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的探讨多集中于体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提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体育文化交往、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利用电子体育竞技平台、提升体育科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教育的探讨多集中于体育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特点,提出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应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树立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进行体育文化交往、建设体育文化"软"环境;利用电子体育竞技平台、提升体育科技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周钢  桂全宝 《新闻前哨》2013,(12):56-58
制约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的既有外部影响因素,也有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等。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的组织与管理、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市场营销与价值实现、创新文化、学习与吸收能力等。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相互沟通、内外交织,形成一种互动共振关系,制约着省级党报集团的创新发展和管理实践。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主要面临着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制度风险等。省级党报集团创新发展的基本战略,一是利用媒介新技术,积极实施报业的全媒体转型;二是积极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拓宽报业创新发展的领域;三是积极实施创新文化建构战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工程,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研究,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体系.(三)增强校园学术文化气氛,构建媒介素质教育的载体.(四)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切实规范大学生媒介素养行为.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志贤 《大观周刊》2012,(41):212-213
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隐匿性、便捷性等特性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校园的交往模式、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培育校园意见领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快新媒体文化内容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良性发展;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文化主体对文化糟粕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媒介作为准大众传播媒介,是高校信息流中的重要环节,在校园“文化圈”中发挥着信息传递、知识引领的重要作用。高校媒介文化生态,是以高校作为特定的文化地理环境,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对高校媒介进行的审视,即是一定时代高校媒介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现的形态,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化结构。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今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和谐,而和谐文化有赖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校园“和”文化建设中尤其需要高校媒介的积极参与,而就高校媒介文化生态而言,  相似文献   

7.
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文化治理过程中的困境。为实现高校文化治理的目标,高校图书馆文化治理应基于共同协商、全方位表征、多元文化共存三大原则,通过实施“塑造核心价值观凝聚文化共识、打造文献资源建设特色品牌、加强信息素养培育及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及创新治理理念及模式”五大路径,在实际中发挥出导向、约束、凝聚、辐射的功能,引领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邓伊楚  张海涛 《传媒》2022,(22):85-87
在我国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媒介生态环境持续发生变革,高校融媒体也在移动互联、社交媒体、视听传播的助推下向纵深发展。本研究通过媒介环境的视角梳理高校融媒体的生态现状,以媒介生态理论解析高校融媒体的发展困境,将媒介生态观念与高校应用实践有机结合,继而形成能合理运用媒介生态学传播规律的高校融媒体建设策略,推动高校融媒体的发展创新和传播生态进路拓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科技查新在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查新应组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并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跟随时代的变迁,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多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相对薄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笔者从厘清内核、拉近距离、创新内容、技术跟进、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传播路径探究,以期增进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营造更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媒体融合兼顾传播科技和传播范式的生动实践,又与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勾连在一起,贯通了传媒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多个层面,渗透到更为弹性化的舆论话语空间.新的信息服务范式和媒介发展环境下,媒体融合已逐渐成为高校宣传舆论工作的实践风向标.面对新兴媒体技术迅速更迭发展的新环境,宣传思想工作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邱昊 《东南传播》2012,(1):104-105
高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媒介素养教育的传统模式必须被纳入当前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吸纳、转换等方式,形成新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在持续的文化和社会建构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将公民意识的培育融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正是在新的媒介和社会环境下以一种现代性的姿态实现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传承、延续和"再造"。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构建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环境的变化,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内在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高校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构建,主要内容体现在深化高校科技创新所需文献资源、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软环境和硬环境、完善高校科技创新要素和体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张维 《今传媒》2022,30(1):108-110
"三全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文化育人是其重要使命之一。本文围绕"三全育人"理念,阐释加强馆员教育、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强化文献资源信息建设、美化文化育人环境等途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育人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创新为先导,探索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质及内在联系,剖析高校校史文化研究对档案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并对文化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本校真实的研究环境,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边实践探索、边归纳完善。研究结果:深刻理解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质及内在联系,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高校校史文化研究对档案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明确推动文化创新视域下高校校史文化研究与档案文化建设的四个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伟龙 《兰台世界》2017,(16):56-58
通过探讨高校档案文化的涵义及其现阶段主要的建设模式,提出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高校档案机构加强与校内教学机构、宣传机构、大学生,以及与校外其他高校、文化部门、培训机构协同创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探索高校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光宇 《传媒》2018,(8):44-46
"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普遍勃兴昭示着中国媒介已全面进入微媒体时代.依赖于媒介技术进步和先进媒介产品开发,微媒体在近年来的蓬勃之态表明其正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媒介样貌,改变着社会媒介逻辑.微媒体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为前沿的媒介形态,其在文化艺术形态领域的职能发挥也直接而显著地影响着当今乃至未来中国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并深入研究微媒体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命,发挥微媒体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微媒体建构发挥文化意识形态职能的信息体系,推进服务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引导,塑造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环境.这不仅是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形态,推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基础,更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渗透力、影响力最强的媒介舆论形态,对校园稳定、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目前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弘扬主旋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舆论监控、引导,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开展丰富有益的网上交流活动,提供师生咨询服务。在完善策略上,需要坚持紧跟时代与贴近师生的结合,尊重实际与兼顾长远的结合,健全规则与凸显内涵的结合,维护稳定与服务师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当前科技创新环境的基础上,研究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服务定位,并探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团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馆员的服务能力决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馆员职业能力建设面临的挑战,探讨了馆员职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加强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策略,以期满足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