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刊讯由浙江省记协、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新闻报道活动新闻创新研讨会”,6月28日在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来自省记协、省新闻学会、嘉兴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中国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6,(7):105
由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杂志、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历时一年,于2015年11月30日结束。目前,评委正在对论文审读评选。“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是一项纯粹的公益活动,自2004年11月1日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得到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生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学子学术研究成长的良好平台。活动参与办法及往届获奖名单,请登录《青年记者》网站(www.qnjz.com)或人民网传媒频道查询。第十二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已经开  相似文献   

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莺飞草长翠柳长,西子湖畔春意浓。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杭州浙报集团举行。来自《新闻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新闻前哨》、《传媒观察》、《南方电视学刊》、《新闻知识》、《新闻爱好者》、《新闻世界》等全国主要新闻专业期刊的负责人和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期刊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并达成《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杭州共识”》。  相似文献   

5.
周俊 《青年记者》2012,(10):39-42
职业意识 1.传媒假事件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具有公共关系性质(包括记者的个人职业主义动机)的一系列活动.这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传媒内部公共关系部门策划和实施的一般假事件不同,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① “假事件”(pseudo-event)一词起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著作《形象》(The Images).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浙报集团召开。与会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有《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中国记者》代总编文璐、《新闻记者》主编刘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周然毅、《南方电视学刊》副总编余得通、《新闻与写作》副主编耿瑞林、《传媒观察》主编沈志强、《青年记者》主编荆成、《新闻前哨》主编肖曜、《新闻世界》主编叶水茂、《新闻知识》副主编谢丛容、《新闻爱好者》主编郭玲玲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也到会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者》2014,(2):1
《中国记者》杂志是新华社主办的大型新闻专业期刊,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新华社最早的业务刊物《工农通讯员》,是国内历史最长、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业务期刊之一。《中国记者》在中国新闻界拥有广泛读者,具有公认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鉴于《中国记者》在业界和学界的声誉和影响,被相关机构、学会和新闻院校联盟多次评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专业媒体和品牌媒体,列入期刊品牌十强。《中国记者》"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与传媒同步,与记者同行。及时反映国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者》2012,(3):64
一期又一期的《中国记者》叙述着编辑、记者们走过的路,是理论融于实践之路,其中有艰辛和曲折,也有喜悦和成功。它的文章是写给正在工作的编辑、记者的,同时也是写给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中国记者》是记者、编辑和未来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马胜荣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9.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陆小华     
《中国广播》2014,(11):I0004-I0004
新华社传媒研究专家、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总编辑。现任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著有《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等。编、译有《全能记者必备》《重大报道对策》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200篇。  相似文献   

11.
杨驰原  崔健 《传媒》2012,(9):10-11
正客聚渝州庆60华诞,舞动山城唱双效凯歌。8月3日,重庆。一个论坛、一个纪念大会、一场自编自演的晚会,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以这样俭省而又丰富的方式,庆祝自己的60华诞。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有关领导,北京、浙江、广东等20家省级党报集团负责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及境外驻渝新闻机构负责人,《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传媒》等新闻专业报刊负责人齐聚重庆,参加了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津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研讨会”2010年11月2日下午在天津举行。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有关负责同志,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战线》、《中国记者》、《中国广播》等杂志社的专家学者,中央驻津新闻单位、天津市主要新闻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新闻与写作》2006,(12):9-9
“因为,我是记者”征文评选揭晓《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协办,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举办,2006中国记看节大型公益活动暨第二届未名大讲堂活动举行,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杂志与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国青年报刊协会《青年报刊研究》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人民网传媒频道和本刊网站开设了专题。自本期开始,本刊开设“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观点摘编”栏目,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张秉礼简历张秉礼,1949年3月生。大学文化。籍贯上海市。1984年任宁波纺织局党委书记,后历任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等职。2003年3月起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2005年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当选为副会长。先后有《激发报业集团的机制活力》、《紧抓“四个环节”促进集团发展》等多篇论文发表于《浙江报业改革60例》、《新闻传播与研究》、《传媒》、《中国记者》和《新闻战线》等刊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7,(11):F0002-F0002
5月23日至24日,第七届记者论坛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本届论坛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新郎希努尔集团合办。《青年记者》承办.主题为“传媒发展与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9,(12):41-41
6月11日晚,亚洲出版业协会在香港君悦酒店举行“2009年度卓越新闻奖”颁奖晚宴,近三百名亚太区传媒管理层、编辑、记者及业界精英出席。《中国新闻周刊》一举荣膺两个重要奖项。《瓮安事件调查》获“卓越调查报道奖”,《大案律师的“罗生门”》获“卓越新闻特稿荣誉奖”。  相似文献   

18.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23,(23):2-3
<正>新华社推出系列纪录片《大道之源》11月7日至9日,新华社推出系列纪录片《大道之源:改变中国的“第二个结合”》,每天一集,共三集,分别是《文化根魂》《治理智慧》《文明之光》。中国记协组织开展“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11月16日,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首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此活动是全国新闻界共同参与的一项树立新闻理想、展示新闻人风采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辰目 《传媒》2015,(2):1
《传媒》编辑部上期策划了一组关于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报告活动的纪实稿件稿件本身写得真切动人,富有感染力 中国记协的有关负责同志也就此发表了很有分量的见解.笔者想从三个方面与同行们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辛华  梁瑜虹 《传媒》2003,(4):18-19
艾丰是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历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中国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主要作品收进他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和《经济述评自析集》。近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传媒界感兴趣的诸多问题采访了艾丰先生,其中他对传媒人成才的一些看法,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