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中年级学生的眼里,秋天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认识是不精细的,不全面的,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教学设计,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知秋天、想象秋天、绘写秋天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地感受秋天,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达  相似文献   

2.
设计思路在中年级学生的眼里,秋天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由于平时观察不够细致,生活积累不足,加之年纪小,他们对秋天的认识是不精细的,不全面的,对秋天的感受是模糊的,肤浅的。因此,本次作文教学设计,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寻找秋天、感知秋天、想象秋天、绘写秋天等系列学习活动中,多方位、多视角地感受秋天,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景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导写过程学习活动一:走进自然,寻找秋天课前组织学生到公园的草地林间、郊外的田野果园、滨河的沙滩果林、校园的花圃等处,观察秋天里的景、事、…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树叶     
教学理念该作文的教学采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研究、积累资料,再写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他们作文可以言之有物。另外,在作文题材上也没有限制学生,而是允许自由选择题材,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写出真情实感。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树叶的种类和形状。搜集各种秋天的树叶及相关知识,并学会用日记画的形式汇报。2.搜集有关树叶的趣闻,并以知识竞赛、自述的形式汇报。3.搜集有关秋天树叶的古诗及故事。了解加拿大对枫叶的喜爱,搜集加拿大的国旗和邮票。学会制作树叶书签和树叶画,并…  相似文献   

4.
小娜 《新作文》2014,(9):22-22
<正>亲爱的小星星们,秋天正迈着"猫步"悄悄地走近我们的身边。你发现了吗?感觉到了吗?老师有没有让你写关于秋天的作文呢?在你的笔下,秋天是怎样的呢?小娜姐姐最近收到的来稿中,有不少描写秋天的作文,可是,读了之后,小娜姐姐就会忍不住摇头。因为大家写的秋天,都不是自己眼睛看到的秋天,也不是自己耳朵听到的秋天,更不是自己用心去发现的秋天。大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菜园     
淅淅沥沥的秋雨一下就是六七天,不仅打乱了我们组收集植物种子标本的计划,也打乱了我的作文计划。我原本打算利用星期天去观察秋天田野的景色,好以秋天的景物为内容写作  相似文献   

6.
郑平芳 《新作文》2022,(2):63-6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两种作文开头的方法(引用诗词法、环境描写法); 2.训练学生环境描写的能力; 3.文从字顺地写出寻找秋天足迹的过程,感受秋天带给自己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7.
秋天的树叶     
〖习作要求〗这是一篇观察作文。拥抱自然,用心体会,你会发现秋天树叶独具的魅力,你也会真正理解什么叫“一叶知秋”。〖名师导写〗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认真观察它们的形状、色彩,向同学们介绍一番,再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仔细观察是基础。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别急着回答,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先看一看一片树林给你的总体印象,再选一些植物的叶子重点观察———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色彩比起夏天时的颜色来有什么变化?那些四季常青的叶子又有哪些微小的变化?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二、作好介绍是铺垫。“习作要求”先让我…  相似文献   

8.
秋天闲话     
<正>九十月份,微信朋友圈中关于秋天的话题多了起来。大家纷纷晒出秋景和感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又会加深人们对秋天的感受。当大家都赞美秋天时,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听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绿野催黄。谁道秋霞一心愁,烟波林野意悠悠。"老歌《秋蝉》唱出了秋天的古典韵味,把我们带入到历代文人墨客营造的秋天气场中。传统文化常年的浸染,让我们对秋风秋叶的审美,有了特定的指向,那些描写秋天的作文大部分很"安全"。  相似文献   

9.
找秋天     
周末,老师给我们留了一篇作文,让我们写写看到的秋天。我想啊,想啊,不知道从哪儿下笔。于是就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明天我还是带你到公园去找找秋天吧。”我高兴得跳起来说:“一言为定!”  相似文献   

10.
围绕“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我们同时编发这两篇教学设计文章。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觉和想象,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一篇教学的思路是:引导学生寻找秋天、欣赏秋天、感悟秋天、描写秋天;另一篇指导的方法是:找秋景、绘图再现秋景、说秋景、写秋景。教学的路子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能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操作性强,但愿读者从中能得到启发,引起思考。我们也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能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多写这类指导思想明确、务实、操作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远处传来二(1)班嘹亮的课前唱.同事们正在猜测这是哪来的流行歌曲,只有我一人倍感亲切:一切都缘于何其芳的《秋天》。是《秋天》这一课堂教学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歌声,也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树叶     
该作文的教学采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研究、积累资料、再写作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他们作文可以言之有物。另外,在作文题材上也没有限制学生,而是允许自由选择题材,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3.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4.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5.
围绕“写秋天的一处景物”,我们同时编发这两篇教学设计文章。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最后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觉和想象,做到了我手写我口、写我心。一篇教学的思路是:引导学生寻找秋天、欣赏秋天、感悟秋天、描写秋天;另一篇指导的方法是:找秋景、绘图再现秋景、说秋景、写秋景。教学的路子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能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操作性强,但愿读者从中能得到启发,引起思考。我们也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能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多写这类指导思想明确、务实、操作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4,(32):39-41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五册第3单元作文练习:描写秋天景物。  相似文献   

17.
师:秋天轻轻地、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寻找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到哪儿去能找到秋天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的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学生讨论后决定到田野里去寻找秋天,到学校的实践园去寻找……师:好,那让我们先到校外田野去……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先到田野里寻找秋天,小朋友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鼻子闻,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手去摸。小朋友一路上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并注意安全。(设计意图:师生愉快地融进秋天的大自然中,学生会有许多表现,也会有许多发现。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个…  相似文献   

18.
秋天     
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下来 ,但又知道这落叶是一回“必然”的事 ,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 ,对于秋天 ,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 ,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 ?同样的 ,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 ,而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 ,而且秋天所给予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 ,它又给了人一只恐怖的鞭子 ,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 ,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给了人更远的希望 ,向前的鞭策 ,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 ,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 ,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色彩     
秋天是红色的,红色的枫叶,红色的苹果;秋天是绿色的,绿色的湖水,绿色的松柏;秋天是黄色的,黄色的柿子,黄色的玉米;秋天是白色的,蓝色的,紫色的,金色的……秋天是彩色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爱你,美丽的秋天。 指导老师:刘咏梅秋天的色彩@张容榕$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四(6)班~~  相似文献   

20.
例文引路分步诱导———《秋天》读写结合教学例谈○龚仁彬(武宁县新宁二小)景物描写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和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让低年级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景物描写,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懂得观察事物的方法,然后,才能在景物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