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教育活动.2005年,我校以"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研究"为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以"国际理解"价值观为核心的系列校本课程.国际部承担着大部分的课程实施任务.七年来,在芳草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国际部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国际化办学,开发了一系列多元化校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基础. 2007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国际部组成调研组,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以此为依据开设了四大类共计25门校本课程,其中绝大部分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每周两课时,涉及1-6年级,我们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11本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2.
闵行区“十二五”确立了“全面调结构、深度城市化,建设现代化新闵行”的发展主线,做出了“一轴一带三大功能区”(城市联动发展轴+黄浦江沿岸发展带+北部高端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南部创新研发先进制造功能区、东部统筹城乡发展功能区)的战略部署.面对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城市发展要求和闵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闵行区政府与闵行区教育局确定了以“五大国际基础教育圈”为抓手、建设“多元·共生·融合”的闵行基础教育国际化新愿景,并提出“一体两翼”的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路径——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体,以“本土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本土化”为发展两翼.其中,“国际教育本土化”旨在积极引进、吸纳以国外先进课程资源为主的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其本土适应性研究,优化闵行课程与教学,提升闵行本土教育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3.
“交往教育”是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在“十五”期间自主开发、研制、实施的校本课程,在五年多的交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该校提出“以共生为价值取向,以交往为教育主题,以唤醒为教育要义,以体验为学习方式,以活动为运作载体”的课程核心理念,倡导教师自主确定交往主题、自主进行探索研究.自主提炼研究成果,本期我们精选刊登该校“交往教育”校本课程的优秀论文、案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教育》2004,(1):33-33
清滨小学以“课程设置来源于学生的需要,课程选择来源于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课程开发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形象教育”整体改革课题为载体,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为课程开发的主题,以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项目——速度滑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F小学成立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团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制度,建构了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自身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参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正确引导,社区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奋嵘森藻蒸粼巍一等奖聪夔溉爵戴杂莽一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单位 中报人 l。 开发、实施、推进”做中学”儿童科学教育项目的研究 静安区教育学院 曹坚红 2. 应用信息网络进行高中阶段远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谢应平 3. 早教中心管理服务职能的开发与实施 杨浦区早教中心 周叶萍 4.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仲丽娟 5. 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 石惠新 6. 小学法制教育的探索 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 王小君 7. 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具体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设计国际理解教育目标,各目标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中心概念、五大学习领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主要采取综合主题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坚持按照文化领域确定学年综合主题单元;按照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核心统整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开放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文化,并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地球村”,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下午,由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虹桥小学承办的“以扎实校本教研为抓手,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为主题的闵行区小学校本教研现场研讨活动在虹桥小学隆举行。区教育局局长、虹桥镇、区进修学院院长、教育督导室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课程管理的显著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开放型”课程体系,把整个小学课程分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构建了“开放性”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课堂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体现知识性、工具性的同时,指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主动发展。拓展课程构建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打破年级,横跨学科,吸纳最新科技成果和地方传统文化,在长江边建设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生活”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三学”(学农、学科、学军)基地———新世纪“地球村”,初步形成了综合化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校本课程。与“开放型”课程体系相配…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作为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随着对其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越来越不可否认。对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我们应秉承“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进行开发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图片报道     
安东 《江苏教育》2008,(18):35-35
2008年8月22日,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系列活动“星星论语”,在该校善艺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课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夫子庙小学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构建校本课程群,传承孔子教育思想、努力实现将优秀的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新课改后,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的新课题。学校教育追求高质量,而优质教育是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教育状态。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人生”。我们以“现代化小学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为课题,研究开发开放性、多样性、综合性、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法律保证,教育行动研究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两者有本质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地,都具有实践倾向,都体现了民主参与原则,研究的过程一致。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行动研究的理解,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玲 《现代教学》2006,(12):51-51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的东西,对形象化的事物易于理解与认同。因此我们通过载体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我校的“小小地球村”系列活动正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开发的校本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顾文 《现代教学》2014,(11):F0003-F0003
2014年5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艺术大课堂活动——“艺术浸润童年”晚会在上海城市剧院隆重举行。本台晚会由“传承篇”“吸纳篇”“生活篇”“心灵篇”四个主题12个节目以及两部视频短片构成,展现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七宝明强小学在上海市重点课题“坚守与吸纳——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索研究中,致力打造真正属于学生的校园艺术生活大课堂,形成由课堂教学、课余浸润、社团活动、社区探秘、海外交流“五位一体”的艺术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教育”是天津市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课程。它由“以校为本”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构成。“以校为本”强调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或选用适合学生的具体需要的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对课程进行持续地改进。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校本的课程开发”,而非“校本课程的开发”。基于这一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对国家预留课程空间的全新开发,还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相似文献   

19.
杨琤 《考试周刊》2010,(10):224-226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之中。促进和不断完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每一个音乐教师聃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而教材又是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载体,在学校拥有了一定校本课程开发权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广阔的前景。本文作者以研发音乐校本课程为切入口.对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等进行了可行性探究,并以学校、教师为决策主体进行了实践.提出了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课题简介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自筹经费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区域推进与有效实施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本课题以县区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区域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层面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