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以单片机课程作为切入点,旨在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学院交控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试点个案,对单片机课程设计环节展开深入分析和重构设计,结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重点关注课程设计路演答辩的反馈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主动性。实践表明,单片机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该课程的发展及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组织与工作设计"课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撑。自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在理论涵盖、实践内容和评价体系等层面提出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旅游管理专业是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许多优势条件。系统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实验实践课程为主的基础层面,以校企合作、专业实习为主的提升层面,以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大赛和毕业论文为主的综合层面和以校级创新创业平台、校友计划为主的支持层面;并以项目运作为核心探讨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打造项目运作式实践教学模式,从框架到内容均立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逐渐从吸收国外经验向本土化演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数量向质量递进,函需形成中国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一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基于可预测性情境与不确定性情境并存的实践教学价值假设,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设置需求,探索构建高校整合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并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载体、实践教学评估等要素出发分析其基本结构,运用设计思维呈现其可迭代的运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已被国家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在该教育背景下,以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岩体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学校特色和岩体力学课程的特点,在分析目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揭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将创业比赛和科研项目融入课程环节,为新常态下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CDIO教育理念是将工程理念(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应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结合专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文章研究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并实践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剖析高职动漫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内容、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索了高职动漫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南农业大学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介绍了"三平台""两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三平台"即公选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网络课程服务平台;"两环节"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融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两个环节,并对相关内容和环节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基础与关键,是全面落实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深入,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等问题。根据教育部创新创业驱动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勇争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要求高校教师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沉浸式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从校内外实验和实践环节出发,阐述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和建设思路,形成"电子产品设计"、"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信号处理算法与实现"实践群,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文史知识的丰富对读写能力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懂得文史知识越多,就越能促进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文史知识很贪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253-256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概念内涵、政策依据及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仪器设备维修价值的评判依据及数量标准,探讨了仪器设备维修价格的计价形式、内在构成及定价方式,概括了仪器设备维修的实施方式和机构选择,梳理了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界定了仪器设备维修经费的筹措渠道及其使用范围,为提高仪器设备维修的管理质量、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从词源学考证,异化是一个含义丰富且有争议的概念。而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青年马克思时期,异化理论主要有三种形态:外化、异化和对象化。从异化观中引申出来的美学观点在异化与对象化关系、人的本质和审美层面等问题上表现出不足,因此可以从历史和唯物的、自由和实践的角度提出:美是具体的肯定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自由的显现,其显现过程就是自由的实践,显现方式就是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生死学”是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傅伟勋教授于1993年所创立。傅教授将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命学”和西方对死亡现象做客观研究的“死亡学”统合为“生死学”。为了使每个活着的人、尤其是离死亡尚远者都能从对生死的研究中获得教益,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还需要大力开展生死哲学的研究。本文将从生死学、生死哲学产生的学术及社会背景入手,分析生死学与生死哲学的学科特征、主要研究的议题,并阐述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高校科技产业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行“两权分离”、“校企分开”是前提,建立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是核心;加速改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资产投入与辙出机制的创新是重要内容;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思政课的内在属性,二者相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的必然要求,对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但在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去理论化倾向或过度重视理论性而忽略实践性的现象,思政教师队伍也存在着目标性缺失的问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政课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环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具体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学体系是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介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把培养服务于以大化工为主体的工科专业和自动化过程控制重点学科为代表的电类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评为北京市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233-235
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实验设备的台套数和实验室用房面积一直以来是难点问题。五邑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通过设备使用率建立实验室建设模型,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比较合理、高效、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管理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家Hall提出的高、低语境的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的高语境文化产生基于谮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和集体主义价值现,而美国的低语境文化产生则是基于其民族大熔炉的事实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单一事件时间行为模式.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为中美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