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李启杰 《考试周刊》2012,(83):94-94
"和谐"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人们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和谐"是一种美。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在和谐"。亚里士多德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赫拉克利特认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统一"。和谐的美是多方面的,大自然中充满了和谐之美;艺术王国中也有许多和谐的形式,让人感到其中的美:格律、音韵、情感构成了诗的和谐;社会生活中的和谐,更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芙蓉出水之美是一种历史审美范畴,它的美"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芙蓉出水之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相似文献   

3.
汤震丽 《考试周刊》2010,(49):46-46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就像一幅画美在它的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在于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最佳的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们的追求。而"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则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的本体依据是"道"论,道即自然和自由,这种本体之"道"具有体悟生命、追求理想人格的色彩,是生命的本体。"道"是隐藏在大千世界万物外表之下的内在的"真"。"真"是一种审美理念,美的本质是自然无为,这种美是一种最高的美,天地之大美就在于自然而然。庄子时代面临诸多人生困境,庄子以高度的内心直觉,以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生命的存在,提出建立逍遥游式的理想人格。庄子生命之和谐在于心灵的和谐,这种境界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心灵与道合一的美。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对于当代物欲文明背景下人的生存困境、社会转型背景下部分官员生活腐化困境、个人利益至上观念下道德沦丧的困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这一名称不免叫人费解,有理数并不比别的.数更"有道理".事实上,这似乎是一个翻译上的失误.有理数一词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而rational通常的意义是"理性的".中国在近代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依据日语中的翻译方法,以讹传讹,把它译成了"有理数".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也就是说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教学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到"美丽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黄晶 《教学月刊》2014,(11):24-27
SOLO分类理论[1]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提出者比格斯和科利斯认为,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无法直接测量,称为"设定的认知结构(HCS)".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关键不在于发展阶段或设定的认知结构,而在于他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即"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SOLO)".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型师生关系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上施下效"的关系逐步演变为一种复杂的新型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和谐而亲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在学生眼里是在九年级刚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在任何一个化学工作者眼里就具有不可磨灭、独一无二的"美",我们作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在进行化学学科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这门学科的"美",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美"、"妙"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美美是和谐.公元前六世纪末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而是数."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人身体的美,就在于"各个部门的比例对称".音乐的美,则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而任何一细节都是有意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体现和丰富了人的本质;同时,人也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朱万民 《考试周刊》2009,(52):205-2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打工赚钱,将孩子留在家中,形成"留守一族",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近几年,"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学生总数中占的比重逾半数.这些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及教育者的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成了一只只"孤雁".这一新生特殊群体的教育似乎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有一种爱美的心理倾向,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要求.美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各科教学都应该体现美育的价值,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篇篇课文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性美、意境美,可谓称得上是"美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美育作用,用美来滋润和润泽儿童的情感和智慧,陶冶其情操,使其在优美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往往有计算复杂或讨论"不周到"的现象,特别是在遇到求解某些方程的解的个数时,甚至会感到"无从下手".但如果我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此类题目,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必须渗透这一思想方法.笔者试举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李红 《高中数理化》2011,(20):19-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好奇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6.
代数式是小学知识向初中知识转型的一个飞跃,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座桥梁,更是初高中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中考试题往往呈现一些知识交汇点,核心考查"一个意识、两种能力、三类题型".1.一个意识彰显数与式的和谐区别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重视代数思想,更关注主动使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例1(2013·南京)计算: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美即完善 朱光潜 "美即完善"说与"美在物体形式"说是既有关联而又有区别的:关联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大半同时持"美在物体形式"说,区别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还要替形式美找出一种名为"理性"的而其实是神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显著特征。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构图、色调的和谐;一首歌的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和谐组合。和谐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数学课堂教学里,应  相似文献   

19.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性体现,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呼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要把以领导和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即"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20.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在于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大效益。作为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