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生命构成问题,黄老道家在形、神的基础上加入了气的部分,认为人的个体生命由气、形、神三个要素构成,这是对中国传统形神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三者关系问题上,以形为“生之舍”,气为“生之充”,神为“生之制”,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原罪”说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人性理论,“性善论”是儒家人性理论的主流学说。以人性论为基点,基督教揭示了人生之价值与意义在于效法上帝,儒家则指向“内圣外王”及“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二个思想体系表面看似差异巨大,实则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二者都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为前提,重视生命价值的实现,都以道德修养作为生命把握的落点,把效法天(神)作为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进路,最后把生命的目标上升到天人合一,以成就天(上帝)、自然万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贝影     
他是宠儿,也是弃儿;他被追逐,也被放逐.他在失众后赢回尊重,他在尊重中赢来更多的尊重.他叫大卫·贝克汉姆,一个总是牵动世界的人,这一次.他是一个动人的球员. 他,不是天才,没有上帝的眷顾,他只是默默地奔跑,静静地等待.  相似文献   

4.
"上帝和人的关系"是赫伯特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主题,但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它作为毕生诗歌创作的一个唯一而且永恒的主题,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人神关系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和多种多样。本文从赫伯特特殊的人生经历出发,通过分析他在诗歌中所描绘的上帝与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和他的人神观,旨在解读赫伯特对上帝特殊、强烈和炽热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开启了对生命本体探问的哲学之思,它痴迷于生命的本质与永恒.这一追求与基督教的教义恰恰相合,人皈依永恒之上帝成为西方人在中世纪时期的生命归点,但是,正是这一追求使人之生命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面对这份生命之重,哲人们苦苦寻觅生命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6.
宗教艺术总要创造这样那样的神以及圣人形象。这些神的形象,并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恰恰是人本身形象与品质的折射,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的反映。费尔巴哈在论宗教本质时曾多次提出:上帝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他说:“人之对象,不外就是他的成为对象的本质。人怎样思维、怎么主张,他的上帝也就怎么思维和主张;人有多大的价值,他的上帝就也有这么大的价值,决不会再多一些。上帝之意识,就是人之自我意识;上帝之认识.就是人之自我认识。”“因此,宗教艺术中的神的创造,极其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自然困境与社会困境中的忧患意…  相似文献   

7.
"帝"在殷人的观念中表示祖先神,又表示"上帝"(或曰"天"),上帝与祖先神之关系是君臣关系,故上帝赐予祖先以治民之权。周人对天命是怀疑的,表现出历史理性的进步。但为了统治庶殷,被迫继承了殷人对天命的信仰并进行改造。创造出以"帝"为声符的"適"、"禘"二字。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则,"適"直译为"到达人间的上帝",周人据此创设適长子继承制,确立了周王与上帝的父子关系。"禘"直译为"上帝的祭祀",周人据此确立了以先王配食祭天之禘礼,用以强化臣民的信仰。周人的观念变化与制度革新,体现其统治策略中,天命信仰与历史理性之张力。随着王权衰落,周初天命观的信仰逐渐弱化,天子之制也渐被僭越,竟成乱制,遂至后世不明周初建制之本意。藉由帝、適、禘等字字源考证,略可窥见这一变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终极追问是人对生存最高目的之追问,这个最高目的总是指向超越性的存在(如诸神、上帝、天)。如果这个超越性存在退隐,那么,人生存的最高目的就会缺失,由此而产生的是至深的荒诞意识。尼采在宣告上帝之死后,西方出现了一系列荒诞派戏剧,所表达的就是人与超越性存在失去联系后的荒诞感。由于终极追问贯穿着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西方历史,因此,西方戏剧自始至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荒诞意识。这不是西方戏剧的欠缺,而是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天人关系和神人关系分别是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根本关系。儒家的天的概念包括了自然之天、神性之天和伦理之天的含义;基督教之神具有自然属性、道德属性、内在性与超越性等属性。儒家的人主要是指人性问题和人的道德实践问题;基督教的人是基于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这一文化母题,来探讨人的理性、有限性和人性的阴影。儒家的天人关系是"天人合德",强调的是人与天、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基督教的神人关系强调神是绝对的主宰,人必须完全服从,信上帝和爱人如己是基督徒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必须是有活力的课,它重视体验、表达,语文课堂中的对话主体是有生命的人,生活的人.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领悟情感,表达生命感悟的过程,怎么能没有活力呢?本文试着主要从教学方式的选择角度探讨如何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还原语文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2.
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总是把一面旗帜高高地举起:心中没有上帝。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遭受到命运的捉弄,这时,我们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对自己说:“生命随缘”。上帝是谁?书上说上帝是创造宇宙万物并主宰一切的神。人类从蒙昧时期至当今高速发达的信息时代,这个神灵一直被我们供奉着,于是,沿袭下来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宗教。于是,许许多多的人们都在虔诚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上帝。相信上帝也好,不信上帝也好,也许人们并不在乎这信与不信的游戏,而关键的是要求一种如何对待命运和生活的人生观。心中没…  相似文献   

