我的忘年交之一。那次他带我游览了东信州。当天晚上,他跟我讲起了他因白血病而突然病逝的母亲——和美女士。井出君刚上小学的时候,和美给孩子们买了两只小猪仔。在寒冷的冬季,小井出和两个妹妹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晚两次将沉重的剩饭桶搬到猪窝。无论多么寒冷、多么辛苦,如果他们没给小猪喂食,妈妈就不让他们吃早饭和  相似文献   

7.
<正>天天姐姐:你好,在给你讲述我的故事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是不是有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老天才要把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到他的身上以示惩罚?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我想我就是。我是个天生的小儿麻痹患者,下肢瘫痪畸形。母亲刚生下我,父亲只看了一眼,就跟母亲提出了离婚。从那时起,我就跟着母亲艰难度日,一个女人想养活我这样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母亲在早市支了一个菜摊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蔬菜批发市场上菜,每次看到母亲东摇西晃地拼命蹬车赶往早市的身影,我的心里都会塞满说不出的难受和自责。也是因为残疾,我没上过幼儿园。上小学后,由于学校离家很远,这样一来,母亲又要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从家骑车到学校要四十分  相似文献   

8.
我的阅读,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小时候,我每天都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常常给我讲他小时候在河里钓鱼,在雪地上捉野兔,半夜走山路的趣事,有时还会把几个不相关的故事串起来讲给我听。  相似文献   

9.
[故事开路]德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歌德(1749~1832)。歌德小时候特别爱听童话故事,他妈妈也特别爱给他讲童话故事。他妈妈讲童话故事与众不同,每次都不讲完,留下后半截让小歌德来讲。  相似文献   

10.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每天都要给他的一个学生布置三道数学题,让学生回家后完成,第二天早晨再交上来。有一天,这个学生回家后,才发现老师给了他四道题,而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他想:以往每天的三道题我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早该增  相似文献   

12.
潜力无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每天都要给他的一个学生布置三道数学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后,第二天交上来。 有一天,学生回家后,发现老师给他留了四道题,而且最后一道似乎有些难度。他想:从前每天三道题我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从未出现过差错,早该增加点分量了。  相似文献   

13.
一 镜头一:孩子缠着母亲要母亲给他讲连环画中的故事,母亲指着扔在地板上被孩子撕碎了的连环画说,"你都撕碎了,叫我怎么讲呢?"孩子看了看地板,走过去慢慢地把连环画拼凑起来……  相似文献   

14.
孩子曾如何努力地试图护母亲,母亲可能一生都毫知晓。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邻居小孩曾经每天早上问我要钱。某个时候起,我就不得不把母亲给的回家车票钱交给他们了。大约半年时间,每天都有两个女孩向我千方百计死乞白赖地要钱,说些"昨天给小A,今天总要给我吧"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5.
豆豆是我家对门邻居的儿子,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是个十分可爱的小男孩。正因为住得近,我每天要去检查一下他的功课,给他讲一个故事,等他上床睡觉后才离开。因此,他和我感情特别好,什么话都对我说,还经常对外宣扬我是他的“铁哥们儿”。  相似文献   

16.
一位旅居美国的中国母亲讲述了儿子竞选的故事,并把它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中国孩子敢于竞争、敢于给自己定位的风采。这位母亲写道: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天放学回来,他告诉我说他被选为班里的“圆桌会议代表”了。我很惊奇,便问:“今年...  相似文献   

17.
本期主角:伊沙克·伊沙德·拉比神秘咒语:我的成功,来自于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时,母亲问我的那句话。行动故事:1.妈妈的激励伊沙克·伊沙德·拉比出生于1898年。小时候他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通常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伊沙克,今天你提什么好问题了吗?”他把自己在学校里提的问题告诉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个异常温厚的人。记忆中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礼的。母亲急躁冲动,时常耍着她的刁蛮,而父亲却从来是一言不发地陪笑。那时我未满十岁,每天听班里的同学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了得,小小的脑子里便固执地给父亲定下一个懦弱的形象。我的任性与母亲一脉相承,幼时变着法子向父亲要吃的,得不到就高声大哭。父亲也不恼火,每次他都会耐心地哄着我,想出一个个新戏法,把我的注意力从吃上引开去。有一天和父亲去逛街,他指着街上一家铺子说:“那是我学生开的。”父亲做过几年教师,语气中藏着几分自得,我故意打击他:“你的学生个个比你有钱。”他不愠…  相似文献   

19.
一间屋子,一横房梁,一个人,一根绳,一只小板凳……我描述给你这么一个场景,你会联想起什么?你会想起一个悲剧。是的,要不是真真切切看见了照片,我也会如此想。但是我们错了,画面上,梁垂下来的绳子,绳子上挂着凳子,凳子上荡着孩子——这是一架秋千。秋千又让我们联想起什么?花园、草坪、浪漫……我们又错了。秋千上的孩子的父母前年去世了,母亲已离开了这个家,他是孤儿。每天,孩子到村支书那儿领一元钱,是他一年的生活费。 每天,他背着补了很多次的书包去上学。每天,他做饭给自己吃。每天,做完了他的功课,灯下,他荡秋千…… 荡,荡,荡……小小…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中学生朋友向我诉苦.说他简直失去自我了,每天忙着学习.在校老师管,回家父母管.很少有自由的时候。特别是父母,对他恩威并施.使他有一种极大的压力。看着他青春的面孔上充满了焦虑与无奈.我便给他讲了一个我开作文班时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