13.
墨家天鬼与基督教上帝有着诸多异同.其相同方面主要有:作为一种普适性的标准,不分贫富贵贱;在天人关系中以人的实际需求为中心;都强调精神上的超越性与终极性,引导信徒通过他界来世追求圆满.其相异方面主要是:在终极存在上,上帝是绝对的一神,天鬼则不然;在人神关系上,上帝观通过契约形式传达了一种平等精神,天鬼思想透露的则是神与人的单向的、不平等的关系;在命运上,上帝观所反映的是上帝决定一切的宿命论,而墨家则明确提倡非命说.正确理解这些异同对于深入探究中西历史文化的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爱心创造的医学奇迹!  一个弃儿患了“先天性成骨不全”,一般情况只能活半年。可是,这个不幸弃儿的生命在其养父母挚爱亲情的呵护下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15.
近日,天堂格外热闹,大家正在选举新一任"生命之神".经过三天的竞争,两位佼佼者脱颖而出.第四天,佼佼者一号与佼佼者二号来到上帝面前,进行最后一次较量.  相似文献   

16.
商代诸神与商代信息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商代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神权统治时代。尊鬼事神、崇信上帝鬼神、迷信巫祝占卜之术,是商代社会的主要特点。在商代人心目中,诸神具有三种不同的权能:自然权能、战事权能和人事权能,它们通过不同权能主宰着万事万物的发生和发展。商代人“万物有灵”的观念与多神崇拜的行为决定了商代信息传播的观念与运作。商代诸神不仅是万事万物之源,而且是万千信息之源。商代诸神是各类事件与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撒播这些种子。上帝问:“你准备把这些快乐的种子放在什么地方呢?”幸福之神回答说:“我准备把它们藏在最深的海底。”上帝听后摇了摇头。幸福之神又说:“那我就把它们藏在高山底下吧。”可上帝听后仍是摇头。最后,上帝意味深长地说:“你选择的这两个地方都不安全啊。你应该把这些快乐的种子藏到人的心里去,只有那里才是最安全、最需要快乐的地方。”快乐种在心里@黄小平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大自然被现代工业文明所破坏、人性异化、生命枯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自然本色的推崇。在劳伦斯的笔下,大自然给人以生命活力,性使人的生命得以复苏。大自然与性,成为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和性之美,因而对于大自然与性这一自然本色的推崇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精华所在。劳伦斯对自然本色的推崇与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性的独特的认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导学新概念〕写人的记叙文肯定离不了叙事 ,事在人为嘛。但优秀的记人文章 ,不论事情多么新奇曲折 ,经过时间的过滤 ,最终留给读者的 ,主要不是具体的事情 ,而是人物 ,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 ,杰出的作家比万能的上帝还伟大 ,上帝创造的人一代代地死去了 ,而他们创造的人却一直活着 ,一直开放着生命之花。而这人物的生命和灵魂 ,具体说来总是表现为个性 ,只有写出个性来 ,人物才有生命活力。所以 ,写人记叙文的写作归根结底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来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所在。〔资料显示屏〕人对于人是最有兴趣的 ,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